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文化访谈节目的话语特色

2012-01-28文丨熊丽娟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结构特征谈话话语

文丨熊丽娟

(大同广播电视台,山西大同 037008)

信息主要是通过话语进行传递的,一方面话语信息在组织形式、结构特征上有一定的体现,另一方面人们在解读话语的过程中也会受其影响。所以,在话语分析中,话语结构早已经被引起重视,而且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它也获得了最大成就,迄今为止,还是有很多学者对话语结构进行相应的研究。

1 电视文化访谈节目的话语结构

电视文化访谈节目中因为本身融入“访”和“谈”的特征,并且在表现形式上也是赋有表演性质的呈现给观众,这样的话,与普通的职业话语和日常谈话是存在一定差别的,但是它又具有职业话语和日常谈话的特征。访谈背景介绍、访谈开始、访谈主体和访谈结束的话语结构都属于电视文化访谈节目结构形式中所包含的。访谈内容主要根据访谈的大方向展开,而访谈的主题又是通过访谈话题的形式得以体现。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通常利用一个问题将主题带入,嘉宾根据问题回答将话题逐步展开,在双方不断互动的过程中,主持人负责引入话题,主持人与嘉宾共同将话题展开,使节目主题充分地展现出来。在叙事性或者以叙事性为主体的访谈中,叙事话语通常都会出现主持人引导、评价、嘉宾讲述的访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访谈模式与一般的叙事结构的电视访谈叙事话语结构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别。电视访谈节目主体的决定性结构特征就是整个访谈节目以主持人提问、嘉宾回答的节目模式体现话语结构。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将话语的主题结构与叙事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自己节目特色的话语结构特征。大众传播话语的框架是访谈话语结构形成的依据,通常是在交流过程中得以体现的,它是将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

2 提问-回答-合作的话轮转换机制

在电视访谈过程中,主持人、嘉宾以及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话轮转换机制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这一阶段的话语结构特征也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与此同时,预选设定的话轮结构和话语角色使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话语权必定会出现不对等性,在整个访谈过程中,主持人一直占据着主导位置,在此基础上控制访谈的话轮转换机制。而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合作式访谈模式,不仅与日常谈话的特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还体现出日常谈话的结构特征。

2.1 主持人的提问与嘉宾的回答——职业语境中“访”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电视访谈节目总是在主持人开始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开始,整个访谈过程中,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互动将节目持续下去,并且当嘉宾回答主持人的最后一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结束节目,这样的话,整个访谈节目就完美结束了。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你问我答”形成了一个回合,整个访谈节目在主持人和嘉宾的第一个回合中开始,通过中间的几次问答过程中,直至结束。主持人在提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正式开始节目,嘉宾开始回答等于节目的过程,就这样的前提下,将节目主题明确地表现出来,一直到访谈节目结束。

2.2 主持人与嘉宾的合作——随意交流中“谈”的话轮结构特征

当前,我国大部分访谈节目,都是在主持人和嘉宾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日常谈话的特征和以主持人提问和嘉宾回答的对话框架特征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随意交流话语结构特征也同时被体现出来。在电视访谈的语境中,预先设定的话语角色和话轮分配方式,是会受到一定限制的,这样的话,主持人、嘉宾之间互动的话语结构特征就形成了。同时,主持人与嘉宾在访谈过程中,以合作的形式出现,不仅与日常谈话的特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还体现出日常谈话的结构特征。

主持人和嘉宾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新信息,在这样的前提下,实现双方的紧密联系,不断进行互动交流,在整个访谈节目中以完成话语任务为主的形式,这样的话,交谈双方在进行话题讨论的时候会显得尤为投入,同时,访谈的话语语境也没有很强的约束力,那么日常谈话特征就显得更为突出,从而形成了主持人提问、嘉宾回答、支持人和嘉宾相互合作将访谈任务完成的话轮转换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访谈节目不仅可以具备“访”的话语结构特征,而且还具备日常谈话的话语结构特征,从而真正实现电视访谈的意义和价值。

3 电视访谈的开始与结束

比较日常谈话,电视访谈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限制,例如,职业话语特征、访谈传统和具体的访谈环境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制约。职业话语本身在节目之间就已经做了充分地准备,它主要针对不在现场的观众进行传播的。在一个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都不能仅是代表自己的身份出现,而是也属于访谈话语中的话语角色。所以,在节目一开始他们之间的谈话就已经与日常谈话的话语特征进行了区分。

3.1 电视访谈的开始

电视访谈的开始通常会划分为两种情况:在现场中不存在观众的情况下,访谈通常直接会插入主题开始。若是现场有观众,访谈就可以通过主持人对嘉宾的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开始切入主题,也可以在介绍之后直接插入主题。在访谈中直接进入主题开始,当完成介绍背景以后,观众基本上可以看到一个较为完整的画面,就是主持人与嘉宾已经做好访谈的基本准备。当背景介绍完成以后,主题就直接被插入,开始主持人和嘉宾的互动。现场有观众的场景下,访谈主持人通常都会先与现场嘉宾和观众打招呼,进行全场的互动,然后主持人将嘉宾的基本背景进行介绍,紧跟着嘉宾出厂,访谈节目就算正式开始。另一种出场方式也可以是主持人和嘉宾同时出场,由主持人对嘉宾和节目的大概情况进行介绍。若是访谈节目中出现的嘉宾比较多,就可以在每一个嘉宾出场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介绍,或者也可以让每个嘉宾在访谈过程中适当地出场,然后在出场时对其基本背景资料进行介绍。而在这个介绍的全过程中,并不存在任何互动形式,只是运用主持人进行相应的引导。这种开始方式在整个现场访谈过程中,可以最充分地体现观众意识,在这个时候,主持人主要面对的是电视观众,就算是现场有嘉宾,主持人所面对仍然是电视观众,对嘉宾也会用第三人称进行称呼。

3.2 电视访谈的结束

职业话语性质会对访谈带来一定的影响,访谈的结束形式比较日常谈话来讲,区别其实还是比较大的。在结束的过程中,主持人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需要在预先规定的节目时间内完成访谈内容。访谈结束其实与开始基本上差不多,也存在两种形式:第一,主持人在与嘉宾合作对节目进行推动的时候,但是到最后节目结束并没有明显的结束语或者致谢嘉宾,访谈节目通常都是在主持人预先的准备下进行发展和延续的,其中通过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互动实现节目的高潮,在预先设定好的时间内结束节目,在观众的预期中结束访谈。第二,通常都是在即将结束访谈的时候,节目主持人会向嘉宾和观众致谢,使访谈节目有一个完美的结束。但是,不管这两种中的哪一种结束形式,访谈的结束都是由主持人进行引导逐步进行的过程:首先预示访谈马上结束,然后在互动过程中结束;第二种结束形式是在前一种基础上,由主持人向嘉宾和观众进行致谢。尽管在访谈结束形式上会有两种不同方式的体现,但是每一种结束方式最终所体现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以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过程结束的访谈中,访谈的结束过程仍然延续访谈开始及主体部分的主持人与嘉宾一问一答的互动性话语结构。

4 结语

在电视文化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之间互动的过程中将主题不断进行推进,而在此过程中,电视访谈节目不仅可以具备“访”的话语结构特征,而且还具备日常谈话的话语结构特征,从而真正实现电视访谈的意义和价值。

[1] 余赞. 浅析电视谈话节目的互动话语结构.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 盛永生.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的基本话目分析. 暨南学报,2004(4).

猜你喜欢

结构特征谈话话语
论莫言小说的复线式结构特征
药物与辅料相互作用差异与结构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未来5年,你会不会成为被淘汰的料企之一?从海大薛华的谈话中,窥见“危与机”
论东巴文对称型字组的结构特征及音义功能
基于测井响应评价煤岩结构特征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