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及路径的探析

2012-01-29李木柳

职教论坛 2012年23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李木柳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辨析

所谓实践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它通常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一种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去验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自觉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道德规范的意识,使学生坚定信仰、加强修养、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从理论层面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是什么?形态内容上如何把握如何界定?思想政治理论界尚存在不同观点。

许多研究者受传统的“社会观”和实践观念的影响,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维划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且对 “实践教学”往往理解为“社会实践”活动,认为实践教学就是仅指组织和带领学生离开课堂,走出校门,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社会活动,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有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区别于课堂教学,主要利用社会实践等空间组织的教学活动,主要采取参观、实地调研、现场参观、共同研讨等形式”。[2]有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是“学生直接参与的感性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走出课堂,投身于鲜活的社会实践”。[3]基于这种认识,有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定位于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以大面积覆盖、规范化开展为努力方向”。[4]

上述观点虽然看到了社会实践教学环节重要性,但对“实践教学”的内涵和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不能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发展变化了的实际。首先,概括尚欠全面。由于单一强调“带领学生离开课堂,走出校门”,无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理论认知的获取来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统一,学生不可能都参与到直接经验的环节中。社会实践并非是学生唯一接触社会的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进行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可以在学校内,也可以在学校外,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其次,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相对短缺上看,难以支撑纯粹单一的全体学生“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目前,全国有2000多万名大学生,每位学生在大学期间外出实践,全国每年将有8000万人次参与实践,有限的资源必然被高频率反复利用而不堪重负,造成实践资源生态失衡。如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局限在“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势必造成有限的教学资源难以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第三,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带来困惑,“课堂教学”就是“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内展开的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就是“社会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之外的那部分教学活动。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划分的方式实际上是把两种相融合在一起的教学割裂开来,如果再把两者结合起来,这就会出现各行其是和难以整合的困境。

对“实践教学”的内涵的正确理解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定位和方向。就必须从实践教学的实践性本质特征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从教学论角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它并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形式,更不限定在特定场地,而是运用符合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开展的各种教学方法。所谓实践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以实现认识上感性的理性化和理性的感性化的互相转化。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判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主要不是从形式上看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而是从教学理念和内容实质上看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即是否具有“社会实践性内涵”,也就是“关注教育教学内容与相关的社会实践的内在统一性关系,即以教学内容的观念形态反映相关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政治变革(斗争)和科学实验的指导思想,实际过程和成果”。[5]由此可知,实践教学不应片面被理解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活动”,而应被理解为“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的教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突破从狭义实践观范围内理解实践教学的局限,除了通过参观、社会调查等手段接触和了解社会的社会实践形式之外还有其它内容和形式,可以在融入“实践性内容”的前提下,在课堂内外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开辟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引导学生持续和全方位地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在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前提下,在课堂内外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体现“寓教于行”的根本特征和实现“实践育人”的总体目标。与之相对应,我们设想“三位一体”的教学思路,即课堂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和虚拟实践教学,构建立体多维的实践平台。

(一)课堂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落脚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最重要的落脚点仍是在课堂。目前不少人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认为“实践教学”课堂外开展的,原因在于学生亲身接触社会,没有把其中的“课堂实践”加以研究。实践教学不拘泥于社会实践、动手操作等某些形式。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对立割裂起来,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普及以来,“课堂实践教学”更值得重视和研究。到底什么是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实践教学资源的拓展。它注重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旨在突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使教学现实化、生活化,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和实物等形式“再现”图象、景观、活生生的“实践素材”(学生法制教育实践活动资料、学生社区服务实践活动资料、假期“三下乡”的资料等等)进行课堂化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现实情况基本一致的情境,使学习能在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让学生从另一种方式接触社会,实现学以致用。课堂实践教学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将现实和书本理论知识相联系,体现教学的社会实践性内涵;二是具有时空选择的灵活性,可操作性强,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现场开展;三是节约教育资源,通过灵活的方式挖掘感性形式的教育素材,创设直观的教学环节和逼真的教学情境。既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达到了足不出户,便可纵览天下的目的。课堂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上、学生的参与度上以及教师的教学调控上都优于其它实践教学形式,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更适合于开展课堂实践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学生参与形式都应当运用和创造出来。当前应该重点探索以下几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形式:

1.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引导和组织学生围绕教材理论知识,联系社会实际生活中的疑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2.学生模拟教学。教师根据某一个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角色体验的教学情境,通过组织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共同参与研究,在角色转换中对话交流。

3.团队辅导教育。将团体心理辅导、群体素质锻炼培育等团队辅导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在“微型社会”创设实验性社会情境,心理学技术和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发挥个人的潜能。

(二)社会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着力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直接感受性体验中学以致用、拓宽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个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环节。当今学校的教育教学处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对学生来讲,更多的知识、经验、观念、看法的获得与确立,是来自社会的。社会实践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是促成学生坚定信念的“催化剂”,“知行合一”的中介和关键。为此,需要着力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性实践活动不同,而是在实践教学中找到联系实际的契合点,运用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走进社会,有计划、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以及大学生关心的其他社会问题,在观察、调查、讨论、交流、分析、整理等实践活动中提升的教学过程。当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形式的探索,一是如何根据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和要求,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二是如何优化原有社会实践教学形式,使其更好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理论知识与大学生个性发展规律相结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模式,需从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保障制度、集中组织型实践与分散自主型实践互相配合、多部门协调合作、精心建设实践基地与建立多层次的评价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来推进,在形式上需探索以下几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学生情感体验的体验型实践教学。组织学生直接走向企业、社区、农村或其它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直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实践教学。确立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访谈、摄影等实践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的研究型实践教学。老师布置一些专题,学生在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以小组为形式承担研究课题;培养学生技能的技能型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相结合,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它课程的专业性有机统一。

(三)虚拟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拓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同网络技术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崭新的社会活动空间—虚拟空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与传统相区别的实践形式—虚拟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是依托互联网新技术的支持进行的情境模拟实践活动,即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依托网络媒介,创设实践教学活动情景,实施实践教学,充分挖掘和显现活动的意义,完成实践教学目标。根据23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是我国互联网应用重点人群中参与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群体,各项互联网应用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论坛/BBS为55.5%,网络新闻、搜索引擎、电子邮件、拥有博客、网络视频在81%以上,即时通讯和网络则高达90%以上。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互联网已为大学生广泛接受和采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虚拟空间具有给类似经历的人聚集的机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形成富有意义的个人关系”。[6]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虚拟实践交叉融汇而成,兼有二者所长,同时也有自身的优点: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具有超时空性,以源自现实的生活内容数字化方式,展开感性—对象性的活动;二是充分契合学生这一网络社会实践的“天然”主体的学习主体性;三是创设新颖的教学虚拟情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师生互动开拓广阔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理应把虚拟实践囊括其中,与网络对接,这是对信息时代提出新要求的回应。大学生借助虚拟网络浏览社会即时新闻,社会调查,制作DV和动漫,开设微博,参与网络论坛等,学生的生活与网络联系得越来越紧密,网络拓展了了解社会和外部世界的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应该积极探索有效教学载体,开展以下几种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

1.项目调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即时性、共享性的特点,开展社会调查实践的信息采集。

2.网上论坛管理。规范管理各高校普遍存在的BBS为代表的网上论坛,发挥网上论坛的信息交流、凝聚共识、化解冲突、规范行为等方面作用。

3.开设主题微博。引导学生开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学习相关的主题,在群体共享与交流实践中受启发、得锻炼。

4.创建课程聊天室。利用网上聊天室高效便捷的沟通平台,围绕课程教材中的某一内容开展现场“即兴论谈”,及时解答学生的认识困惑,从而有效延伸课堂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结合课堂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和虚拟实践教学各自教学过程的结构特点,有机渗透,相互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整合课堂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和虚拟实践教学各自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互补,不断扩展实践教学的教学时空,凸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实现实践教学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使教师“教的实践性”真正转化为学生 “学的实践性”,让学生既系统地学“深”,又在联系实际学“活”。

[1]刘礼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41.

[2]张国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含义和基本方式[J].江南大学学报,2004(6):75-76.

[3]高潍坊.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于课堂教学的关系[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7-60.

[4]李世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定位与模式构建[J].高教论坛,2009(4):110.

[5]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3):70-71.

[6](美)约翰·哈格尔三世,阿瑟·阿姆斯特朗.网络利益:通过虚拟社会扩大市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9.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