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钱”:无心插柳的异地汇兑

2012-01-28翁礼华

浙江经济 2012年15期
关键词:铜钱财政部门钱币

“飞钱”之所以在唐后期出现并被政府推广,源于贸易的发展;国家钱币汇兑银行的首次出现,则是国家财政部门主动介入的结果

从秦始皇并吞六国,实现统一以来,中国一直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为了及时了解中央决策,递送重要文件,以及为进京办事的当地官员提供服务,历朝历代相当于省一级的地方政府都会在京城设立驻京办事处。唐代统辖地方州县的上级政府叫“道”,各道或置节度使、或设观察使作为长官,负责管理相当于省一级的辖区。道级政府在京城设置的办事机构叫“某某道进奏院”,相当于今日各省在北京设立的驻京办。

同样,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也都在地方上设置派出机构。如财政上专管支出的度支使在各道设立度支巡院,统管支出;专司盐铁专卖和漕粮转运的盐铁转运使(常由宰相出任),在各道设置盐铁巡院,统管一切税源。

古人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行”。谁也没有想到中国金融异地汇兑业务竟然会发端于看起来毫无关系的各道驻京办和各地盐铁巡院,成了“无心插柳柳成行”的典型事例。

唐朝宪宗时期(公元806 年—820年),由于佛教兴盛,铜多用于铸造佛像,导致社会上流通的铜钱日益减少,出现铜币升值、物价下跌,“钱重货轻”的通货紧缩。地方各州县政府迫于当地货币流通需要,不得不发布告示,禁止携带铜钱出境。而金属货币本身比较笨重既不便于长途携运也不安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地位不断上升的商人。特别是到盛唐时期,随着商业发展,更有了快捷划拨资金、加快周转的客观要求。

于是,从来靠官商结合盈利的商人们,便看中了“驻京办”。商人到长安,把经商所得的钱币存放在各道节度使、观察使驻京办——诸道进奏院,然后取出一种牒券,这种牒券分为两半,一半由寄钱的商人收存,一半由收取钱币的进奏院收存,商人便可轻装上路,到了有关地点,合券核对无误,即可如数取回自己的钱款。这种异地汇兑业务,唐人称之为“飞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金融汇兑方式。

“飞钱”自产生之后,就因其安全与方便深受商人、旅客所喜爱,故又被唐人称为“便换”。唐后期,朝廷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便民利商的需要,指令中央政府设置在地方上的度支巡院、盐铁巡院开展为商人“便换”的附营业务。这些商人主要是奔波于南北方之间从事大宗茶叶交易的茶商,所以,在唐宪宗年间的官方文书特别提到“茶商等公私便换”。由此可见,“飞钱”之所以在唐后期出现并被政府推广,源于贸易的发展;国家钱币汇兑银行的首次出现,则是国家财政部门主动介入的结果。

北宋初期的主币是铜钱,为了方便商人,政府“取唐朝故事,许民入钱京师,于诸州便换。”开始是由中央财政部门兼营,到开宝三年(公元970 年),宋太祖赵匡胤鉴于经手官吏私自扣减换钱数量,即过高提取手续费,引起商人不满,下令专设“便钱务”作为专业经营“便换”活动的机构,“令商人入钱者,诣务陈牒,即日辇至左藏库(国家金库),给以券”。又通告商人一旦持券来,必须立即如数付钱,不得躭搁。宋真宗天禧末年(公元1201 年)的汇兑额达300 万贯之巨。

猜你喜欢

铜钱财政部门钱币
钱币翻倍
铜钱草
组合钱币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扬州一座明代平民墓出土的铜钱释义
财政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的思考
金朝铜钱货币流通贮藏形态管窥
铜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