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议播音的实践与思考

2012-01-28文丨姜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功力播音员心理素质

文丨姜 楠

(铜川人民广播电台,陕西铜川 727031)

近年来,各级地方为确保重大会议的顺利召开,相关部门都会抽调精兵强将投入到为大会服务的工作当中。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二十多年来,我有幸担任了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人代会和政协会的大会播音工作,即倍感任务光荣,又深知责任重大。每当我们走进大会现场,总被一种神圣的力量所感染。会议现场花团锦簇,灯光璀璨,整个会场气氛祥和、肃穆。庄严的党徽、国徽在十面鲜艳红旗的簇拥下悬挂在主席台正中,熠熠生辉。在这里,来自铜川市的各行各业的代表们,肩负着铜川人民的重托,履行《党章》、《宪法》和法律赋予他们的神圣职责。作为大会播音员,用自己的声音为大会服务,用这一特殊的方式见证盛会的召开,内心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当代表们迈着稳健的步伐步入会场,当主席团成员就座在主席台上,当大会主持人宣布由工作人员宣读决议、名单时,当我们的声音在肃静的会场内回响时,内心的澎湃早已经被高度的精力集中所覆盖,进入了清晰的播音状态。这种状态使我们从起始止点都达到了庄重大气、亲切自然、语义明确,不仅是“零差错”,而且,还带给受众以行云流水般的美感。在我们的身边不难发现,一些训练有素、业务功底扎实的播音员都能够一气呵成,镇定自若地为大会增色,可也有一些在日常工作中较为出色的播音员,却因为环境陌生,备稿不足,心里紧张等原因,导致现场播音看错行、播错字、基调不准确等现象,造成了播音工作中的疏漏,不仅影响了大会的庄重性和严肃性,也给个人形象带来影响。这些现象的发生,说明了播音员的业务功力有待于加强,语言技巧有待于磨砺、心理素质有待于培养。二十多年来的大会播音工作实践,使我总结出一些体会,在这里与同行共勉。

1 扎实的语言功力是根本

播音前辈张颂教授曾多次强调播音员“语言功力”的重要性,他同时指出:语言功力并非只是“语言”的功力,它包括运用语言所必须的功底和运用语言所涵盖的能力。由此可见,播音员不仅要掌握标准的普通话语音知识、用声方法、语言技巧等,还要涉猎和积累各个门类的学科知识,为我们的播音工作创造条件。在各级地方召开的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等重大会议的播音工作中,不论是议程介绍,还是决议宣读,专业术语会频繁出现,如果我们注重了日常的博学研究,那么,对稿件的理解、分析就会透彻;语气、停连、重音、节奏就会运用自如,播音基调始终会与大会进程、氛围相一致,播出内容的传达会更为清晰、完整和准确,会议氛围就愈加显得更为浓厚。反之,如果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力,对播出文件一知半解,我们的播音方法就会单一,语言就会呆板。如果仅凭字面意思宣读,那就会出错,会闹出笑话。

说到会议播音,其实,与我们日常的新闻播音较为相近,但与节目主持相差较远。会议播音与新闻播音最大的区别在于播音心理与听众心理的不同。新闻播音一般都是录播,即便是播错了,还可以“覆盖”重新开始。况且又是坐在熟悉的环境中,面对话筒的“情景再现式”播音,不受现场环境的影响。大会播音就不同了,播音员要直面“受众”,而这些“受众”又不是普通“受众”,他们都是来自各级政府的官员、领导及各条战线上的精英代表,是在庄严肃静的环境中现场收听,并且我们所宣读的文件代表们人手一份,收听心态也不同于收音机前的听众,可以说我们此时所展示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业务功底,更是“受众”对我们“现场语言技巧运用”的一次检验。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说话训练》中所说:“要精于思想,应当有种种的经验推断;要富于情感,应当有种种修养陶冶;要工于表达,应当有种种学习准备。”由此可见,作为职业的有声语言工作者,要做到播音前辈张松老师所要求的“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就必须具备和练就扎实的语言功力。

2 充分的准备是关键

根据我国的政治制度,各级党员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是人们政治生活中备受关注的重要会议。因此,大会播音十分注重对所服务会议的主旨的理解和把握。在为期五天的历届大会进程中,几乎每天都有播音任务,现场宣读有关决议(草案)、候选人建议名单(草案)、选举办法(草案)、填写选票说明等文件。由于会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会议期间,播音员通常拿到稿件的时间紧,量大,任务重,一些播音员把精力都集中到了宣读文件的备稿上,而忽视了了解会议流程、熟悉会场环境等重要的前期准备环节。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每当我们接到播音任务时,首先要提前到达会场,感受大会氛围,要具备在短时间内迅速分析稿件的能力,从而掌握宣读主题、播出目的、内容重点、应持态度及播音基调。要有随身携带《新华字典》,用于准确无误地查出生僻字和姓氏名单中多音字的确认。例如:拓,人们通常会把这一姓氏读为“tuò”,但是它的标准读音为“tà”。大会播音员备稿一定要认真仔细,稍有疏忽,就会将闹出笑话。如字型相似的“瞿(qú)”和“翟(zhái)”不分等等。我们在完成宣读文件的分析、正音、基调把握等项准备工作之后,要按照会议议程,将文件按会议议程核对排列序号,将分散于不同页面上的一句话完整地集中到一页上,以便在宣读时因翻页带来的不便。要主动与音响师的沟通,调试好话筒,确定音量大小、位置和角度,并适应灯光。上会期间,播音员切忌辛辣食品入口,否则,会使我们在大会播音时力不从心。另外,播音员作为“公众人物”,要注意个人形象,衣着是我们的“无声”名片,不能花里胡哨,要牢记我们是党的喉舌、是新闻从业者,服饰要简单大方,要与大会氛围相一致。要注重与大会主持人的衔接,在语气、节奏上不可喧宾夺主。播音员之间要互相“照应”,基调、语气、节奏要相互一致,以积极的状态庄重大气、稳重自然地为大会播音。

3 稳定的心理素质为保障

在各级地方召开的党代会、人大会和政协会等重要会议,会址一般都设在报告厅、礼堂或会议中心等场所,主席台上领导满座,观众席上人员密集,会议气氛庄严肃静或隆重热烈,在这种环境气氛中播音,常常使一些习惯于安静、熟悉的播音间中播音的工作人员心里胆怯、发憷,这些现象的出现无形中会给播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宣读文件时口腔打不开,气息短促等,这些现象说明了播音员的心理素质有待于加强。播音员要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需要在日常的播音主持工作中有意识的加强训练,要靠丰富的临场经验做支撑。这就要求播音员要实践与多个门类的艺术实践。如:户外主持、大型诗会、小说演播等。“心理素质”是一个“综合指标”,这一综合指标已经成为衡量我们播音员能否胜任自身工作的重要条件。

那么,在大会现场,播音员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台呢?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首先是生理控制,也就是通过生理变化达到化解心里紧张的目的,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大家都知道,每当人们心理紧张的时候都会出现气短、心跳加速、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的发生,遇到这种现象,我们一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来解决。首先,以闻花香的状态吸气,将气息吸进肺底,体会两肋打开,后腰撑涨的感觉。然后,缓缓地呼出这口气。如此重复多做几次,紧张感就会有明显化解。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更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正如俗话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要树立信心,广泛参与社会活动,走出播音间,实践与于诸多门类的艺术实践,使我们的语言功力、现场驾驭、心理素质得到充分的锻炼,以便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顺利完成大会播音任务。

[1] 张颂. 中国播音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10).

猜你喜欢

功力播音员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新闻播音员做好各类配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技巧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在践行“四力”中锤炼编辑的功力
细微之处见功力 CEDIA 2017 北美地区获奖案例掠影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老辣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细微之处见功夫——播音员的情感掌控和运用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