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的着力点

2012-01-28汤杏林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共青团青少年

汤杏林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北京100089)

网络文化自身多样的因素和青年文化本性多样的特质,使现代媒体的网络化体现为青年网络化的特点。青年在网络上传播着受双向文化濡染的信息,既受他人影响又在影响他人;既传播先进的思想,又遭遇着错误思想的侵蚀。网络无处不青年,青年无时不网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继续吸引、凝聚青年,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活力,是各级团组织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的社会发展和群体生活特点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构建着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态,以巨大的作用力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快速变革和青年群体的思想变化,网络化正在成为当今社会的基本标志。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推动着社会文明和人类历史的进步,使社会呈现出四大变化:(1)传播手段日新月异,新兴媒介层出不穷。Android爆红全球,iPhone4抢滩登陆,各种信息化产品和时尚物品百花争艳,工具类型之众多,更新换代之神速,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当网民们还为使用MSN、飞信、QQ、论坛、博客等暗暗窃喜时,微博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了广受青年青睐的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新场所。(2)网络用户急剧增长,网络应用迅速普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1]。新媒体正在成为大众的享受,上网已经普通得如同一日三餐,不可缺少。(3)传播渠道日益多元,舆论信息无密可保。《荀子·劝学》说:“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随着“全民织网”运动般的兴起,“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其符号化、虚拟化、交互性传播,对传统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话语模式和舆论格局带来革命性变革”[2]。人们轻松地敲击键盘、点击鼠标,就可以使自己的主张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向世界,甚至利用网络平台宣泄自己的情绪,泥沙俱下地颠覆了信息传播的单向传递模式,终结了传统媒体“主旋律”一统天下的历史,完全瓦解了社会舆论的精英主导话语体系。(4)日常生活网络化,虚拟网络现实化。“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如今全民皆网络,网上求职、网上创业、网络购物、居家办公等,纷纷成为生活的现实。网络的力量正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传统社会的习惯运行轨迹和现代人群的传统生活方式。

二、新媒体时代青年的思想变化和行为特征

1.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样性和自主性日益增强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平台和信息场所,它既没有明确的等级关系和地域中心,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物理空间边界,是一种不能用质量、大小、长短等量化单位来度量的虚拟介质。而恰恰因为这些特性,使网络传播的全球性、开放性、自由性和交互性等显著特点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青年作为网络等新媒体最主要的使用群体,与网络形成了一种天然的盟友关系。这“不仅因为网络本身的丰富性、超时空性、创造性和平等性契合了当代青年自主、多元和务实的特征,更是因为青年独立与自主、友谊与交往、表现与参与、成就与创造的需要在网络时代得到了实现,增强了青年的效能感,充盈了归属感,满足了好奇感。”[3]越来越多的青年在网上可以实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们谈天文、讲地理,三教九流、古今中外,无事不涉地破解问题、寻求帮助,实现着自身的梦想。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受网络的左右,不断地接受着网络的影响。

2.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模式日趋多样

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群体间的人际关系通常可以划分为亲缘关系(包括亲人和亲属以及亲近者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包括相邻的甲地和乙地、相属的大地域和小地域的关系)、业缘关系(相同行业、不同行业间的关系)和趣缘关系(相同兴趣、不同趣味间的关系),等等。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使得人们在时间上的障碍和地理空间上的隔阂通通烟消云散,整个世界同融一圈,并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在互联网世界里,“网友”这一网缘关系是一种新兴的人际社会关系,在当代青少年生活中显得越发重要。在虚幻的网络空间中,当代青年不分男女、尊卑、贫富、美丑、地域远近和种族差异以及职业的差异,均可方便快捷地通过手机、QQ、E-mail、MSN、POPO、飞信、博客、微博、BBS论坛、网络社区等网络载体进行互动沟通。网络平台既可用作与亲朋好友、同学同事联络感情、分享体验的工具,又可以作为与陌生人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热烈讨论、自由探讨、交流心得的平台。一些网友还成立了专家团、粉丝团、宗亲团等网络虚拟组织,他们可以与自己倾慕、爱戴的偶像实现“零距离”的接触和互动。网络参与的开放性、无边界性、匿名性和隐蔽性等特征,为属于“网络一代”的当代青年提供了与社会生活各方面、各层次、各领域群体接触和互动的渠道,青年的社会交往和群体参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青年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模式的日益多样化、灵活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

3.日常生活的“网络媒介情结”日渐增强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当代青年的诸多行为方式。青年们在网络世界中,一方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生活;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自律、自控能力较弱和成长中的心智不够成熟,而不断地付出沉重的代价。常有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世界而乐不思蜀、流连忘返,甚至“一网情深”,难舍难分,颠倒了正常的作息规律,忽视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表现出一种思想、意志、行为均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和控制,依赖并执著于网络需求、情感和意识错综复杂的状态。这种当代青年中的“网络媒介情结”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足够的印证。例如,某青年为了筹钱上网,偷偷贱卖了父母一生最珍贵的纪念信物竟感到毫不足惜。一些青年在学习过程中把互联网的搜索工具视为完成学习任务的捷径,不读原著、不善思考、囫囵吞枣,甚至连写作业、做论文都通过网络来完成。一些青少年长期沉浸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一旦回到现实当中就茫然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出现性格孤僻、心理叛逆、合作意识薄弱、人际关系冷漠、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缺失等人格缺陷和心理疾病,最终导致在现实生活中不知自我为何物。集趣味、惊险、新奇于一体的网络游戏迎合了当代青年释放压力、追求刺激以及自我放纵与狂欢等多种心理需求,从而迅速地在青少年群体中风靡起来,“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网络游戏情景令无数青少年为之陶醉、痴迷、甚至疯狂,迷恋于网络游戏而难以自拔。

三、新媒体时代青年工作和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关注点和着力点

新媒体在给青年工作带来困惑和挑战的同时,也为共青团组织建设带来重大机遇。关键是要认识到在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组织对青年既要留身更要入心,要适应发展并运用网络手段引导和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使网络成为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平台。

1.把优秀传统和先进思想注入网络这一引领青年的重要阵地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坚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青年,是共青团组织首要的政治任务,是不断巩固和扩大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环节。网络是当代各类社会思潮交锋和各种思想交汇的重要阵地。共青团组织要抓住青年的心理特点,努力开辟网络新阵地,积极运用网络产品和文化元素,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思想,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重要方针政策,积极探索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路径,大力弘扬并引导青年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培育网络文明新风尚。正确理念的认同,靠灌输既定理论是行不通的。“有听头,有嚼头”,网络中的“正气歌”方能吸引力十足,才能唱响网络先进文化的主旋律;有需求、有营养,青年才能感受到理论的魅力,才能真懂、真信。

2.把网络作为满足青年娱乐社交需求、引导青年遵纪守法的重要平台

网络以其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凭着它的虚拟性、平等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吸引着无数青少年进行网络社交,为广大青年交流思想、展现自我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网络既是充满优点的魅力世界,又是一个鱼目混珠的是非之地,甚至可能是引导部分青年滋长不负责任的流寇心态、诱引青年堕入犯罪深渊的邪恶魔窟。2012年3月23日,刚被录取为医学博士生的王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一名举着水果刀的陌生狂徒残酷杀害。调查数据显示:竟然有近六成的青年网友对这一惨案表示“高兴”。这一现象足以说明网络的意见并不都是“大众”意见的代表,某些“民意上传”的网络有时并非表达着真正的民意。同时,它还佐证了共青团组织高度重视“网络引导”的做法确有必要。共青团组织应在端正方向的基础上,把握青年喜欢运用新媒体的时代特点,进一步加大“网络建团”的工作力度,积极开发和打造“寓乐于教”的网络娱乐项目和网络交友平台,诸如青少年同城交友、青少年百家讲坛、青少年绿色游戏等,不断满足青年的现实需求,在满足需求中加强对青年的引导,这是共青团联系、引导和凝聚青年的重要途径。

3.让网络成为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

随着网络创业从虚拟走向现实,网络已成为许多年轻人实现就业的新渠道。《2010年中国网购市场发展及竞争态势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6月,我国网购用户达8,788万,并且规模呈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4]网店培训师、网络保姆、网店装修师、网络砍价师、网络秘书甚至网店模特等颇具创意的网络职业逐步兴起。义乌工商学院学生在淘宝开店,实现60%的学生生活费自理,年创业收入总额达二千五百多万元的成功案例证明,互联网业正在孕育着无限的商机,网络已成为推动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共青团组织要充分运用党和政府赋予的工作资源和有利条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网络手段收集资讯,广泛开展青年网络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业务咨询等活动,为青年实现就业创业牵线搭桥、提供服务。

4.让网络成为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以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丰富和延展了信息传播的载体,拓宽甚至超越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消弭了时间和地域的隔阂,不仅为公众表达意见、反映诉求提供了便捷渠道,而且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也展示出功能强大、优势突出的巨大影响力。2011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开设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瞬间便引起全国的轰动和广泛的热议,并由此引发了政府部门、主流媒体、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的持续关注。“微博掀起全民打拐运动”,为团组织运用新媒体工作手段保障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工作方式与运作模式。因此,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网络健全、体系完善和党委、政府赋予的工作资源与有利条件等优势,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整合资源和积蓄力量,竭诚、有效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5.让网络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阵地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式微往往不是生命躯体的孱弱无力,而是精神文化的止步不前。只有不断丰富和拓展民族文化,才能延续民族的血脉、保持民族的生机。在新的时代顺时而动,应当让民族优秀文化薪火相传、交融嬗变,在传统承续中吸取菁华、在社会实践中创新转化、在开放包容中辩证取舍[5],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实现超越,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更加健康地发展。这是共青团组织必须坚持的方向。

传统文化底蕴在青年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透过对传承轨迹和人类理解的研究,切入文化要素,探求网络现象的本质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我们发现青年人因不同的文化熏陶和底蕴,形成各有差异的文化心理结构和不同的“模子”,它影响着人们对信息的解读、理解和传播。传承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生价值取向、人生境界追求和理想人格,培养有较高思想觉悟、相当工作水平、崇高道德修养的当代普通劳动者,是共青团组织在互联网时代必须花大量心思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

[2]杜 刚:《现代传媒语境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载《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第10期。

[3]安国启 卫刘华:《关于网络时代的青年和社会发展与共青团工作创新》,载《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第2期。

[4]中国联合市场调研网:《2010年中国网购市场发展及竞争态势研究报告》,http://www.cu-market.com.cn/

[5]陶武先:《在政协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http://zg.scjjrb.com/htmls/20120113090549.html

猜你喜欢

共青团青少年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青少年发明家
关于油田企业共青团建设的思考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探讨如何开展好建筑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