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党史文化的几个着力点

2012-01-28

中共党史研究 2012年10期
关键词:弘扬党史精神

陈 晋

提出、讨论和弘扬党史文化,说明党史研究和宣传领域对这门政治性很强的历史科学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体现了党史研究宣传领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就我看到的材料,早在2001年,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党史界就有人开始使用党史文化这个概念。特别是去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以后,为贯彻全会精神,不少地方提出,要利用当地的党史资源,发展和繁荣党史文化。这说明,与时俱进地讨论党史文化,弘扬党史文化,体现了时代要求。

一个新概念的形成和实践,常常意味着理论认识的推进乃至思想创新的开始。党史研究宣传的文化自觉,是从追问党史文化的内涵开始的。关于这个概念,目前人们大致有这样几方面的理解和运用——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3)党史文化属于政党文化,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积累起来的为党内所认可的一系列规范体系、价值理想、价值信念和行为模式;(4)党史文化指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推进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相当于党的文化史;(5)党史工作是党的思想文化工作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党史文献的征集和编辑,研究和宣传,以及由此形成的记录反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精神的文化作品,就是党史文化。

这些理解,角度不同,有的比较宽泛,有的比较具体,相互之间也有一些交叉。作为学术话题,我以为都可以进一步讨论。但总体上说,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党史文化是在我们党的奋斗史、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中形成的,与党的实践、理论和精神相关的文化。

为什么说讨论党史文化,体现了党史研究宣传的文化自觉,怎样深化这种自觉,从而更有成效地去弘扬党史文化呢?对此,笔者谈几点思考。

第一,弘扬党史文化,深刻认识文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作用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靠思想文化起家,靠思想文化立党强党和凝聚力量。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党一贯重视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这个判断,是弘扬党史文化的客观依据和认识前提。

今天回过头看,我们党在历史上拥有其他政党无法相比的文化优势和影响力,即我们通常说的文化软实力。不承认这一点,便无法解释,从50多个手无寸铁的书生起家的党,经历那么多的曲折,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一路走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缺失文化灵魂,弱化精神动力,不拥有文化软实力,一个政党肯定是没有前途的,更谈不上强大,即使强大了,也不会持久,也会失去影响力。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说法,但有一点是不能回避的,那就是它在思想文化上出了问题,失去了曾经拥有的文化软实力。一位名叫界屋太一的日本学者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走向崩溃的其实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也就是人们不再相信社会主义的观念、理想和领导层的决策与人品。”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2011年8月18日在俄共网站上发表分析20年前“8·19”事件的长文,也曾谈到,在八月事件前,事实上“党内健康势力的思想立场越来越模糊,因而越来越少的人相信苏共或者其他什么信仰社会主义的力量能够扭转事态”。曾经先进的政党,一旦不再先进,无论是什么原因,最后都会在文化上体现出来,表现为自身精神涣散,其思想文化失去影响力。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从来注重思想文化建设,一方面不断地创造、积累着先进文化,在实践中躬行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一方面注重发挥思想文化的作用,并善于运用一切文化手段宣传自己的思想文化,由此在人民群众中发挥巨大的影响力,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广泛的社会认同。我们党的历史,实际上包含和体现为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的历史。这是党史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光荣传统。认识和把握住这个特点,弘扬党史文化,也就有了信心,有了格局,能够看到党史研究宣传的优势。

第二,弘扬党史文化,主动担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责任

继承、传播和发扬党史文化,是党的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史研究宣传的应有之义。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文化的作用越发举足轻重,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前所未有地成为党和国家的战略任务。弘扬党史文化,就是自觉地把党史研究宣传,融入党和国家的文化战略布局当中,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主动担当起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责任。

世界上几乎所有资源都是有限的,而唯有文化资源永远不会枯竭。党史文化不是“过去时”,它既是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鲜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党史文化最鲜明的特点,恰恰在于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而也凸现着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应有品格。从这个角度讲,弘扬党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处于引领社会进步的精神高地,担当着文化先锋的角色。

在多样多元多变的社会思想意识格局中,能不能把党史文化研究好、宣传好,真正发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无疑是对党史研究和宣传领域的文化创造和创新能力的一个考验。弘扬党史文化,立足现实是前提,深入研究是根本,善于传播是关键,呈现和扩大我们党的文化软实力是目的。其实,不光是弘扬党史文化如此,弘扬任何一种文化,都可能面临这些过程,都存在着这样一些规律。比如,19世纪的时候,英国殖民地印度的许多部落老是出问题,伦敦就派一些人类学家去印度研究,写出一些学术著作。因为这些著作同现实离得很远,英政府还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抓手。政府又把那些著述交给有关部门再研究,结果发现解决问题很简单,所有的部落酋长都是世袭的,有关部门建议英国政府把那些部落酋长的小孩接到伦敦来,让他们讲英语,看芭蕾舞,吃牛排,等到他们完全变成伦敦的上层分子以后,再把他们派回印度去当部落酋长。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从这个例子,我们不仅看到研究利用文化的过程和规律,更可以看到,对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来说,其文化软实力是多么重要的战略资源。放眼当今,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发生深刻变化,党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和挑战,文化软实力在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的互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直接,挖掘、呈现和扩大党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事关党的凝聚力和国家形象的紧迫课题。弘扬党史文化,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而又大有可为的文化担当。

第三,弘扬党史文化,礼敬自豪地深入研究和生动呈现党的精神气象

德国有一个叫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家说过一句有名的话,“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都必须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所谓精神的力量,说到底就是文化价值观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价值观的灵魂,或者说内核,就是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信仰的过程中,呈现出许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诸如,革命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改革岁月的特区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党史文化独特的精气神和优势所在。

弘扬党史文化,关键要充分认识党的精神品格及其优势,礼敬自豪地对待它,深入地挖掘和生动地呈现它。要有这种自觉和自信。1975年,国民党兵团司令黄维获得特赦后,主动提出到西柏坡看看。他在中央军委作战室驻足良久,连声说:“蒋介石当败,蒋介石当败啊!”他看到了什么呢?30来个工作人员办公的作战室,实际上就是一间三四十平方米的普通民居,摆着三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谁能想到,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就是在这间小屋子里实施指挥的。看起来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物质空间,传达出多么深厚的精神力量,触动了黄维的感慨。在西柏坡纪念馆,还有一个1947年7月至9月召开全国土地会议的微缩场景。原址是一个打麦场,在一个稍高的土台上,放上两张条桌和几个条凳,算是主席台,下面是与会者很随意地坐的一些石头和木条凳,谁能想到,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制定了涉及几亿农民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些党史遗迹告诉人们什么?不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气神吗?党的精神,不是抽象的,它有丰富多彩的资源和载体。面对它们,如果缺少认同和尊重,缺少文化自觉和自信,就谈不上弘扬党史文化。只有对党的精神的充分肯定,对党的精神生命力保持坚定信念,才能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去研究和宣传党史文化的价值观,去深入地挖掘和生动地张扬党史文化的精气神,去呈现和活跃党史文化的生命力。我们常说,让历史告诉未来,历史凭借什么告诉未来?不就是它沉淀下来的经验智慧和文化内涵,所散发的精神气象和精神魅力吗?

第四,弘扬党史文化,自觉探索、把握和运用文化创造的客观规律

弘扬党史文化,在文化建设的大舞台上担当着重要角色,为党史研究和宣传提供了新的视角,打开了新的天地。为此,党史研究宣传就不能是关起门来自话自说,必然要和不同的文化现象、文化观点、文化受众交流、交融以至碰撞。我们要学会互相借鉴,多样共生,又必须突现品格,强化主导。要处理好积累与创新、先进性与广泛性、主流与非主流、党内文化与社会文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必然要求党史研究宣传进一步探索、把握和运用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具体说来,弘扬党史文化,从对象上讲,是要求深入广泛地研究宣传党史中的文化问题;从主观上讲,则要求我们的研究宣传应该拥有文化的感觉和表达方式;从过程上讲,还要求我们善于把党史成果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作品,融入文化实践活动;从结果上讲,就是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这当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规律。弘扬党史文化,必须按文化研究、宣传和创造、传播的规律办事。前不久,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搞了一部党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必须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是什么,它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什么具体的内容和表现方式,这就属于党史文化的研究。接下来,就是从什么角度把研究所得呈现给观众的问题。领导同志讲,要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来阐释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要以人的故事来讲党的道理,要拍得有情、有义、有力量。这当中,“以人的故事讲党的道理”,我觉得反映了党史文化的宣传规律和党史文化作品创造传播规律。只有遵循这样的规律,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感染力。弘扬党史文化,不能依靠下达红头文件来实现,要靠党史文化的研究宣传和党史文化作品自身充满感染力,产生广泛的亲和力、感召力,才能把党史文化本来的特点和魅力揭示出来,把它的作用发挥出来。

上面关于深刻认识文化在党史上的作用,担当促进文化发展的责任,研究呈现党的精神,把握文化创造的规律四点思考,是文化自觉的本来含义,我觉得,也应该成为党史研究宣传领域深化文化自觉,推进弘扬党史文化实践的着力点。

猜你喜欢

弘扬党史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第一次学党史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