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
2012-01-28王丽琴
王丽琴
高职生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
王丽琴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职院大学生的基本思想状况,并进行总体评价和特征分析。进而提出通过五个方面的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做好学业规划、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立体化平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教育、加强职业指导这些措施,以提高高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职生;思想状况;综合素质
为了全面、客观、正确地估价高职院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增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做好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笔者对高职院478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概括出目前高职院大学生思想的基本倾向、主流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做出思考。
一、高职生思想上的矛盾与困惑
(一)积极要求进步,但主动参与政治活动的意识不强,模范作用不明显
有相当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成才动机较少与国家振兴、社会发展相联系,主要取向是自我价值、自我奋斗,有明显的功利性。他们对参与政治活动不够主动、积极。有6.07%的学生不想、没有时间关心国家大事,有48.1%的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表现一般。有32.4%的同学不了解学院的核心价值观,有13.2%的同学不想了解学院的核心价值观。有41.4%的学生入党是为了谋求仕途发展。有28.2%的学生觉得大多数党员在入党前后表现不一。对“在一些关键时刻,您身边的共产党员和学生干部的表现怎样”这一问题,36.2%的学生认为“表现平平,等同一般群众”,14.4%的学生认为“表现不佳,令人失望”,有40.4%的学生对学院吸收党员的制度不满意。
(二)自我期望值高,对学院教育教学现状不满意
有17.8%的学生表示为了不受处分而被迫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对“您对学习的态度”问题,25.7%的学生表示“混个文凭”、13.2%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不想学”;对“您对旷课原因的看法”问题,32.8%的学生表示“对所上课程不感兴趣”、19%的学生认为“授课质量不高,对学习帮助不大”、14.9%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不是非常有用”;对“您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情况”问题,41.4%的学生选择“很少沟通”、12.1%的学生选择“不敢沟通”、11.7%的学生选择“没有必要,不想沟通”。对“您是如何看待学院吸收党员的制度”问题,26.4%的学生表示“不满意”、14%的学生表示“极不满意”。对“您认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效果”问题,44.4%的学生认为“成效一般”、31.2%的学生认为“流于形式”。“您的班级在推荐入党对象时公平、公正、公开情况”问题,22.8%的学生认为“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仅有22.4%的学生认为“公平、公正、公开”。
(三)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您认为企业最看重大学生的什么素质”问题,38.7%学生选择“专业能力”;对“选择职业时,您最看重哪个因素”问题,19.9%的学生选择“专业对口”、13.2%的学生选择“符合个人喜好”;对“您对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态度”问题,35.8%的学生选择“获得综合测评加分”,11.9%的学生选择“不被扣分”,只有27.4%的学生选择“提高自身素质”。对“您认为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主要动机”问题,22.6%的学生选择“加素质分”,10%的学生选择“被迫参加”,8.8%的学生选择“随大流”。
(四)部分学生焦虑情绪严重,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心理测试,发现12.3%的学生有心理问题。从本次调查来看,高职生普遍存在的一般性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心理问题、情感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就业心理问题等。如对“导致您心理压力最主要原因是”问题,有27.4%的学生选择“学习压力”,有19.2%的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有19.2%的学生选择“经济条件”。少数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实际工作和相关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学生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是:人际交往的冷漠和恐怖,面对学习、择业与考试压力时的严重焦虑状态,网络成瘾的倾向,性心理偏差与越轨行为引发的激烈矛盾冲突,性格特征的严重缺陷引起的人格障碍。尽管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是少数,但他们对学院精神文明和安全稳定、他人正常生活和自己生存发展甚至生命可能产生的危害不容小视,需要予以特别的关注。[1]
(五)我行我素,缺乏自控能力
对“您认为同学学习成绩差的原因”问题,有34.3%的学生选择“贪玩、无毅力”。对“您对旷课原因看法”问题,有32.8%的学生选择“对所上课程不感兴趣”,有21%的学生选择“玩累了、心情不好,不想上课”。对“您在晚自习时的状况”问题,有32.4%的学生选择“玩游戏、听音乐”,有21.8%的学生选择“谈恋爱、聊天、睡觉”。对“您每天玩游戏的时间”问题,有22%的学生选择“2至6小时”。对“您在周末自主安排学习时间”问题,有11.5%的学生选择“不学习”。对“您对大学生恋爱中不文明行为的看法”问题,有25.3%的学生选择“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六)随波逐流,发展规划不明确
对“您做过学业规划”问题,19.4%的学生选择“没有做”,8.2%的学生选择“觉得没有用,不想做”,仅有16.7%的学生选择“正在做”。对“您对学习的态度”问题,25.7%的学生选择“混个文凭”,13.4%的学生选择“不感兴趣,不想学”。对“您认为大学里谈恋爱的最重要原因”问题,28.9%的学生选择“因孤单而找个伴”,16.7%的学生选择“生理需要”,9.8%的学生选择“时尚,大家都这么做”。
二、思考和建议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教育内容上,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综合素质教育为目标,进行全方位培养和塑造。
1.教育方式方法方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党团建设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网上和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2]
2.教育的配合方面。构建学院、家庭以及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确保学院、家庭、社会在教育方向上保持一致和统一性;在教育过程中保持连续性;在教育作用上保持互补性;在教育影响上保持渗透性。
3.教育的融合方面。要让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学院教职员工头脑中深入扎根,要将教书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齐抓共管教育管理机制。
4.教育的衔接方面。要与学生在高中的表现相结合。高中阶段建立的学生德育档案,记录了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德育档案可以为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大学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稳过渡和有效衔接,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创新教学工作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按照“导教相融,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强化生产性实训教学环节,努力形成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围绕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开发专业教师、学生技能测试包;制订专业教师准入教学制度,加强教学质量考核,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三)做好学业规划,提升高职生成功就业、创业能力
把学业规划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将学业规划分成“求职就业、学业深造、自主创业”三个模块按学期分步实施。
实行学业规划登记表制度,任课教师在“时间的规划、所学知识的规划、培养技能的规划、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规划”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任课教师必须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指导学生不断修正和调整目标,并将修正和调整的内容记录在学业规划登记表中。教学部门要定期对学业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制定灵活的制度措施,为高职生搭建实现学业规划目标的平台。
(四)完善高职生素质教育的立体化平台,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视角、多渠道的工作,专业组织机构的建立与管理极为重要。加强结构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1.促进内容转向。提高素质教育的针对性。按照贴近大学生实际的原则,开设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修课程和多元化的相关选修课程,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素质教育要贯穿高职阶段教育的全过程,分年级和专业有所侧重。
2.促进力量整合。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素质教育的专业性。打造一支素质教育专业队伍是学院素质教育的重点工程。
3.促进氛围营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素质教育的渗透性。从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着手,努力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顺应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园文化,提高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五)加强和改进高职生心理教育,提升其心理素质
心理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保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应当从根本宗旨出发;要取得成效,需要实现多方面的变革。在强调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同时,注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提高心理素质;在开展障碍性、矫治性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同时,注重实施发展性、积极的心理教育;在开展心理教育服务性活动的同时,注重进行心理教育的研究;在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实践的同时,注重学习专业的知识、技能,提高工作水平。[3]
(六)加强职业指导,开发就业市场
通过整合学院资源、聘请社会和企业相关专家,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积极开展职业和生涯规划指导,大力加强毕业生创业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建立毕业生资源信息库,加强就业市场的开发,建立更广泛的就业基地,提供更多更及时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足量优质的就业岗位。[4]
[1]王兆珍,赵希波,孙国翠.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究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8):76-78.
[2]张健.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63-64.
[3]朱爱胜,崔景贵.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对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张晓霞.大学生学业规划模式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11(3):90-93.
王丽琴,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自动控制。
G711
A
1674-7747(2012)11-0055-03
[责任编辑 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