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计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2012-01-28刘海燕
刘海燕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在美国哈佛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领会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从这个条幅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动手实践,亲自参与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历史讲述的是人类过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今天的人们已无法亲历亲见,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像化学课和物理课那样亲自动手去做实验、去感受、去探究、去发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再现历史,使学生融入到历史情境中,在历史情境中去感悟历史的真谛,同时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精彩的问题空间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着重把矛盾引入课堂,这样能够激起学生想说的欲望,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强烈碰撞,在碰撞中迸射智慧的火花。例如,在教学《查理大帝》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查理大帝的录像片,最后录像停在一个宗教画的画面上,画面的内容是查理的灵魂正在接受天堂的称量,一个魔鬼正在企图把查理大帝的灵魂拉入地狱。借助这幅历史画面我为学生创设一个这样的问题情境:“你认为查理大帝的灵魂应该下地狱还是升入天堂?”结果一下就触动了学生的兴奋点,有的学生认为查理大帝应该下地狱,因为查理大帝在位46年发动了53次战争,他的好战使无数人在战场上丧失了生命,给广大群众带来沉重的灾难;有的学生认为查理大帝应该升入天堂,因为查理大帝在位时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办学,培养人才,使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有的学生则认为既不应升入天堂,也不应下地狱,因为查理大帝功过相抵等等。实际上这就是怎样评价查理大帝的另一种问法,但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把矛盾引入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结果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很自然地就意识到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历史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自然渗透其中。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在把矛盾引入课堂的同时,还应注意和现实结合起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历史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例如,在学习唐都长安城时,为了突出长安城的合理规化,培养学生古为今用的意识和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长安城的平面图,同时让学生角色换位,并借助精彩画面让学生进入角色“假如你是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从唐都长安城的规划中你能借鉴哪些经验?”有的学生从长安城“条条青槐街”中看到唐朝人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并从中加以借鉴,认为现代的城市规划更应注重绿化而且还要扩大绿化面积,美化我们的家园。有的学生从长安城的平面图中看到长安城“市”和“坊”分开,使城市看起来秩序井然而且十分整洁。从这一点又联系到他所生活的小区,一到晚上街道两边都是卖菜的、卖东西的,把小区的街道弄得特别脏,而且还影响交通。所以应借鉴唐都长安城的规划,把小区的市场集中到指定区域,加强管理,一定会使这种局面得到改善的。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设置,一方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突出长安城的繁荣,还可为学生创设一个梦回唐朝的问题情境,“假如你生活在唐朝,而且是当时长安城内的一名导游,你将如何为当时的中外游客解说长安城?”通过把导游这样一个现代的职业融入到唐朝的社会中,立刻就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很快就可进入到情境中,并积极参与进来。
二、创设模拟角色的情境空间,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为创设模拟角色情境的空间,通过历史换位,学生模拟历史人物,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历史,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例如,在探究美国内战前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时,教师在课下让学生准备课本剧,在课上由七名学生现场为大家模拟美国参议院南北双方代表之间展开的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通过学生的模拟表演,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这一教学难点也在学生们的模拟表演中迎刃而解。再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模拟角色的空间,为历史人物配音。全班四组每小组选出两名代表,共八名代表,分别为四位国王和四位航海家配音。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制作人物动画,一个国王和一个航海家为一组,国王和航海家只有对话没有声音,通过人物动态画面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然后由学生模拟配音,感受历史人物。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在每组学生配音之后,继续为学生创设模拟角色情境的空间,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介绍航海家的航海路程及经历。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动态的航海家的航海路程来配合学生的介绍。这样通过为学生创设模拟角色情境,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为学生创设物具情境,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历史教学中所谓的物具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对教学有一定价值的物品或文物,还包括文物的赝品如兵马俑和唐三彩等,历史人物或历史物景的模型等等。历史知识本身就包括历史人物及其活动,历史环境状况以及事件进程等。所以,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就要求他们在头脑中形成这些事物的比较精确、完备的表象。因此,很好地创设物具情境,这样,不仅可以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经久不忘,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到情境中去探索新事物。例如,《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居民》一课,有位老师就充分利用了具体生动的文物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那一时期的历史,教师利用了现代的网络资源,和学生共同搜集了大量的这一历史时期的文物图片,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物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制成形象直观的文物展览馆,为学生创设物具情境,引导学生在这里进行模拟考古文物探究,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小考古学家。根据大量鲜活的文物,完全由学生自己去观察想象、推断和探究,这样学生就可以不用看教材上的定论,完全凭借历史文物就可以了解和认识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运用教材来教学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现成定论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创设影视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通过为学生播放录像,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通过影视录像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能使学生很容易进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感悟历史。例如,在学习《美国内战》时,可以从电影《乱世佳人》中截取斯佳丽在火车站看到众多伤员躺在地上等待救治的宏大场面,给学生造成强烈的心灵震撼,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战争的另一面,有助于学生全面评价美国内战。再如,在和学生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三大战役的资料片,为学生再现三大战役的历史进程,通过为学生创设影视情境,把学生带回到一战中,并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观看三大战役的资料片,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却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学生所看到的来揭示战争的残酷性及其罪恶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热爱,同时培养了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另外,在三大战役资料片中学生还会看到一些新式武器的使用,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演示一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让学生结合现代战争,谈谈武器对战争的影响,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新式武器带来的巨大杀伤力,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学生在谈这些问题时都是在影视情境的基础上进行并展开的。通过影视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很容易进入到一战中,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谈论中。
在课堂教学中,历史学科在创设情境教学中有着自身独特的资源与优势,历史教师要深刻挖掘每一课教学资源的特点,结合学情和教学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独特魅力,有效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