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天水市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思考

2012-01-28潘连公陈彩能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年1期
关键词:天水市龙头企业示范区

潘连公,陈彩能

(甘肃省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天水 741000)

我国于2005年8月开始了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2006年1月,天水市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确定为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1]以来,市、县 (区)各级农业部门围绕《甘肃省天水市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规划 (2006~2010)》,通过宣传培训、典型示范、龙头带动等多种途径,着力示范推广绿色农业技术,积极推进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收到了显著成效,为现代农业发展积累了成功经验。

1 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

天水市位于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雨量较少,干旱特征明显。现辖秦州、麦积两区和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张家川五县,现有113个乡镇、2 494个村委会,总人口359.6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0.87万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市。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五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主导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结构、种植结构和经济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总量持续增长,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1.1 农业农村经济总量稳定增长

2010年,天水市农业增加值60.18亿元,较2005年增加34.38亿元,增133.3%。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824.7元,较2005年增加1 274.7元,增长82.2%(4)。农业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

1.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2010年,天水市粮食总产达到108.82万t,较2005年增长29.6%;林果面积达到17.2万hm2,果品产量106.82万t,分别较2005年增长70.6%和112.5%;蔬菜面积达到6.73万hm2,总产量达到240万t,分别较2005年增长81.8%、69.1%;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 610万头 (只),较2005年增长76.3%,肉、蛋、奶总产量达到 13.69万 t、3.32万 t和 1.68万 t,分别较 2005年增长 104.0%、129.5%和139.89%。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农产品供需状况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天水市各级围绕“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产业布局,根据不同类型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和特色农产品在重点地区率先突破的要求,突出发展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和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3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7家、市级47家、县 (区)级171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千万元以上的51家、500万元以上的78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25.5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82个,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的农民达到40%以上,农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收入1 043元,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1.4 农业基础设施及服务手段不断改善

5年来,在国家强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全市大力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旱作农业、农业产业化、林业生态建设等项目,农业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检验检测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梯田面积达到27.78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79万hm2,保灌面积达到4.38万hm2,分别比2005年增加8.9%、72.5%和76.1%;通过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土壤改良等农艺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测土配方施肥达到24.2万hm2;完成了天水市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分中心、甘肃天水小麦改良分中心、麦积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秦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5县两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13个乡 (镇)兽医站等建设项目,建立健全了动植物病虫害防治体系,提高了农作物种子检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和新品种选育能力。

1.5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中德财政合作生态造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生态建设步伐加快。5年来,完成人工造林5.25万hm2,封山育林3.26万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67万hm2,13.33万hm2森林面积得到有效管护,20.67万hm2森林面积纳入国家补偿的重点公益林范围。以10条林网带为骨架的生态防护体系初具规模,10条防护林网带得到完善、巩固和扩展,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草植被得到恢复,林地面积逐年扩大。全市森林面积达到43.17万hm2,林木覆盖率达到30.2%,较“十五”末提高了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 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2.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是示范区建设的根本保证

为了保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天水市成立了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项目承建单位天水市农业局为项目运行管理机构,负责建设管理、效益评估、监督检查等工作。示范区管理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市、县 (区)政府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对示范区建设承担行政领导责任,市、县 (区)农业 (牧)局主要负责人承担行政监管责任。示范区的建设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实行“技术推广部门+企业 (公司)+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方式,形成龙头带基地的产销衔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同时,市上建立和完善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建设工作进行研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相互密切配合,搞好宏观指导,全力推进建设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市、县 (区)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2.2 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是示范区建设的关键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天水市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实行以农民投入为主体,财政投入和信贷投入为导向,广泛吸引各类资金,加快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形成了项目数量逐年增多,投资规模逐年扩大的良好势头。2006~2010年,全市农业部门共争取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农民技术培训、农业产业化等项目211项,落实项目总投资13.17亿元,其中省以上无偿投资5.57亿元。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航天蔬菜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期间,选育成功航茄2号、4号等10个航天蔬菜新品种,并通过甘肃省农作物新品种认定;制定的《绿色食品天水市航天豇豆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天水市航天辣椒日光温室冬春茬生产技术规程》等六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航天蔬菜生产技术标准的空白;以航天辣椒、航天豇 (菜)豆为主,先后在甘肃天水、陇南、张掖等市和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北京等省市示范推广航天辣椒、航天豇 (菜)豆3.49万hm2,平均增产率22.2%,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各级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的信贷扶持力度,为全市先后落实信贷资金7.66亿元,支持40个农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选和原料基地建设,为强化绿色农业发展基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3 加快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是示范区建设的动力

在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甘肃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突出机制创新、技术创新、辐射带动,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和“小机构大服务”的运行模式。200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10年,荣获“全国十大名园”、“全国优秀农业园区”殊荣。特别是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后,先后承担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省级重大专项、科技孵化器、星火计划、工程中心建设、国家航天蔬菜生物育种、国家863和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等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2项,与省内、外相关地县的137个科技、农业技术推广、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航天蔬菜新品种已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及日本、缅甸和台湾地区,累计推广6.67万hm2,初步形成了以航天育种为主,引领农业科技创新,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2.4 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示范区建设的主要途径

天水市围绕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和以马铃薯、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制定扶持政策,拓展龙头企业融资渠道,加快龙头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天水市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力争通过3年努力,重点扶持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二是积极探索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新途径,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担保公司,为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创造了条件;三是加强对外宣传推介,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与各类展示展销活动,提高了天水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知名度。四是通过示范引导、资金补助等多种方式,扶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技术推动,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的示范区建设新途径。

2.5 注重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氛围是示范区建设的前提

天水市把加强绿色农业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生产者、经营者的绿色农业意识与绿色食品生产技能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充分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会议等各种宣传媒体和场所进行绿色农业知识宣传培训,使消费者对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性和选用绿色食品的健康性、安全性,以及怎样识别绿色食品都有深入了解。一是依托“阳光工程”、“绿色证书”等培训项目,积极开展绿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二是在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等活动中,增加绿色农业方面的内容,把绿色农业知识直接送到生产者手中,推动绿色农业生产向更高水平迈进。三是突出产业特色,宣传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这些工作的开展,对进一步树立绿色农业理念,扩大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覆盖面,促进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发展思路

今后,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将围绕天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135”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强基础、调结构、兴产业、扶龙头、抓改革、促增收”的总体思路,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2]和“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城市”建设两大特色,进一步搞好项目争取和实施,重点加强主要任务的落实工作,不断优化农产品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畜牧、果品、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中药材[3]、马铃薯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至2015年,力争把天水打造成全国航天育种基地,国家级循环农业示范市,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城市,全国重要的元帅系苹果、红富士苹果商品生产和果品出口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西菜东调”基地,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关中—天水经济区现代农业生产示范高地,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天水市绿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3.1 在保障粮食安全上求发展

继续实施地膜粮食工程、植保工程、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对先进实用的粮食增产增效技术进行组装配套,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重点推广旱作节水、优良品种、间套复种、机械化耕作、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绿色农业集成技术;突出抓好玉米、马铃薯两大高产作物全膜双垄沟播[4-5]、小麦全膜覆土穴播、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示范推广。到2015年,以玉米为主的全膜双垄沟播面积达到8.67万hm2,粮食总产达到120.2万t。

3.2 在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上求创新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突出规模”的原则,以培育“一县一业、一域一品”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国优质花牛苹果基地、中国航天育种基地、西北特色农产品集散贸易中心、天水三阳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把秦安县打造成全省果品生产强县,把武山县、甘谷县打造成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大县,把张川县、清水县打造成全省草食畜生产大县,把秦州区、麦积区打造成全省农产品加工基地。在果品产业上,以苹果、蜜桃为重点,在麦积区、秦州区、秦安县等河谷川道区及浅山区以发展优质元帅系苹果、富士苹果、桃、大樱桃、葡萄、早酥梨、花椒等树种为主,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力争到2015年,果品总面积达到23.3万hm2,以花牛苹果为主的苹果面积发展到13.3万hm2,建成全国重要的元帅系苹果、红富士苹果商品生产和果品出口基地。在蔬菜产业上,重点建设“天水市渭河川道设施蔬菜基地”、“天水市高原夏菜基地”和“天水市城区菜篮子供应基地”。到2015年,全市蔬菜面积达到8.33万hm2,总产量达到300万t。把天水市建设成西北地区最大的“西菜东调”、“高原夏菜”基地和冬春季蔬菜供应中心。在畜牧业产业上,重点抓好以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麦积区等为主的生猪基地;以秦安县、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甘谷县为主的蛋鸡基地;以张川县、清水县、麦积区为主的肉牛基地;以秦州区、麦积区为主的奶牛基地;以张川县、清水县、甘谷县、武山县为主的肉羊基地。“十二五”末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 750万头 (只),年递增8.29%,肉、蛋、奶、鲜鱼产量年增长 9.35%、7.85%、19.10%和5%,总产量分别达到25.02万 t、4.48万 t、3.42万 t和1 300t。在马铃薯产业上,健全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在海拔1 600m以上高寒阴湿和半阴山区,建设淀粉加工薯示范生产基地3.2万hm2;在海拔1 400~1 700m一般干旱山区和半阴山区,建设中晚熟鲜食薯示范生产基地1.33万hm2;在秦州区、甘谷县、武山县渭河川道海拔1400m以下川塬区建设早熟菜用和食品加工专用薯生产示范基地0.8万hm2。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8.74万hm2,总产量达到231.5万t。在中药材产业上,重点在渭北干旱区建设党参、红 (黄)芪、柴胡、生地生产基地;在秦岭西部半湿润区建设板蓝根、柴胡、半夏生产基地;在关山地带林缘区建设半夏、黄芩、大黄、天麻、杜仲生产基地,加快GAP认证步伐,提升中药材标准化生产能力和水平。至201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47万hm2,其中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1万hm2;总产量 (干品)达6.3万t。

3.3 在龙头企业发展上求突破

全面贯彻落实《天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意见》,加快培育产业链条长、市场份额大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招商引资等融资渠道,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着力提升核心带动作用。至“十二五”末,全市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10家、5 000万元至1亿元的达到20家、2 000万元至5 000万元的达到70家,2 000万元以下的达到200家,逐步形成果品、蔬菜、畜牧、马铃薯、中药材五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加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产地及产品认证,争取5年内有35处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0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30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5个农产品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增强天水市农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4 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求实效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合力抓,形成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浓厚氛围。制定出台政策性文件,在工商税收、招商引资、用地用电、产品流通、人才开发等方面扶持产业发展,力求把天水打造成“政策最优惠、办事最便捷、服务最到位、环境最优美、社会最诚信、投资最安全”的投资区域,增强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活力。

[1]刘连馥.绿色农业的初步实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2:2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9〕55号,2009:4

[3]何晋武等.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5):65

[4]王存教.干旱区农业关键技术对功能区划的影响-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2):44~47

[5]农业部.全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十二五”规划.温室园艺,2011,(12):17~20

猜你喜欢

天水市龙头企业示范区
三个好朋友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