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图示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
2012-01-29王方清
王方清
(金坛市第一中学,江苏 金坛 213200)
阅读是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阅读过程的本质。笔者将通过图式理论揭示阅读理解的实质,并论述该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各环节的具体应用。
一、图式理论阅读模式概述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阅读模式。高夫(Gough,1972)提出了“自下而上”(Bottom-up)的阅读模式。他认为阅读是读者首先从下层最小语言单位字母开始逐步识别单词、短语,然后按语法规则理解分句、句子,最后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联系起来构成在语篇层次上的理解。这个传统的阅读模式深深地影响了英语阅读教学,人们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词汇,记住了语法规则,其阅读能力就会相应地提高。这种认识导致了许多教师把重点放在词汇教学和句法分析上。但是,在实际的阅读中,“从下至上”模式也遇到了挑战:一种是有些学生在阅读没有生词和难句的文章时,不能理解或错误地理解作者的意思;另一种是有些文章虽然有生词,句子结构复杂,但很容易理解。古德曼(Goodman,1971)和斯密斯(Smith,1979)提出了“自上而下”(Top-down)的阅读模式,他们认为,阅读者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在文本中选取某些信息,结合自己的经验或有关知识作出预测,然后在下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但是,读者的预测有时候并不符合文本,在这种情况下,读者的阅读就毫无意义。
鲁姆哈特(Rumelhart)把以上两种模式结合起来,提出了“相互作用”模式,也称为“图式理论”模式。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活动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者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也是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
图式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新事物时,总是以图式为认知基础,依据图式来预测、解释和吸收外界的信息,然后在头脑中构建新图式,并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达到功能性平衡。
图式理论表明阅读是读物与读者的背景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阅读理解则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对读物所进行的一种积极思维过程。简言之,就是用已知推测未知再形成新的已知的过程。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应考虑到文本和读者的背景知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读者的背景知识,即图式,主要包括三种:语言图式(linguistic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schemata)和修辞图式(rhetoricalschemata)。语言图式是指读者的词汇、短语、句法等语言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所涉及的主题或领域的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修辞图式(rhetoricalschemata)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genre)的了解程度,主要指不同类型的文章的总体结构及段落的修辞组织结构,这三种图式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二、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
阅读的过程是各种信息同步互动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体验其大脑中的图式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帮助他们理解文章,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王海皎2010)。下面论述当前我国英语阅读教学中广为采用的PWP(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三阶段的具体活动。
(一)读前活动(pre-readingactivities)
Wilson和Anderson(1986)通过实验证明,提高阅读质量可靠的方法之一是提供阅读前的指导,为读者提供图式框架(转引自李力,2011)。根据图式理论,图式决定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但是有的文章的话题和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激活学生大脑中的相应图式。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有限,不具备完备的图式,这时教师应通过读前活动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图式或者构建相关的图式。这里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读前活动。
1.视听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阅读文本,激发对英语课堂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学生熟悉的、与阅读文本话题相关的歌曲或影片,展示一些图片,就这些歌曲、影片、图片与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原有图式,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以生成新的图式,提高阅读的效果。例如:《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模块八的话题是文化艺术,其中包括文学、戏剧、绘画和电影艺术。学生对这类话题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语言基础和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支撑,理解这类文章难度比较大。所以,笔者根据话题的特点,在阅读前采用视、听、说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大脑里建立新旧图式的链接。在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App reciating literature时,我展示了一些狄更斯的图片,播放了一段《远大前程》的视频,利用视频与学生讨论小说作品中人物、背景、意象、主题和情节的含义。这部电影一开始呈现薄雾笼罩的情景画面,然后我告诉学生影片中的薄雾就是英语小说中的symbol,它象征着危险和不确定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更精确地理解阅读文本。在学习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From Jazz to Pop时,我分别播放了爵士乐、摇摆乐、布鲁斯乐、摇滚乐和披头士乐的片段,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比较、辨别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然后阅读文章并对比文章对这些音乐特点的描述。
2.激活背景知识
读者的人文、历史、地理、科技、体育、卫生、环境、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知识的多寡,都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约翰逊(P.Johnson)认为,熟悉话题并拥有关于文章主题的背景知识比掌握词汇知识更重要。当前,高中生所能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在选材上非常注重蕴含时代气息和具有可读性,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否则就难以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文章存在部分生僻的词句,但学生根据他们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很容易就能够猜出文章的大意;也有些文章,学生即便能够读懂当中的每个词句,却无法理解文章的意思。图式理论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学生或者并不具备相关的内容图式,或者缺乏调动内容图式的能力,因而无法将文章中的信息和大脑的知识联系起来,于是出现了读后不知所云的现象。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激活、充实学生的背景知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扫清障碍。《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模块七的话题是科技、健康、网络和交通。这些话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阅读前我通过各种途径充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例如:在学习第三单元课文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时,我引导学生作如下讨论:
T: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Internet?
S1:We can watch movies,en joy music and p lay computer games on it.
S2:It is convenient to search for information on it.
S3:We can communicate with our friends through QQ.
T:We can do many things on the Internet.However,everything has two sides.The Internet brings benefits,but at the same time,it causes p rob lem s.Can you list som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学生自由讨论,并列出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弊端,然后再阅读课文。
3.预测课文内容
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和证实是图式理论应用于阅读的核心,预测能力更多地强调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去推测某种即将出现的信息。预测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技巧,学生的预测在阅读后会得到确认或排除。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文本的标题、副标题、文中的插图、文章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等来预测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并收集答案:What do you think the article will tell us through the title and subtitles?/W hat can you guess the passage w ill talk about from the pictures?/Please read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e article and guess what the article will discuss./Please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guess what the w riter will tell us and list you reasons.然后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预测内容,带着这些预测要点去阅读文章,在文中标出预测到的内容以便检验预测结果。
(二)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
在读前活动中,学生的图式得到了激活或者扩展,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利用图式来帮助学生阅读文章并提高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开展推断涵义活动、生词猜测活动和逻辑分析活动来实现上述目标。
1.推断涵义
任何文章都不可能提供全部的细节。通常情况下,作者会认为读者具备某些知识,因此有许多细节就未写入文章,留给读者去处理。Carroll多次强调,句子之间的连贯性是在理解过程中获得的,而不是在印刷的文字中。这说明读者要充分理解文章就要学会利用大脑中的图式进行推断,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让他们推断文字中的隐含之意。例如:《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模块七第四单元的课文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里有一句话:Passengers were transported in carriages without windows,which were pulle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ly narrow tunnels by steam engines.学生都能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是现在学生乘坐的都是宽敞明亮的地铁,也没有见过蒸汽机车,所以无法想象当时的地铁是怎样的情景。因此,学生在阅读这段文字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跳跃性的问题:W hich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wou ld peop le p refer?Why?很显然,从舒适的角度考虑,人们肯定会选择乘坐公交车。因为,当时的地铁车厢封闭,而且蒸汽机噪音大,没有任何舒适可言。
2.猜测生词
有限的词汇知识是阅读的一大障碍。碰到生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读者可以根据语境(比如该词前后出现过的同义词或反义词、例证、同位语)和构词法猜测词义。从图式理论来讲,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猜测词义。例如:《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模块八第三单元的课文有一句话:I am sure you have seen this picture of a lady with dark hair and a mysterious sm ile.This painting is so valuable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calculate what its price would be if the museum wants to sell it.在这句话中,calcu late是一个新单词,根据so valuab le,its price和sell it这些已知的关键词可以判断calcu late的意思是“计算”。再如:Severalm usicians from the M idd le East have come to America to study jazz.They m ixed traditional jazz sounds with music from their own countries.This kind of jazz is called“fusion”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orms of jazz in America today.在这句话中,fusion是一个生词,学生可以从整个句子的前后逻辑联系来推断生词的意思。来自中东的几个音乐家来到美国,他们把传统的爵士乐和来自他们自己国度的音乐糅合在一起。从句子意思判断,这里的fusion大致类似于m ixture的意思。因此,可以理解为“混合”、“融合”的意思,再根据下文中的“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orms of jazz”这句话和里面的关键词“jazz”可以推断“fusion”的意思为“混合音乐”。
3.逻辑分析
英语书面文章的逻辑性非常缜密,无论什么样的文体,文章各段落之间、一段之内的各句子之间都遵循一定的逻辑联系。学生了解并掌握这种逻辑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写作布局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把某段中的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抽出来,或者把某一个段落从文章中抽出来,让学生把它们还原到原文中。教师还可以打乱文章段落的顺序、打乱一段文章中各句子的顺序,让学生还原正确的顺序。这样的阅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饰图式三者之间的协调作用。
(三)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
由图式理论可推知:学生大脑中图式越丰富,学生作出预测的能力就越强,对文本信息的吸收和同化速度就越快。因此,有必要开展读后活动来巩固和扩充学生的图式。另外,学生在读前和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澄清和详细阐述,有些概念需要提炼和内化,以加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1.读后讨论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整个文章的中心话题进行讨论,也可以就文中某个细节展开讨论。读后讨论是解决余留问题、加深理解主题的好方法,讨论还能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的兴趣,这将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内容图式。例如:读完《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模块一第一单元课文以后,我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和英国高中学校生活的异同,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巩固课文中知识,还要通过各种方法去获取为讨论所需信息,从而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内容图式。
2.缩写
缩写是一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学习活动。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一篇文章的大意,缩写时既要善于区分重要与次要细节,还要会分析文章的结构,既要保留作者的观点,还要保持原文的思想和事件的顺序。文章缩写通常的步骤为:①删除,即删去细枝末节和重复的信息。②概括,比如“d rought,flood,tornado,avalanche,earthquake”可概括为“natural disasters”。③使用主题句,如果有的段落没有主题句,学生要自己概括。相对汉语来说,英语文章的写作风格比较机械,一般都遵循一个段落一个中心的模式(one paragraph,one idea),所以学生要善于根据这一点概括段落的大意。④整合,在前面三步准备的基础上,学生把这些材料写成一篇连贯的摘要。⑤润色,即把它修改得更加紧凑严密。缩写活动有助于学生综合掌握文章的大意、细节和语言知识,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3.分析文章结构
不同类型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可以让学生预先知道信息在语篇中将会是怎样安排的。例如,议论文一般是先提出观点,然后通过说道理、摆数据、呈事实等方式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另外,分析段落内部或段落之间的修辞组织结构也能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常见的修辞组织结构有对比或比较、步骤或程序、归纳或演绎、因果关系、时间顺序、下定义、分类、列举等。总之,通过分析篇章结构,可以丰富学生大脑中的文章形式图式。如果下次碰到同类型的文章,他们就能激活相应的形式图式,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图式理论把“从下至上”和“从上至下”这两种阅读模式结合起来,不仅反映了阅读的真实过程,也揭示了阅读的内在本质。该理论为高中英语教师改进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启示。教师要在不断研究与探索中把图式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