周碧初的油画艺术
2012-01-29林明才
林明才
周碧初的油画艺术
林明才
(平和县周碧初艺术馆,福建 平和 363700)
周碧初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法国,一生致力于油画事业,每个时期的油画各具特色:早期具有较浓的印象主义色彩,中期是绚丽的印尼风格,后期呈现多种基调并存的面貌,晚期树立了中国写意油画的新风尚,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油画;印象主义;绚丽;写意
周碧初(一九零三——一九九五年),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法国的画家之一。他出生于福建省平和县霞寨镇一个世代农耕家庭,到了其父周诵三这一代开始经商,生意发展到新加坡,为周碧初后来到法国留学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周碧初从小沉默寡言而聪颖过人,幼年时常看见祖母剪窗花和民间画师画“大寿”,各种形象跃然于纸上,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到厦门鼓浪屿、集美读小学和中学,对美术仍旧孜孜以求,二十岁中学毕业时,终于如愿以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美术专科学校,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严格训练中国画和西画,为一生的绘画发展奠定基础。一九二四年,厦门美专毕业后到其父经商的新加坡任教,当图画教师。他向往更高的艺术殿堂,一九二五年秋到法国巴黎日良美术研究院学画,次年,考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专门学校,师从著名的印象派画家约内斯•罗隆教授。一九三零年回国,直至四十年代,他先后在上海新华艺专和杭州国立艺专任教。一九四九年在香港、台湾举办个人画展后,侨居印尼雅加达。在印尼的十年,是他油画创作的黄金时期,其间形成他绚丽多彩的印尼风格。一九五九年,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情,毅然抛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回到祖国,任教于上海美专,后任油画雕塑院顾问,并不断到各地写生,几十年如一日,在油画的民族化道路上,不倦耕耘,创作了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作品。
纵观周碧初的油画艺术创作,大致可分为初期、中期、后期和晚期,每一时期都有独特的地方,下面试就各个时期的油画,略加探讨。
一、早期具有较浓的印象主义色彩
周碧初油画创作的早期,时间大致为二十至四十年代。这个时期,周碧初以学习、继承油画艺术传统为主。在法国留学的时候,他常常被众多欧洲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的真迹那充满生机和朝气的艺术魅力所深深吸引,如饥似渴,深入临摹,尤其对十九世纪法国画家米勒、莫奈、雷诺阿、西斯莱、库尔贝、柯罗等人的作品,用功更勤,仅米勒的《拾穗者》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他的《塞纳河畔》、《巴比松村》等在法国留学时创作的作品,表现绘画对象的优雅情调和画面的和谐与整体美,是吸收西方前辈画家的经验所得。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侧重研究和运用了色光变化的科学原理,在他的笔下时常像印象派的前辈们一样,十分重视来自自然的光和色的表现。
不过,他师承印象派油画艺术传统,而不受缚于固有的路子。在不断的探索中,他强调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在阳光下直接对景写生。此时,年少之时民间美术的大胆用色,给予启发,东西方艺术因子在心中相互交融,产生对油画的独到见解和审美认识,于是运用明丽雅致的色彩和细腻畅快的笔触,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开辟出了用色丰富多彩的艺术新天地,初步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独创自己的画风,为五十年代印尼时期的绘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时,正是人生年富力强的时期,他在教学的同时,潜心油画创作,还广交西画、国画等名家,共同探讨艺术。取得的成果也是显著的,包括多次举办画展,是他的画展最多的时期。其中,一九三九年,为激励广大仁人志士的爱国热情和抗战斗志,周碧初与朱屺瞻、陈抱一、钱铸九、宋钟元在上海大新公司展厅举办的“五人联合油画展览会”影响很大。一九四四年,在上海南京西路南海花园举办的个人画展,也颇有影响。此外,还写成一生唯一的画论专著——上海新华艺专教材《西画概论》。
二、中期是绚丽的印尼风格
中期,即大致为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九年,侨居印尼的十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他却把自己的油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融旖旎的印尼风光、中国的民间美术和印象派现实主义手法为一炉。他的作品继承并发展了印象派的油画艺术,即使没有后、晚期的艺术成就,他的艺术创造,也能名留青史。
在印尼的十年,是周碧初取得很大成就的十年。他的创作和艺术活动都非常活跃。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火山区》、《华人回教堂》、《少女头像》、《旧火山口》、《佛塔浮雕》、《沙浪岸村》、《印尼木雕》、《热带水果》和《月季花》等一系列的作品。这些作品带有浓浓的热带风情特色,强调表现对象的固有色,减弱表现对象之间的明暗对比关系,“往往不注重描摹对象的体积感,采用绚丽响亮的色彩组合、色彩对比并置和反衬的技法,注意中间色的微妙变化。取得整体的和谐,构成生动明快的画面,不表现光源而自有光彩照人的效果”(黄立成《周碧初在印尼时期的油画》),以清纯和雅、鲜丽动人的画面,抒发作者对人民的热爱,对世界的赞颂之情。这些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丰富而精彩,那里没有纤尘,有的净是美丽的事物。徜徉其间,忘了岁月!
当然,画家笔下的印尼,绝不千篇一律。《沙浪岸村》、《印尼风景》苍翠迤逦,凉风习习,清新可人,置身其中,流连忘返;同样是风景画的《旧火山口》则迥然不同,显得较为灰淡,沉寂幽怨,《华人回教堂》则庄严神圣,沧桑热烈;《马里少女》温和娴静,清丽婉转,热情含蓄,形象独到,质朴典雅,极富风情特色;同样是人物画的肖像《少女头像》用色较为浓重,显得现代而成熟,沉静而如有所思。《佛塔浮雕》和《印尼木雕》所“雕”之人物更是完全不同。不但是用色突出雕之熟褐色,而且雕之质感,或石或木,较之真人,泾渭分明,各有千秋,悬殊万别。同样都是表现水果的《热带水果》和《榴莲红毛丹》也各各不同。《热带水果》爽口清脆,鲜嫩新鲜,以汁绿为基调,《榴莲红毛丹》则设以红毛丹固有色之红为基调,突出热带水果的本来特色,画面红黄绿对比和谐,展示水果成熟之美。
除了从创作方面可以看出周碧初所取得的成就之外,他的艺术活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衬托出来。周碧初在这个时期画展连连,先后在新加坡和印尼的泗水、万隆、雅加达等地举办个人画展,社会反响日隆。一九五九年他在雅加达举办展览,展出油画一百零四幅,国画四十七幅,当地政要和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了画展开幕式,各大报刊在重要的位置介绍、报道这一盛事,和他的艺术事迹、所取得的绘画成就。此外,他还以著名华侨艺术家的身份受到在任总统苏加诺的接见,并应邀受聘为总统府藏画艺术馆的顾问。
三、后期是多种基调并存的绘画特征
周碧初艺术创作的后期,大致为印尼归国后的一二十年,约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印尼归国后,他已接近退休年龄。从一般人来说,难有较大作为,而对于画家,特别是一生对油画追求不懈的周碧初来说,他一点也没有老之将至的感叹,他以无比的热情,投身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用手中的画笔,尽情抒写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写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又取得新的艺术成就。
《浦江日出》、《春色》是很有代表性的写生作品。《浦江日出》(一九六一年)境界宽广,江天壮阔,风光无限,展现了灿烂朝霞下的黄浦江的雄浑气势和江中帆影片片、江畔楼宇林立成片的美丽景象,加之细腻而欢快、活泼的笔触,组成一曲生命的辉煌乐章。从风格上看,作者或许并不在意用什么方式来表现主题,而这确实印象主义画风的继续,因为他太熟悉这种手法了,而眼前之景又十分适合这样来表现。作于一九六二年的《春色》(上海)无边无际的粉红的桃花和金黄色油菜花,占据画面的主要部分,使画面充满者春的气息,油然而生无比的欢乐之情,这种灿烂的用色是印尼时期风格的延续。
这个时期也是他的印尼风格与晚期开创的写意油画的过度期,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他的学识、涵养积累已达到相当的高度,笔下流淌出的绘画神采也各具特色,多种格调的作品欢聚一堂。不仅有像初期、中期那样的作品,而且开始出现强调用点线表现结构,用中国化的油画点线表情达意的作品,他毕竟身为中国的油画家,他已经开始加强油画民族化性格的呈现。
在创作中,他不断在思索油画民族化的问题。他虽然曾经留学、侨居于海外,而他的根在中国,他的文化结构是中国式的。他的一生以油画为主要画种,但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中国画和中国民间美术。他早年民间美术的滋养,青年时期集美美专国画老师的严格训练,三四十年代与朱屺瞻等国画家的交游,一九五九年在印尼的展出四十七幅国画作品,等等,都表明他爱西画,也爱民族美术,虽然他的国画传世相对较少,但也达到相当的高度。这为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的发展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作于一九六四年的《烟雨楼》可以认为是晚年中国气派油画的序幕之作。这是一幅具有非常浓厚的中国式的油画。在此之前,也有些作品,如一九六二年的《古城水乡(常熟)》和《北京风景》,建筑物和树木的用色和线条的运用,非常讲究,隐约可见中国画的影子,已经露出融国画于油画的这种端倪,而到了《烟雨楼》这幅作品,我们不但可以欣赏到油画的光色之美,还能够欣赏到许许多多类似国画的笔墨线条之美,而且这种东西方绘画因子,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毫无割裂之感,正可谓开其晚年油画的先河。
在这期间,关注社会生活题材的作品,也是一个亮点。《厨房一角》由蛋、葱、丝瓜、西红柿、肉和陶制盐罐等物构成画面,富于生活气息,色彩或青或紫,或红或绿,或灰或亮,如此种种,美不胜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于一九六六年的《新禧》。作品以春节为题材,以兔子灯、金鱼灯统帅画面。其中,还有阿福和燃放鞭炮等情态各异的惠山泥人小孩,以及各色大鞭炮,组成一幅新春佳节的欢乐景象。色彩对比强烈,在红色调的带动下,作品充满喜庆气氛。背景剪纸大肥猪和金黄硕大的稻穗,是新年丰收的祝福,剪纸的大公鸡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畅游的双鱼是“年年有余”的寄语。作品极富中国民俗特色,绘画手法也深受民间美术的影响,内容和表现形式高度统一,反映作者丰富的民间美术底蕴。
四、晚期树立中国写意油画的新风尚
周碧初晚年的绘画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油画史上的地位。晚期是他艺术集大成时期,他把一生的西画、国画、民间美术等学识涵养融汇在一起,把中国画的点线甚至是用色等艺术语言,以其特有的艺术智慧,悄然运用到油画之中,开辟出写意油画的新风尚,使他的油画具有民族的性格,他发展了油画,丰富了油画。
许多西画家晚年少有创作,而周碧初不但继续他一生所钟爱的写生活动,而且把具有中国面貌的油画完全确立起来。著名美术史论家邵洛羊先生说周碧初的油画“有中国人的气质,他对块面、线条、点簇、色彩、构图的处理,若有若无,若接若离,有中国山水画的意趣,汲有唐宋人写实和元人写意的手法,内涵着东方味。”(《新民晚报》,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二日)
周碧初晚年的用色、用笔等绘画语言,独树一帜。他的油画的用色,既丰富又有自己的拓展。晚年的作品《望集美学村》(一九八二年)没有固定的光源,也没有固定的灭点,西画五大调子的暗部、亮部的对比关系被弱化,甚至消解,画面是那样的纯粹、简约,惜色如金,而又光彩照人,这是对中国传统绘画设色元素的吸收和运用。对自然主观能动的用色,使得他在写生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光影色调而不为拖累,能够尽情抒写心中对青少年时期曾经就读的母校的挚情。
周碧初作品的色彩调子一贯丰富多样,晚年作品依旧不变。我们试就《夕照(黄山)》和《武夷山色》这两幅作品加以对比,前者残阳如血,浓抹重彩,通过橙与蓝、红与绿这两组补色,描绘出在霞光中黄山秀丽俊挺的山石美景,后者则以一望无际的绿、蓝绿、黄绿、紫等色调尽情展现青山绿水、碧水丹山的宽广和绵远。两者同为名山胜景,而一红一绿,各有千秋,无不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颂。
关于周碧初晚年油画,谈到他对色彩的处理,也应谈他的用笔方式。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不论东方、西方,点、线、面都是其视觉因素,而中国传统绘画的点线尤为讲究。周碧初晚年的笔触大面积地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笔,“更多地由‘绘’变为‘写’,由紧实转为空灵,把粗细长短、浓淡燥润、阴阳虚实,点线面穿插运用,点染皴擦,或大刀阔斧,或行云流水,自由挥洒,随意点染,到处合适,逸笔草草而笔不虚发,删繁就简而意蕴深远,不似之似而神气完足。由于不刻意追求画面的完整度,作品总是呈现似虚若实,似淡若浓,似隐若显,似无若有的化境”(朱德贤,王凌昆《中国风东方情――周碧初晚年油画解读》),别开生面,形成具有其独特用笔的油画笔法。这样的作品有《黄山》、《黄山夕阳》、《绍兴东湖》、《绍兴大禹庙》、《北京佛香阁》、《桂林》、《望西山》、《桂林新坪》等许许多多晚年的作品,是带有普遍性的,这是对自我的超越,对印象派画法的超越,他终于创立了一种新的油画风格——中国写意油画。
周碧初的一生,是为油画艺术耕耘不断的一生,他学习西方印象派油画,毕生对油画艺术进行实践和研究,对绘画语言光色、笔触线条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在油画的民族画道路上,成就斐然,先是把中国民间美术绚丽的色调,又把中国民族绘画的神情意韵有机融合于自己的油画之中,匠心独运,出神入化,开创中国油画新风,形成令人敬仰的艺术特色,被画坛赞誉为“中国气派,东方情调,古今独立,一代宗师”(朱镇生《漳州百年百杰——中国现代油画的开创者周碧初》)。纵观他所取得的成就,是与他的艺术思想分不开的,他曾说:“我是中国人,对祖国的民族绘画深怀乡土情感,同时也想使自己的油画风格有自己的体貌。”他始终热爱油画,也热爱民族绘画,他一生崇尚自然,以自然为师,矢志不渝,无论是塞纳河畔,还是印尼各地,还是祖国的的山山水水,处处留下他写生的足迹。哪怕是晚年,年老体衰,也仍不辞鞍马劳顿,一再坚持,从不间断。他的敬业精神和从艺思想,值得我们深思,蕴含作品之中的许多精神财富,有待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解读。
[1] 周碧初. 周碧初画集[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3:1-81.
[2] 朱镇生. 漳州百年百杰▪中国现代油画开拓者周碧初[M]. 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428-433.
[3] 朱德贤,王凌昆. 中国风东方情----周碧初晚年油画解读[J]. 美术博览,2005,(3):17-18.
[4] 黄立成. 周碧初在印尼时期的油画[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04-108.
The oil painting art of Zhou Bi Chu
LIN Ming-cai
(Zhou Bichu Museum of Art, Pinghe, Fujian, 363700, China)
Zhou Bi Chu is a famous painter.In the 1920s he studied in France. He devoted his life to painting career. And his Paintings have characteristics at each period: in the early his Paintings have denser Impressionism, in the interim his Paintings are beautiful Indonesian style, in the late his Paintings have the variety of tone, in the end he set the fashion of Chinese Freehand painting, and achieved a higher artistic achievement.
Oil painting; Impressionism; Beautiful; Freehand
J213
1673-1417(2012)03-0025-04
2012-06-27
林明才(1966—),男,福建平和人,馆员。
(责任编辑:马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