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

2012-01-29

职教通讯 2012年6期
关键词:机电技能职业

王 猛

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

王 猛

根据系统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可以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部分。通过分析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课程的开发、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安排,提出必须加强技能形成规律的研究,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教学体系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只有加强技能形成规律的研究,开展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才能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融合交叉、多元整合”,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技能是在运用实践知识和经验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形成的。随着技术进步和企业劳动组织方式的变化,职业教育的技能教育已突破传统的机械训练,逐步从以培养动作技能为主转变成以培养学生的智慧技能为主,从以培养再造技能为主转变成以培养创造技能为主。这种转变突出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是围绕“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两个中心建立,按照各自所固有的逻辑排列,独立安排教学顺序和学习时间。该教学体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平行、相互割裂。理论教学以“事实”和“符号”为主要表现形式,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重视理论知识的再现、记忆与理解,与具体的实践情境无直接关系;实践教学强调动作技能和技巧的习得,缺乏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的综合训练和理论指导。这种教学体系与职业学校学生的智能不相匹配,使得学生在脱离职业情境下获得的理论知识难以实现有效的迁移,无法获得高层次的职业能力和智慧技能。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借鉴加拿大的CBE、德国的“双元制”、世界劳工组织提倡的MES、英国的“三明治课程”等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了“融合交叉、多元整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将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使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融为一体,通过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多元整合。

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要求涵盖一般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技术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和综合实践课程模块,满足从新学徒—普通技工—熟练技工—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生涯成长规律。一般专业模块将机电技术领域中必备的技术理论和基础技能有机整合实现综合化;专业技术课程将机电技术领域中某种技术知识和技术应用方法有机整合,突出技术的实现过程,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将典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和项目化,着重培养专项技能,突出熟练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以校为主、校企合作”,探索实践教学课程开发的方法

(一)市场调研,定位人才需求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和个体就业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只有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才能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此过程的主体是学校的专业教师,他们首先通过集体研讨,确定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如技术力量、企业发展、人才构成、人才需求等)并制定调研表;其次深入企业分别对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企业老总、技术骨干、职业院校毕业生等开展各种调研活动;最后形成专业调研报告。

(二)任务分析,明确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分析是针对专业技术应用领域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的分析,借鉴加拿大的能力本位模块(CBE)的DACUM表、德国学习领域方案,参照职业资格鉴定部门的职业上岗资格和技术等级标准,把工作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具体工作任务,剖析完成任务所需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的过程。此过程的主体虽然是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咨询委员会成员,他们将通过“头脑风暴”法完成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表,但专业教师必须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个人需求、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教育成果的滞后性等角度实施适当的补充和扩展。

(三)课程分析,确定培养方案

工作任务分析解决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源头问题,而课程分析则是将工作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学习领域中课程设置的关键技术。在这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将课程专家先进的课程理念与职业能力分析表相结合,形成包括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核心课程和训练项目说明等在内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获得行业专家认可。

(四)教学分析,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根据工作任务分析和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及实验实训设备做出的一些指导和建议,反映了课程的实施理念,关注学生获得专业能力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师可通过下企业实践、与企业合作、产品开发等方法与企业骨干合作,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其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

(五)标准分析,建设教学资源

在课程标准通过行业专家的鉴定后,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可通过校级课题研究、精品(优秀)课程建设等形式,以教学团队为单元,在情境性原则的指导下,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包括实践教学情境、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学习资源等),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行动研究不断完善。根据具体的工作对象,将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进行整合,实现理论和实践整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三、“校内校外、整合互动”,开展机电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功能

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市场意识等职业素质及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的能力等,只有在正常运转的企业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学校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依据学校实践设备的现状和建设规划,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实现了有效整合。其中,校内实训基地主要通过证书嵌入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或项目教学实现职业资格考证、课程设计、创新教育等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的机电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则以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机电大类专业为整体,布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机电类专业的交叉互融性不断增强,机械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的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生涉及的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必须以机电大类专业为一个整体,将专业公共性、课程匹配性、专业特色性、技术应用性等有机结合、系统布局,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学校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理念,按照机电技术应用产业群实施整体化布局,最大限度地实现相近、相似和相关专业资源的共享。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设备的建设中,基础实验室要能同时满足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三个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一般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项技术实训室中,液压气动实训室和机械拆装实训室等可满足数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项技术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术课、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电气排故实训室和PLC实训室等可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项技术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术课、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在综合训练室中,数控设备维修室、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室则是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的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践场所,创新工作室则是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训练基地。

(三)以“做中学、做中教”为理念,设计理实一体实践情境

根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学校学生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特点,学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观,在实践教学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中,以“做中学、做中教”为理念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每个专业教室布置了多媒体设备、课桌、黑板和实践设施,并按班级学生数确定工位,实现教室和实验室合一、教师和师傅合一、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合一、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合一、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合一、教学和科研合一,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实施提供保证。

(四)以校企合作共建为突破,实现基地的开放互动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本质所在,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以开放的视野、以资源要素功能的整体性为原则,在多年校企合作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达成了“整合—互动”式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共识。

1.“整合—互动”式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包括:(1)实践环境与物质资源的“整合—互动”,即树立资源统筹管理的理念,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一个校内生产单元(或企业),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安排使用,实现校企双方公平合理共享局面,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营造企业的职业氛围;对外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顾客绿色通道,生产经营、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相结合。(2)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的“整合—互动”,即选派校内教师到生产现场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现场管理水平,同时,协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科研开发的工作;优先引进企业中有生产经验和现场管理经验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能型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协助企业开展专业理论和新技术的培训工作。(3)实践项目信息资源的“整合—互动”,即校企合作规划实践教学环境(含专业文化)的布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和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估等。

2.“整合—互动”式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途径主要有: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活动;将企业生产流水线搬进校园,实行仿真环境下的“零距离”技能教学;将分校办进了企业车间,采用“双元制”办学模式,共同为企业培养未来员工和培训在职职工;建立企业冠名班,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承接企业技术外包,实现产业、科研和教学三方面的和谐统一;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工厂等。

四、“行动导向、学生主体”,实施机电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

(一)行动导向实践教学方法的选用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思维”和“行动”的统一,它分为实验导向性教学、问题导向性教学和项目导向性教学三个层面,其实施过程强调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参观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交替运用,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课程表现的方法不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常选用的方法有:四阶段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引导文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

(二)三课堂联动,多元化实施实践教学

职业学校是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除了共性的实践教学外,还应突出个性化技能的形成。学校在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三课堂联动,共性和个性结合”的方法,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三课堂实践教学主要为:第一课堂主要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实验、实训教学、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第二课堂为学生社团活动、考证考级、选修类技能训练、技能竞赛和优才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三课堂为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社会实践、定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行动导向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

行动导向实践教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应突出学习水平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三个方面。其中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包括现场操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成果演示、作品评价、学习方法记录、自评、第三者评价等;形成性评价一般以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所用的时间和完成的质量来评价。

王猛,男,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自动化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专业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G712

A

1674-7747(2012)06-0024-03

[责任编辑 徐 晶]

猜你喜欢

机电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写作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