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多元化培养途径探究

2012-01-29齐爱学张循利

职教论坛 2012年23期
关键词:观念应用型学科

□卞 丽 齐爱学 张循利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面向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培养的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当前,培养理念模糊、培养机制和模式不完备、实践项目和管理组织不全面、培养对象动手和创新能力欠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限制[1,2],而多元化培养途径是克服现有限制条件的主要解决办法。本论文综述了现今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之后,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客观要求为目标,认为当今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更新观念、明确目标,加强各学科交流,优化教学体系、师资配置,改善人才培养条件,同时还具体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措施。

一、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应用型人才,是指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3],其知识结构、能力体系、培养过程分别以一线生产实际需要来设计、以生产一线实际需要为核心、与生产一线实践相结合。只有经过不断摸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理论实际相结合,才能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是承载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改革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有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现在全国大约1900所高校中,大部分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已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并有突出成效,但依然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人才培养的因素。

(一)培养观念落后和培养目标模糊

行为从观念来,观念从学习来。观念的新旧,意味着能否接受新生事物,人才培养观念可以指导人才培养活动的发展方向,是作为一种统率的理念,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决定其模式,进而决定其质量[4]。人才培养观念应与时俱进,最大化挖掘学生个性,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平衡进步,使应用型人才想高质量发展。我们不能通过一个人的知识拥有量才评价人才的优劣,更重要的要看重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而这些都是通过人才培养才具有的。我们说“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培养做事、做人的态度和方法,让其明白原因、目标、方法和预期结果,这才是人才培训的真正目的。观念相对落后,目标意识欠缺,自身办学定位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结合不紧,学科系统性和职业导向性关系不协调,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全局、系统的研究不充分,这都是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缺乏的地方。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所以需要在培养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改进,从而来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高级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双重培养模式如今被许多高校倡导,但其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环节融合不够,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同时,未能从实际出发,形成系统完善的教学实践体系,在设置实践环节时也有不科学的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市场变化为导向,这就要求高校需按照当前形势来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然而,现今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实践不能很好契合匹配,主要从以下两点表现可看出,一是过多沿用传统学科的设置,忽略其系统性,不能与时俱进,忽略了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对应用人才的需求;二是过分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忽视强调学以致用的观念,总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这种学科型课程体系,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由于人才需要的不断变化,已经不能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

教师自身水平和个人素质决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劣。作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也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风范和敬业精神。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指导教师需具备丰富实习经验和较强业务能力,目前,依然存在有高校一些教师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缺乏具有较强工程实践的教师。目前,有部分教师承担了企业研究项目,和企业之间交流广泛,但是却在实践教学和指导学生方面缺乏经验和兴趣,导致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平时教学工作,不能使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互补,从而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实习效果,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和研究问题。因此,目前情况是教学梯队内的师资力量不强大,教学梯队的结构缺乏合理性。

(四)实践机会缺乏,主动性不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今,尽管部分高校已经增加了实践教学力度,比如高校从一二年级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竞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实习(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等),但这些活动往往只是形式,不能深入开展,效果不理想,没有起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没有从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是最主要的原因,使学生锻炼实习机会不够[6]。

学校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但目前很多高校硬件条件不能满足需求,实验室仪器设备少,工程类实验条件受限,与社会生产环境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与社会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学生实习基地,一定程度上可克服上述不足,但受限于基地的固定性和数量,学生得到的实践机会少,企业需求培与养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挂钩。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途径

(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作为教育改革的前提和教育行为的先导,应用型人才培养,其真正内涵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般由地方性本科院校,即省属院校承担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这些院校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升格的高职高专院校;二是原精英教育背景下退化后建成的普通高校。具体而言,即升格后的高职高专院校现在大部分会沿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观念,强调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忽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导致后续发展后劲不足;而由精英教育机构退化的普通院校沿袭了精英教育观,重视学术理论知识、忽视课外实践经历。

因此,为了充分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应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以学科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与丰富实践经验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二)优化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教育资源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加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课程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是如今高校应该采取的措施,课程的设置应该是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

对于课程体系,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仅重视实践,而忽视了巩固基础,否则在二次学习时,学生将感觉有一定难度;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前沿和技术创新成果,通过例证教学方法,积极向社会实际生产靠拢;在相对稳定的学科专业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学校的专业及其培养方向设置需针对于工程技术和应用技术,同时以就业为目标,改善教学内容,重视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增强交叉学科建设力度

学科交叉通常源于对单一学科无法、或是无意对某些重要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大大地推动了科学进步,因此学科交叉研究体现了科学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在社会分工、科学技术高度细化,交叉性新学科不断涌现,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让学生既在自己选择学科中进行培养,同时也要交叉整合学科,让学生能够在跨学科专业进行学习,从而更利于应对当前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

具体而言,高校应从学科梯队、学科研究方向及水平、课程配制、教育设施和质量等环节实施,真正做到多元化学科交叉,多元化途径相融合,以达到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促进同类学科之间的集成的目的,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有利的环境。

(四)建设合理的教学梯队

现今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教师的作用仍不可忽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即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负责落实人才培养过程,其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所谓双师型即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职业道德。只有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才能有效引导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这需要高校保持教育观念的更新,才能很好的建设这样一支高水平的教师梯队。为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需大力引入国外优秀人才,创建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鼓励和推动专任教师到相关领域的研究交流,激励教师重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质量,让每一个教师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人文素养。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主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作为决定作用的角色,在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和素养的前提下,通过教育学生使其水平提高,这样才能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五)改善人才培养条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和实践,处理好这两个环节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应从这两个环节来改变人才培养条件,以实践教学为重要着手点,加强和改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条件。提供有效的创新机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搭建创新平台,让学生可以进行实践练习;二是鼓舞和激发学生创新的激情,让其主观能动的参与到实践的活动中。在这个平台建设中,主要是抓好以下三个环节的改善:第一个环节是改善校内实践平台,主要是要以学科教学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知识积累,辅之以实验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而言,即主要是建设公共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等。第二个环节是发展创新实践平台,主要措施是建设好学校创新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等,并配备专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创新实验平台的日常开展,为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环境。第三个环节是创建社会实践平台。大力倡导学生参加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一些实习活动、公益活动、调研活动等,学校在鼓励学生参加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此外,由于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运行机制,所以学校可以与校外企业、科研单位相互交流,学校与企业双向参与,达成共识,结成办学伙伴关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设先进的校内实验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以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模式,权利与义务对等、互惠双赢的合作运行制度,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院校教育模式。目前已有高职院校这方面工作已有很大成效,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借鉴。

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研究相结合、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三原则”是校内、外两个平台建设中需要遵循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三、结论

在新型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以及当前经济社会环境的需求下,培养应用型人才任重而道远,既是艰巨的探索活动,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使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我们应该不断更新应用人才培养的理念、内容、途径和条件,多元化模式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相信可以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平衡发展的美好局面。

[1]杨兴林.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着力四个转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3-7.

[2]周旭章,等.构建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2)∶125-127.

[3]许志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63-66.

[4]眭依凡.观念更新∶大学人才培养改革设计的价值引领[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6-9.

[5]鲍存会.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0):250-251.

[6]哈艳,等.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34-137.

猜你喜欢

观念应用型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维生素的新观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超学科”来啦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