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辨析与培训策略

2012-01-29□杨

职教论坛 2012年23期
关键词:双师院校职业

□杨 梅

21世纪,知识经济出现端倪。人才资源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腾飞的战略选择。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为社会输送具备高水平实践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然而,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与高水平的师资密切相关。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不同,是为生产建设培养具备扎实的动手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较强的实践能力是高职人才的优势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较高水平的高职师资是关键因素。因此,高职教师的水平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质量和高职学生的素质水平。经过文献调查发现,最早提出“双师型”概念的研究者是时任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的王义澄先生。《中国教育报》于1990年12月5日第3版刊载了他的文章《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于是,双师型教师第一次以专业概念的形式提出。随后,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普遍实践能力不够和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的问题,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此,“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虽然当前大多数都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学界对何为双师型教师即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却未达成共识。比较普遍的有三种提法。第一种来自于《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双师型教师(即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这种提法认为双师型教师与工程师两个职称的叠加,即双职称。第二种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具有教师系列之外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此外,还有双师型教师即“双素质”的提法。笔者认为,前两者都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存在偏差,仅仅看到了双师型教师的表面素质,然而,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两种职称、两种证书的线性叠加,而是基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所决定的。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组成一开始就是非职业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自于普通高校。这种“半路出家”式的组建模式必然决定职业教师队伍的非专业化和非职业化。由此可见,我国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着专业实践能力较低和实践经历不足的问题,正可谓“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因此,本文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解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理解。从高职院校整个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来讲,整个高职院校的师资组成来自两部分。既有校内的专职教师,又有来自于企业的挂职教师;既有专长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专于专业技能教学的。这是一种宏观的对于整个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理解。第二种从教师个体来讲,本文遵从双素养的理解。即教师同时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能进行技术应用的双重素质。双证或者双职称仅仅是“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外部表征,双师型教师更重要的是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本文从教师专业结构的角度来阐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叶澜在肯定教师职业专业性的基础上,将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分为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理念结构。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理念。双师型教师的知识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知识和现代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知识。与本科院校的教师相比,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更侧重于现代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知识。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总体来看,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能力、所教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较高水平的专业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双师教师必需的基本能力,也是其优势所在。实验能力主要指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能够熟练地运用实验仪器、设备、相关的实验方法等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高职院校双师教师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也是当前双师教师亟需提高的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能力与本科院校的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很大普通,相对而言,本科院校的教师的科研能力更加侧重基础理论研究,而高职院校由于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建设一线,所以高职院校的双师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更加侧重于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科研开发的能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求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所教专业的较强实践能力。总之,由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自身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素养,高水平的实践教学能力,更要具备所教专业的实践经验,能够胜任职业教育的教学。

二、双师型师资培训策略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与普通教育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努力为社会经济建设直接输送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要确保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高职院校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多数毕业于普通高校,而且受政策、制度、经费的限制,从学校外部引进“双师型”教师不是教师队伍建设主力,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内部专职教师的培训,是强化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一)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注重终身学习,不断夯实自身的双师素养。双师型教师的成熟和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能仅仅注重职前的学历教育培养。双师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提升要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在保证平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并有计划地去国外或者校外实践基地脱产学习,提升自己的双师素养。此外,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紧跟社会需求的应用性教育,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不断涌现的高新技术,因此,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教师更需要终身学习。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刻地反映在教育观念、内容、方法和手段上。教师如果不重视终身学习,将无法适应未来的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如此,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使得先进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加快,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全方位地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才能胜任高职教育的教学。

(二)高职院校应该经常聘请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知名职业院校的专家做学术报告和讲座。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不用于于传统的高等教育象牙塔的“学科中心”模式。它要求的是以“能力定向”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的成功离不开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专门人才。然而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始于80年代,起步较晚,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毕业与普通高校,缺乏双师教师的专业培训经历,因此,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先天不足。然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除了高职院校本身要创造机会加强培养之外,而且高职院校可以聘请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科研结构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专家为校内教师做学术报告,指导校内教师的实验教学、实训和实习等。聆听校外高水平专家的报告,接受校外先进单位专家的指导是快速提升双师教师实践能力素养的有效途径。从校外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水平的专家身上汲取经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够加快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三)高职院校应有定期与国内外先进的高职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高职院校应该定期派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到发达国家、地区进修学习为了提高全国职业学校的师资学历水平,教育部于1999年在全国确定了约10所名牌大学作为在职研究生培训基地,旨在培养一批年轻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师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支持校内教师一方面走出去学习其他院校、科研机构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逐步提升本校师资队伍的职业教育素养。此外,高职院校也应该选派业务水平较高、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的教师到发达国家学习国外的高职教育教学经验,观摩国外的先进实验仪器,并将学到的国外高职教育的最新经验带回学校,使得国内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能与国际接轨。

(四)高职院校努力为教师创造机会,定期到校外的企业挂职训练,提升实践能力。例如在日本,日本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先去企业工作,然后才有资格转到教师岗位。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公司挂职锻炼是提升其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必要手段。尤其是缺乏专业实践的青年教师,更应该抓住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机会,磨练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到企业、公司挂职锻炼一方面可以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将在企业所学到的新技术、新方法带回课堂,融入平常的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的科研项目。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必须依托社会,加强与地方企业、公司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具体说来,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实践教学,依托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参与企业和地方性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在生产一线遇到的科研难题纳入学校的科研项目,一方面可以为学校争取科研经费,另一方面可以深入企业一线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真正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1]刘宁.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0.

[2]刘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D].华南理工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双师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