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生英语第三人称单数习得研究
——以英语使役类动词为例
2012-01-29朱秀杰
朱秀杰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商贸系,郑州450052)
1.引言
在最简方案(Chomsky,2008)框架下,功能语类及其组成特征性质的不同被认为是语言间最大的差异,是语言参数差异的根本所在。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就是对目标语功能语类中特征值的重设过程。二语习得者不能成功习得第二语言,主要原因是没有习得第二语言中功能语类的特征值。二语习得者动词屈折词缀的缺失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焦点,多数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二语习得者最难习得的特征值是英语第三人称单数,这同时也是二语习得者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本文运用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以使役类动词make,let和help为例,对中国学生英语第三人称单数习得进行研究,发现其习得规律,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文献综述
二语习得者动词屈折词缀的缺失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焦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Prévost&White(2000)分别对第二语言为法语及第二语言为德语的两位英国成人自然状态的话语进行研究,来验证动词屈折词缀的缺失是否意味着功能语类在二语习得中永远不能习得,还是由于句法系统与形态系统的匹配存在困难。研究结果支持“表面曲折成分缺失假说”。Belma Haznedar(2003)对母语为土耳其语的英语学习者语料进行了纵向分析,结果表明,功能语类特征值的缺失并不意味着功能语类没有句法投射,而是由于动词的表层形态实现与句法匹配存在困难,其研究结果和Prévost& White(2000) 的观点一致。Lardier(1998)的研究也同意上述观点。常辉,马炳军(2006)探讨了中国学生对一般现在时系动词、助动词is和英语第三人称单数的习得。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时缺失了大量的动词屈折词缀-s。他们认为这并非是中介语语法损伤造成的,而是一些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如交际或信息处理压力。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运用CLEC(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语料库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子语料库,使用检索工具Concordance,分别对英语使役类动词make,let和help的第三人称单数进行检索,来研究中国学生英语第三人称单数的习得。这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确保研究语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二)研究语料来自大学英语四、六级以及英语专业四、八级作文,可以从总体上分析中国学生对英语第三人称单数的习得。
3.研究方法及步骤
本文运用检索工具Concordance对CLEC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中国学生英语第三人称单数使用情况进行检索。检索的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检索make,let,help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
(二)在make,let,help出现时,通过分别标注,排除它们作为名词等其他成分,检索出中国学生对这三个使役动词的英语第三人称单数使用不足的频率;
(三)检索 makes,lets,helps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
(四)在 makes,lets,helps出现时,通过分别标注,排除它们作为名词等其他成分,检索出中国学生对这三个使役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过度使用的频率;
(五)根据检索的数据,计算出:(1)中国学生对这三个使役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使用不足及过度使用的比率;(2)这三个使役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应该出现的频率;(3)中国学生实际上正确使用使役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频率以及正确率。
按照上述步骤,检索结果为:大学英语四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make出现的频率是725次,有41处应该标注为makes,即使用不足;makes出现的频率是524次,有4处是过度使用;let出现的频率是100次,lets出现的频率是0次,let的使用不足的次数为0;help出现的频率是204次,其中有19处help作为名词,help作为动词出现的频率是185次,有4处是使用不足;helps出现的频率是14次,有3处是过度使用。详见表1:
表1 大学英语四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英语使役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使用情况
大学英语六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make出现的频率是861次,有53处使用不足;makes出现的频率是1091次,有7处是过度使用;let出现的频率是102次,有3处使用不足;lets出现的频率是0次;help出现的频率是116次,有4处使用不足;helps出现的频率是7次,有1处过度使用。详见表2:
表2 大学英语六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英语使役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使用情况
英语专业四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make出现的频率是375次,有17处使用不足;makes出现的频率是78次,有2处是过度使用;let出现的频率是142次,有2处使用不足;lets出现的频率是2次;help出现的频率是172次,有6处使用不足;helps出现的频率是24次,有1处过度使用。详见表3:
表3 英语专业四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英语使役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使用情况
英语专业八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make出现的频率是342次,有12处使用不足;makes出现的频率是78次,有1处是过度使用;let出现的频率是125次,有1处使用不足;lets出现的频率是2次,1处过度使用;help出现的频率是214次,有4处使用不足;helps出现的频率是35次,有0处过度使用。详见表4:
表4 英语专业八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英语使役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使用情况
为了比较分析中国学生英语使役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使用特点,我们进一步细化上面的表格,分别对比分析不同子语料库中中国学生对make,let,help的第三人称单数使用特点。表5、表6和表7是中国学生在不同子语料库中对make,let,help的第三人称单数的使用情况:
表5 中国学生在不同子语料库中对make的第三人称单数使用结果
表6 中国学生在不同子语料库中对let的第三人称单数使用结果
表7 中国学生在不同子语料库中对help的第三人称单数使用结果:
4.结果与讨论
通过分析比较上述各表的统计结果,我们认为中国学生英语第三人称单数习得呈现以下特点:(1)中国学生英语第三人称单数使用表现为使用不足和过度使用两个方面,其中使用不足的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以make为例,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对make的使用不足以及对makes的过度使用,在句子中表现为相似的位置,“It/this make…”,“…can/can’t/could/may makes…”等。在大学英语四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学生对make的使用不足还表现在抽象单数名词做主语时以及在定语从句中,如“pollution/technology/exercise/money/medicine make…”,“… that/which make…”。英语专业八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对make的使用不足主要出现在复杂从句中,如并列句:“…makes…,…make…”,“ It is our system that make…”;(2)中国学生在英语专业八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对make,let,help的使用不足现象明显低于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英语专业四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的使用不足现象。这说明随着中国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以及正语料输入的增多,他们会逐渐成功习得英语的句法特征;(3)中国学生对第三人称单数使用不足、过度使用以及正确使用呈现随机性和多选性,也就是说他们有时能正确使用第三人称单数,有时不能,这种现象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较为常见。
针对中国学生对英语第三人称单数的使用呈现随机性和多选性这种现象,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与解释,如Hawkins和Chan(1997)提出的“特征失效假说”,Beck(1998,1997)提出“局部损伤假说”以及Prevost和White(2000)提出的“表面屈折成分缺失假说”等理论。本文拟从中介语语法损伤的视角进行解释。关于中介语语法损伤的研究有三个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损伤说”的“特征失效假说”和“局部损伤假说”以及“无损伤说”的“表面屈折成分缺失假说”。
“特征失效假说”由Hawkins和Chan于1997年提出,其主要内容是成人或者是过了语言习得关键期以后的二语习得者可及的只是一语中已经实例化的特征,那些在一语中没有激活或体现的特征在二语习得中将因失效而无法习得。这里的特征指的是功能语类的形式特征,只有这些特征受到关键期的影响。“特征失效假说”是对二语句法表征缺陷的阐述,认为中介语功能语类部分受损,其中一语中没有实例化的特征在二语中是无法设定的。因此当二语与一语的形式特征相同时,相应的句法知识就会由一语转入二语而立刻习得;当二语和一语有不同的形式特征时,他们在这个特征上的句法表征也应该是不同的,二语习得者将不能习得此特征。
“局部损伤假说”由Beck(1998,1997)提出。她认为过了语言习得关键期的二语习得者的语言官能已经损伤,致使他们不再能够设定二语中功能语类的特征值,因此二语中功能语类的特征永远是惰性的,不能设定的,处于无值状态(二语语法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
“表面屈折成分缺失假说”是无损伤说的代表假说。该假说认为中介语语法中屈折词缀的缺失并不是因为二语中的功能语类及其特征系统有损伤使得二语习得者不能习得相关的功能语类及相应的特征值所致。而是由于他们没有完全掌握目标语的形态系统,或在抽象的句法系统与屈折词缀的匹配上存在问题,或经历语言信息处理困难,或对所使用的形式不确定,致使表面屈折词缀不能实现,因此屈折词缀和功能语类的发展并非是同步的,而是相互独立的,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语中屈折词缀的缺失根本不能说明二语习得者没有习得相应的功能语类及其特征值。
根据“特征失效假说”和“局部损伤假说”的观点,学生不能习得英语第三人称单数这个功能语类的抽象特征,也就意味着不能正确使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检索的结果表明学生已经部分地正确使用了使役类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本文支持“表面屈折成分缺失假说”。中国学生没有完全正确使用使役类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中介语语法有损伤,本文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响:(1)中国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目标语的形态系统和句法系统之间的匹配规则;(2)受母语语言结构的影响。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功能语类及其组成性质的不同被认为是语言间最大的差异,是语言参数差异的根本所在。二语习得的本质就是特征值重设的问题,在习得初期,习得者会把母语的语言结构迁移到二语中。由于汉语动词没有曲折变化,中国学生在没有完全掌握第三人称单数的特征值时,常以动词的默认形式或者是凭借记忆来使用第三人称单数,并没有真正习得其特征值;(3)语言外的影响。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心理紧张或者是时间不足,学生常面临着语言信息处理困难,当对动词的形式不能确定时,常按照母语中动词的形式处理。
5.结束语
本文采用CLEC(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语料库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使用检索工具Concordance分别检索了中国学生对英语使役类动词make,let及 help的第三人称单数使用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学生英语第三人称单数使用表现为使用不足和过度使用,其中在专业八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对make,let和help的使用不足现象明显低于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四级统测作文子语料库中的使用不足现象,并且中国学生对英语第三人称单数使用不足、过度使用以及正确使用呈现随机性和多选性。本文认为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中介语语法的损伤,并认为不断提供丰富的正语料,可以增加二语习得者对目标语的形态系统和句法系统匹配的敏感度,逐渐成功习得第二语言。
[1]Beck M.L2 Acquisition and Obligatory Head Movement:English-speaking Learners of German and the Local Impairment Hypothesi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8(20).
[2]Beck M.Regular Verbs,Past Tense and Frequency:Tracking Down a Potential Source of NS/NNS Competence Differences[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7(13).
[3]Belma Haznedar.The Status of Functional Categories in Chil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Evidence from the Acquisition of CP [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03(9).
[4]Hawkins R,Chan C.The Partial Availability of Universal Gramma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e“Failed Functional Features Hypothesis”[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7(13).
[5]Lardiere D.Dissociating Syntax from Morphology in a Divergent End - State Grammar[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8(14).
[6]Lardiere D.The Case and Tense in the“Fossilized”Steady State[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8(14).
[7]Prévost P,White L.Missing Surface Inflection or Impair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Evidence from Tense and Agreement[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00(16).
[8]常辉,马炳军.中国学生对-s和is的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