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战储物资质量管理
2012-01-28宋阳季李文辉
文/宋阳季 王 丰 李文辉
随着我军战备储备物资规模的扩大,战储物资质量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战储物资质量管理活动贯穿于战储物资采购、存储、使用的全过程,任何一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战储物资的保障效能。因此研究战储物资全过程质量管理问题,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同阶段情况下战储物资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确保战储物资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下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战储物资采购阶段的质量管理
战储物资采购流程包括制定和下达采购计划、组织实施采购、履行采购合同、质量验收、资金支付、采购工作评估以及协调售后服务几个阶段。从采购流程可以看出,在战储物资采购阶段,影响战储物资质量的关键是战储物资供应商能否持续稳定地提供符合军队储备要求的质量合格的产品。因此,采购阶段战储物资质量管理的要点是战储物资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以及物资质量的检验工作。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角度看,质量管理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与物资质量检验工作相比,显然供应商的选择和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更能体现质量管理“预防为主”的方针,应该引起采购组织的高度重视。
战储物资供应商选择受诸多因素影响,从质量管理的角度看,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效果是采购部门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指标,本文引入战储物资供应商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QMM(Quality Maturity Model,QMM)来评价战储物资供应商质量管理效果。战储物资供应商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试图为战储物资采购机构及相关部门评价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一个工具,用以识别供应商的质量管理现状,找出质量改进的方向,在发展方向上为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提供指导。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是从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出发来评估质量管理的实际水平,测定质量管理的能力和增长潜力以及对增强供应商竞争力的贡献程度。参考当前先进的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如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我国的“全国质量奖”等等)的评价指标,本文将从领导作用、战略策划、以客户为中心、信息管理、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绩效七个方面来评估战储物资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分析上述七个一级指标,确定二级指标,通过专家对同组各指标相互重要性间的排序,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战储物资采购机构和相关部门采用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综合各个指标的得分结果乘以各指标的权重得出每个指标的评价结果,再将每个指标的评价结果累加求和即得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成熟度的总评分结果。在设定战储物资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时,综合参照当前先进的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根据管理效果不同将战储物资供应商质量管理成熟度分为五个级别:初始级(基本无质量管理)、可管理级(有基本的质量管理及过程但不完善)、规范化管理级(具有较为完备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流程)、量化管理级(有目标的量化管理)、追求卓越级(追求质量管理体系的高可靠性)。最终本文将战储物资供应商的评价结果对应供应商质量管理所处的层级,就可以知道战储物资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有利于采购机构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同时可以发现供应商在上述7个质量管理关键要素上的弱点,帮助供应商提升自身质量,从而提高军队战储物资的采购质量。
除对战储物资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战储物资供应商质量管理:一是对重要的供应商可派专职驻厂军代表,或经常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查,制定质量审查标准或程序;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对战储物资供应商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或现场检查;三是采购部门应尽量减少对个别供应大户的过分依赖,分散采购质量风险;四是战储物资采购机构和相关事业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等级评比,制定和落实奖惩措施;五是每年对供应商质量予以重新评估,不符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补充合格的供应商,实行供应商动态管理;六是战储物资采购机构和相关事业部门应该对重点供应商的上游厂家进行质量监控管理;七是提出供应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和方向,并在规定时间内考察供应商质量改进的完成情况。
二、战储物资储存阶段的质量管理
战储物资储存期间的管理主体是我军的各级各类仓库,要做好战储物资储存期间的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在仓库一级建立战储物资质量管理专门机构来具体负责组织战储物资储存期间的质量管理工作,并明确仓库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组织仓库全体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积极发动全员参与战储物资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好各阶段的质量活动记录,建立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机制,力争将储存期间的质量问题消灭在发生以前。
战储物资的储存环节仓库的业务工作主要包括物资接运、验收、入库以及库内的检查、维护保养、出库等几个环节,同时战储物资的更新轮换也是储存期间管理工作的要点。因为大多数战储物资储存时间较长,如何在长时间的库内储存状态下保持战储物资的各项性能,使物资始终处于良好的待发状态,是仓库质量管理工作应该追求的目标。
通过对战储物资储存环节仓库主要作业内容的分析,本文认为战储物资储存期间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接运时的质量检验。战储物资接运验收是生产厂家、采购部门、运输部门与仓库承担责任的分界线,应按照各类物资规定的检验程序进行物资质量检验,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则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二是入库时的工作质量。为保证库存期间战储物资的质量,应依据各类储备物资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储存场所和堆码方式。仓库质量管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储存期间影响战储物资质量的各类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储存的环境(温、湿度,光照等等)尽可能地符合物资储存要求。三是质量检查制度的落实。仓库应该按照各类战储物资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做好战储物资质量的日常检查和定期检验工作,建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检查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做好记录。四是战储物资的维护保养。仓库应根据各类战储物资的维护保养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对战储物资进行维护保养。五是出库时的质量检验。战储物资出库应该贯彻发旧储新的原则,应根据储存期间质量检验记录结合出库前质量检验情况,确保发往部队使用的物资质量合格,出库前需要重新包装的物资应选择合格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六是做好战储物资更新轮换工作。应该建立一个高效使用、运转灵活的战备物资储备轮换更新机制和一套切实可行的轮换规章制度,制定各类物资轮换操作规范,确定合适时机采取多种形式如军队系统内调剂使用、移交地方、销售等方式对技术性能下降、技术型号落后但仍能使用的战储物资进行处理,发挥其最大效益,避免“死储”情况发生,提高储备经济效益。
三、战储物资使用阶段的质量管理
战储物资使用阶段的质量管理是指部队从各级仓库接收到战储物资开始,直至物资寿命结束的这一过程的管理。这一阶段战储物资质量管理的要点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使用人员培训,保证物资的正常使用。通过培训使战储物资的使用人员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因操作不当或使用方法不对而发生质量问题。二是建立和完善战储物资使用、保管相关规章制度。制度是进行质量管理的依据,战储物资使用部门应当对战储物资的使用和保管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战储物资使用全过程的活动提出质量要求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指导文件,据此才可能实施有章可循的质量管理。三是保证某些战储物资的维修质量。在战储物资中有一部分是可以重复使用和修理的,应该培养使用单位对这部分物资的修理能力,维修质量是保证战储物资使用过程中质量的重要内容。四是做好战储物资的质量信息管理。应对战储物资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信息进行及时地登记和统计,了解各类战储物资在实际训练、作战和日常使用中暴露出来的质量问题,向研制、生产和维修部门提供准确的质量信息反馈,以便改进战储物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