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日新闻》的NIE工程及其对中国报业NIE道路的启示

2012-01-28文丨高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朝日新闻报业报纸

文丨高 涛

(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

NIE工程是美国各类报纸,特别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日报,把触角伸向学校,通过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创办辅助性刊物和印发相关资料,扩大报纸在学校的发行量,千方百计地培养青少年阅读报纸的习惯,使他们成为报纸的未来读者的做法和现象[1]。1795年,美国《波特兰德东方先驱报》率先在一篇社论中提出报纸参与教育的思想。20世纪30年代,报纸教育在《纽约时报》等报纸中开始运用。1974年,美国报纸教育的做法被正式命名为NIE-Newspaper in education。目前,NIE工程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效仿运用。

1 NIE工程的中国本土化

NIE这一概念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是辜晓进于2002年出版的《走进美国大报》,由此,我国学者和业界展开了对NIE的介绍、研究及实践探索。截至目前,国内报纸参与教学的报纸还比较少,但也有报纸开始专门创办针对学生的报纸。如《城乡导报》、《21世纪教育报道》还有《都市文化报》,但它们并没有达到NIE的理想状态。我国报业的现状决定了NIE在中国的开展是任重道远的。

1.1 我国报纸普及率低

我国虽然在报刊数量和报纸印刷数量上位居世界前列,但截至2003年,我国千人拥有报纸量首次突破70份[2]。这一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报纸普及率低本身局限了NIE工程的开展。

1.2 推崇应试教育

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们终日为课堂教育所累,学生们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没有空暇的时间去阅读报刊。学校教育的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1.3 学辅类报纸与教育行业报纸的存在

我国学辅类报纸的发展已经偏离报纸的初衷而演变成学辅材料,它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对某门课程的辅导。而教育行业报纸的报道视野狭小,拘泥于学校新闻,内容单一。可这两类报纸的存在挤占了NIE工程的发展空间。

2 《朝日新闻》的NIE工程

1986年至1988年,日本报纸协会考察了美国报纸和欧洲报纸教育的现状,在确认报纸教育工程有较好的效果后,从1989年起,通过日本报业协会和教育界的合作,开始开展这一活动。随后,为了保持NIE工程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日本报业协会成立了日本新闻教育文化财团。以财团为中心,日本开展了“NIE”和“README”和这两项重要活动,报界投入10亿日元作为活动基金[3]。日本学校过去普遍重视读报,许多教师将报纸上的新鲜内容及时运用到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读报情结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可现在这种风气不再,不少老师特别是一些年轻老师不看报。NIE的开展使得老师和学生再次重视报纸的价值,报纸又逐渐回归到课堂教育。“READ ME”的开展则让青少年意识到报纸上的信息与自己息息相关,让他们关心和阅读报纸。

《朝日新闻》是日本五大全国性报纸之一,广告收入居日本第一,平均发行量居日本第二。也是开展NIE工程的代表报纸。当年轻人不读报纸成为报纸发展的隐忧时,《朝日新闻》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寻找治本的方法将报纸带进课堂,从孩子起培养年轻一代对国际和国家大事的兴趣,并且定期邀请学生到报社参观。《朝日新闻》也鼓励编辑记者到各大学演讲,与年轻人分享经营与办报的经验[4]。《朝日新闻》将报纸定位为以知识阶层为主的大众报纸路线,恪守尊重事实、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的报道方针,在受众心目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尤其是知识分子。《朝日新闻》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份对高考有用的报纸。据统计,2002年日本有287所大学试卷中的437个问题是以《朝日新闻》上的内容为素材。这种大学入学考试命题采用《朝日新闻》内容的倾向,推动了很多家庭为了孩子将来的应考而订阅《朝日新闻》,时间一久,就会使这些孩子养成读报习惯。这种习惯导致一代又一代良性循环阅读结构的形成。这种阅读结构的特殊性,客观上推动了《朝日新闻》读者的知识阶层化和稳定性。对于报纸来说,稳定的受众则带来了经营的稳定及报纸的长远发展[5]。

3 《朝日新闻》对中国NIE道路的启示

《朝日新闻》在NIE工程上所取得的成绩对目前发展面临困境、遭遇到本土化问题的中国NIE道路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3.1 突出报纸的教育功能

我国目前的报纸主要分为党报和都市报,党报强调报纸的宣传职能,而都市报则有娱乐化倾向。我国报纸业务的发展并没有将报纸的教育功能作为指导思想。《朝日新闻》虽说是一份面向知识阶层的严肃报纸,但报刊的文章非常注重可读性,力求做到雅俗共赏,整份报纸呈现出大小报纸报风融合的现象:报道层次高,文章却有平易化趋势。就拿《朝日新闻》报道中成为高考素材的报道而言,这些文章都是适于学生阅读、适于引入课堂教育的。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报纸在很大程度上是书籍的替代物。但是报纸版面并不是书籍的页面。报纸造就了新的心灵[6]。”报纸的教育是对学校封闭式教育的有益补充。报纸的每一个版面都可以给学生提供新鲜有价值的资讯,学生通过报纸学习知识,了解世界。有创造性的老师也可以将报纸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应用于教学。在中国,很多报纸也开始设置类似文化、读书等有助于教育的版面,《朝日新闻》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报业借鉴。

3.2 子报子刊的开发

中国NIE工程的先行者《城乡导报》创办的NIE周刊版式生动活泼,但却游离于课堂之外,没有和学生实际结合,对新闻解读不够。在如何与学生学习契合上存在问题。《朝日新闻》在这方面有成熟的手段值得借鉴。《朝日新闻》旗下有面向小学生创办的《朝日小学生新闻》和面向中学生的《朝日中学生周报》。这是其NIE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报纸的内设栏目我们可以知晓《朝日新闻》在NIE工程发展的努力与成就。比如前者设有的栏目:《漫画新闻告知君》通过漫画的形式解释社会上发生的复杂事件;《新闻、石头、剪子、布》由记者解说新闻话题;《龙课程》则提供一些科目的学习问题、同时也有娱乐版面《鲜活演艺情报局》。中国开展NIE工程应注重报纸版面的活泼,栏目设置的多元化,新闻报道也要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呈现。

3.3 重视报纸的品牌延伸

报纸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培育忠实的受众。根据日本新闻协会的调查,《朝日新闻》在新闻的真实准确性、公共依赖性、对社会的影响力等九个方面的支持率均排在第一位。这样一份质量可靠的报纸进入教育工程是令人信服的。同时,《朝日新闻》还主办全国高中棒球锦标赛、创办朝日奖学会,利用赛事和公益事业扩大品牌影响力和赢得青少年好感。我国报业应意识到NIE工程的开展除了要让青少年了解报纸传递的信息之外,还要让报纸渗透到青少年生活中。报纸参与公益活动与体育文化活动是积极推广自己的平台,也是提升品牌的有效方式。

我国报业的NIE工程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应当认识它的必要性。NIE工程的实施,无论对社会,还是对报业本身带来的利益都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报业应该积极学习国外NIE工程创办的成功经验,早日将NIE工程惠及社会和报业发展。

[1] 辜晓进. 走进美国大报.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4(11):23.

[2] 2005年中国报业发展报告.2005(4).

[3] 韩廷斌. 报纸的NIE工程研究. 四川大学,2006(7).

[4] 崔保国. 走进日本大报.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6):36.

[5] 崔保国. 走进日本大报.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6):59.

[6] 埃里克·麦克卢汉 弗兰克·秦格龙合. 《麦克卢汉精粹》. 何道宽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7):452.

猜你喜欢

朝日新闻报业报纸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安倍频频指责《朝日新闻》被批幼稚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日本右翼围剿《朝日新闻》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
青岛报业整合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