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述要
2012-01-28孙秀民李辉
孙秀民,李辉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海淀100875)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述要
孙秀民,李辉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海淀100875)
在民主革命时期,提高党的思想理论素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领导中国革命以及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要求党必须学习;每个党员都应该把学习当做自己的责任,对一般党员要施以文化教育和政治教育,使其做一个好的党员。对于在职干部要分层次和类别施以不同的业务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理论教育;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端正学习态度,以身作则,老老实实地、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同时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将党员自学和组织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党员;在职干部;学习;教育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中国共产党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虽然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提出“学习型政党”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词语,但实际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认识和实践。本文仅从为什么学习,谁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方面,梳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思想,以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一
为什么学习?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革命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而其自身在思想理论方面却是比较幼稚的。因此,要成功领导中国革命就必须学习,如果不学习,就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能搞好自身建设,更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同时,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也要求党要与时俱进地学习。
1.“领导革命就须要学习”。
早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在反思和总结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时,就认识到革命理论的重要性,认识到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到了抗日战争初期,党更是从实践中深切体验到革命理论对于革命运动的重要性。认为革命的事业是一种伟大的艰巨的工作,特别是中国革命的环境和革命运动更是万分复杂,变化多端,只有革命理论的指导,才能从复杂万分的事情中理出一个头绪,从不断变化的运动中,找出一个方向来,才能把革命工作做好,才能正确地实现党的任务和决定。“领导革命的共产党,它之所以能在变化的、复杂的环境中把握一切伟大的革命运动,并且指导各个运动使之走向胜利,是因为有革命理论的指导。”[1]142“理论正确,指导正确,革命就能胜利,否则不能胜利。”[2]409所以,拥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党员的共产党要领导几千万、几万万人的革命,“假使没有学问,是不成的,共产党人就应该懂得各种各样的事情。因此,要领导革命就须要学习”。[3]177如果不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4]706尽管经过延安学习运动直到1945年5月党的七大时,党的理论水平有所提高,“但从中国革命运动的要求来说,我们的理论水平还不够。革命要求我们能说明中国的革命运动,说明这个运动的各个方面,说明它的内部联系,包括军事、政治、文化、经济,整个革命工作的各个侧面及其内部联系,并总结经验,把它提高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5]341-342革命运动越是发展,对学习的要求就越高。
2.“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
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很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以全部力量去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无暇来长期从事理论研究与斗争经验的总结。这样我们党就存在着一个极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理论修养不够,导致党内有些人只是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词句,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精髓,所以,在实践中不是重理论,轻实践,走向教条主义;就是重实践,轻理论,走向经验主义,对错误理论缺乏有效的鉴别和抵制,以至于错误理论能够较为长期地占据统治地位。“因此,中国党过去的屡次失败,都是指导上的失败,是在指导上的幼稚与错误而引起全党或重要部分的失败,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败。”[2]220
3.“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要想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就必须学习,通过学习增长革命和战争的本领。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现在我们的队伍里面发生了这样一个矛盾,就是我们的干部不学习便不能够领导工作。”我们党“现在担负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任务,需要我们建设一个大党。”“我们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总之,“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3]177-179
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
早在1929年6月,党的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二次会议通过的《政治决议案——现在革命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提出:“若没有对于全党同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工作,特别是在斗争中解释党的基本理论与策略,决不能推进党的布尔塞维克化,完成党领导革命的任务。”[6]203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7]658-659可是,“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传入中国的历史并不久(在五四运动时才有很少的输入),不象欧洲各国,马克思主义的传布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诸领袖,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他们的著作都是用欧洲文字发表的。在他们的著作上说到中国的事情并不多。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欧洲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比,有其更大的特殊性。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用马列主义的原理来解释中国社会历史实践,并指导这种实践,就觉得特别困难些。”[2]221-222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加强学习。
5.“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后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
1938年10月12-14日,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专门用一节讲了党的学习问题。指出:“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后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研究这个运动的全面及其发展,是我们要时刻光起眼睛注意的大课题。”[7]659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不断学习。比如,在抗战初期,面对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实现对日抗战的新形势,我们党要“学习与创造新的斗争方式与工作力(方)式,以适合于目前的新环境。过去的武装斗争的方式,两个政权尖锐对立的方式,现在必须转变到和平民主的斗争方式。从武器的批评转变到批评的武器,从革命战争转到民主的与合法的运动,从同国民党政府对立转到同他们合作。”[7]203在新中国即将建立的前夕,为了有效管理国家,巩固政权,防止腐化,克服官僚主义,更加强调学习。认为“得了天下,要能守住,不容易。”“不是说胜利了,马克思的书就不要读了,恰恰相反,特别是革命胜利了,更要多读理论书籍,熟悉理论,否则由于环境的复杂,危险更大。”[2]412-413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正如毛泽东1945年4月20日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所讲“我们就是这样慢慢学习着前进”。[5]284
二
谁学习?学习什么?广大党员特别是在职干部都要学习,每个党员都应该把学习当做自己的责任;学习的内容要根据党员和在职干部的自身文化程度和工作任务需要,“对症下药”,施以相应的业务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理论教育。
1.“党内教育应当是普遍的,从最高级的领导干部到每个党员都应当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责任。”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所强调的学习是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有时把“学习”与“教育”作为同义语来使用。实际上,“学习”与“教育”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只是强调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学习”强调的是被教育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者的目的和要求。广大党员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受教育的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他们既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育的主体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本身。所以,就中国共产党来说,广义的党内学习也就是党内教育,党内教育的主体和对象也就是学习的主体。[8]4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教育的主体是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其中主要是广大党员特别是在职干部。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要求:“无论党、政、军、民、学的干部,都要增加知识,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3]178同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进一步指示:“党政军民学各种机关的在职干部,均应一面工作,一面学习。”[9]117总之,“党内教育应当是普遍的,从最高级的领导干部到每个党员都应当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责任。”[10]132当然,也要“经常注意吸收非党干部参加在职干部的学习。”[10]246
2.“使一般党员懂得怎样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
1939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时说:“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不应该只是做一个起码的够格的党员,而应该按照党章的规定力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把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一生的言行、事业和品质,作为我们锻炼和修养的模范。”[2]1041940年10月17日,中央宣传部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中,明确了党员的教育方针是“使一般党员懂得怎样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我们党强调一般党员的学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教育,一般的标准从文盲到半文盲,从半文盲到消灭文盲。二是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中的群众工作、政权工作、经济建设工作、文化教育工作及武装工作,争取敌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9]513-514
1941年6月20日,中央宣传部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中,对党员教育的内容作了补充和规范。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文化水平,政治教育包括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决议和策略教育;还提出了要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指出:“每个党员应当了解做一个共产党员的起码知识,共产党是什么,做一个党员的资格、责任和权利义务,党的组织原则,党的纪律等等,进而了解党的理论,党纲党章。”“除了党的决议、策略政治教育外,还应提高每个党员的文化水准。对新党员应加以特别的教育。”[10]133
3.“在职干部教育,应以业务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理论教育四种为范围。”
“一切工作,包括国民教育工作在内,都须经过干部去做,‘在政治方针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如不把干部教育工作看得特别重要,把他放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第一等地位,就要犯本末倒置的错误了。”[10]347可见,我们党把在职干部教育看做一切教育的重中之重,并对此作出一系列决定和指示。
起初是一般的要求在职干部学习理论、历史和现实。如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在职干部应该学习研究党的建设、联共党史、时事问题与党的政策。以后随着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巩固,适应革命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逐步明确提出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在职干部学习不同的内容。如1940年1月3日,中央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规定“全党干部都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其课程,依据由浅入深、由中国到外国的原则,一是初级课程: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游击战争、社会科学常识;二是中级课程:联共党史、马列主义;三是高级课程: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近代世界革命史;四是时事政治课程,分为中国、日本、国际三个方面经常研究;五是军队中应有军事学习课。在职干部依其水准及其他具体条件来选择学习科目,但每人同时以学习一门为原则。[9]2271940年3月20日,中央书记处又发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对在职干部学习内容作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要求不同类别的干部学习不同的课程。一是有相当文化理论水准的老干部,学习联共党史、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等第一类课程;二是文化理论水准都较低的的老干部,同时学习文化课与中国问题,然后转入第一类课程;三是有相当文化水准的新干部,学习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党建)、中国问题,然后转入第一类课程;四是工农出身的新干部,同时学习文化课与党建,党建学完则学中国问题。此外,军事干部必须研究军事,地方工作干部必须学习必要的军事知识。时事问题为一切在职干部必须经常研究的课目。
1941年12月1日,中央发出了适用于各地的《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把在职干部的学习分为工作中的学习和工作以外的学习。其中工作中的学习是指“在他专门部门工作中学习,使自己成为本部门称职的工作人员”,即学习本职岗位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工作以外的学习“应该包含文化的(国文、史地、社会知识、自然知识等),时事与策略的,理论的(包含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政治经济学、军事学等)。”即包括文化学习、时事与策略学习、理论学习三个方面内容。由于“他们的文化、政治、理论、经验的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在学习上,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应该是有分别的。”总之,在党内一般干部文化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下,要普遍提高在职干部的文化水平。“凡党内下级干部应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到相当于初小毕业至高小毕业的程度;中级干部到相当于初中毕业至高中毕业的程度;高级干部到相当于高中毕业到大学毕业的程度。”[10]242-244
1942年2月28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在职干部的学习内容。把本身工作(职务)以内的学习归结为业务教育、工作以外的文化学习归结为文化教育、时事与策略学习归结为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归结为理论教育。明确指出:“在职干部教育,应以业务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理论教育四种为范围。”第一,业务教育。“实行‘做什么、学什么’的口号。”其学习范围,包括与各部门业务密切关联的周围情况的调查研究、政策法令和具体经验的研究,以及各部门业务的历史知识和科学知识。第二,政治教育。“其范围,包括时事教育及一般政策教育二项。”“政治教育之目的,在于使干部除精通其专门业务局部情况与局部政策之外,还能通晓一般情况与一般政策,扩大干部的眼界,避免偏畸狭隘不懂大局的弊病。”第三,文化教育。“其教育与学习范围,暂定为国文、历史、地理、算术、自然、社会、政治等课”。第四,理论教育。“其学习范围分为政治科学,思想科学,经济科学,历史科学等项,依次逐步学习之。”[10]348-351从此以后,无论是一般党员的学习,还是在职干部的学习,其学习范围都是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只不过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具体内容有所增加、掌握程度要求不同而已。如在业务教育方面,1944年5月22日,毛泽东在《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讲话中要求,“所有的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经济工作”,“学习使中国工业化的各种技术知识。”[5]147在政治教育方面,特别是国际问题,具体化为研究“英、美、苏、德、意、日六大国,主要是研究六大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三大项。”[5]10在理论学习方面,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提出,“马列主义的理论,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有系统的知识。”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至少要读五本书,“我向大家推荐这五本书:《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里马、恩、列、斯的都有了。”[5]342,417
由上述学习内容可以看出,一般党员侧重于普及性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好的共产党员;在职干部侧重于研究性学习,即“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9]227“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11]802
三
怎样学习?对于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端正学习态度,以身作则,老老实实地学习,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对于党组织来说,要建立健全学习的组织领导,将党员自学和党支部、党校等组织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我们是提倡个人活动与组织活动配合起来的,对学习既有自觉的热情又有健全的领导。”
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是提倡个人活动与组织活动配合起来的,对学习既有自觉的热情又有健全的领导,因此我们的学习运动一定会有成绩的。”[3]182也就是说,学习要靠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靠党员干部的自觉学习,一方面靠健全的组织领导,二者缺一不可。
就党员干部自身来说,强调党员自我阅读和研究为主,同时辅之以听课、研讨。如1941年12月1日,中央发出的适用于各地的《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要求,除有相当工作经验但文化水平很低的(甚至半文盲的)中级及下级工农干部“学习应比较著重于采取上课的方式外,其他各类干部的学习,均以个人阅读与自我研究为主,各种小组会与大讲演等,只能起些辅助作用。学习要依靠自己持久的努力与艰苦的奋斗,任何轻便的终南捷径是没有的。多读、多看、多研究、多注重其实际应用,而反对空洞的形式的所学非所用的学习方法”。[10]245-246
就组织领导方面来说,主要包括:其一,设置学习的组织形式和载体。1931年1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提出,系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教育,必须切实执行下列几种办法:“(一)要组织读报班,读党报小册子和决议案,从这里面提出问题讨论。(二)在支部大会或特别召集干部会议,作浅显的政治和理论问题报告。(三)组织各种问题研究会。(四)出版各种问题简明的小册子并收集和编订其他材料供给党员作研究的参考。(五)在各种训练班要按受训练同志政治理论水平定出这种问题的课目。(六)能识字理论水平较高同志应自己看读基本的理论书籍。党应收集并翻印这类书籍。”[12]476-4771941年6月20日,中央宣传部制订的《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又提出,党内教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在职干部教育、支部教育、党校教育。“在职干部教育,是党内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是工作与学习互相联系的最好办法。”[10]132党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是我们党的基本教育机关”[13]377,“是党的教育和宣传的学校——我们要学习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政策,只有在支部中去学习,我们要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无产阶级化,也只有在支部中才能达到这个目的。”[14]611“党校,党的训练班及政治学校,这也是党内教育一个重要部分。”[10]133为此,中央还作出了《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建立健全了各种干部学校,并对学校培养对象进行了分工。中央研究院为培养党的理论干部的高级研究机关,中央党校是培养地委以上及团级以上具有相当独立工作能力的党的实际工作干部及军队政治工作干部的高级与中级学校,军事学院是培养团级以上具有相当独立工作能力的军事工作干部的高级与中级学校,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自然科学院为培养党与非党的各级高级与中级专门的政治、文化、科学及技术人才的学校。
其二,建立健全学习的组织领导及其制度。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决定设立中央宣传部负责党的宣传和教育工作。1939年2月17日,中共书记处发出《中央关于成立干部教育部的通知》,决定组织干部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党的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和广大在职干部的教育。1940年1月3日,中央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提出建立在职干部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的制度,并保持其持久性与经常性;各级党委和政治部的宣传部下应设立干部教育科,负责管理干部教育的工作;各级党的组织必须把干部教育放在党的重要工作的地位上来,经常给以检查、指导和帮助。以后中央又陆续发出了一系列指示和决定来保证学习的有序进行。如1940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提出学习的组织责任属于支部;支部应设学习干事。学习的领导属于各级宣传部;各级宣传部应经常检查学习状况并指导之。1940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了《关于提高延安在职干部教育质量的决定》,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办法之一是充实和加强学习的指导。中宣部、政治部宣传部及边区中央局宣传部,必须经常检查、帮助所属系统的指导员,并定期地分别召集各科指导员会议,以交换经验与总结工作。1941年9月26日,为提高党内高级干部的理论水平与政治水平,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高级学习组。同年11月25日,又作出了《关于高级学习组组织条例的规定》。1942年2月28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提出在鉴定干部的时候,其学习情况如何应作为鉴定标准之一。
2.“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时提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15]181这就是说,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
其一,理论联系实际,通俗地说就是“有的放矢”。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分析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互相对立态度: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指出,在主观主义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1]799,801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演说时,又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11]819
其二,理论联系实际中的“实际”是各个方面的实际。1948年12月14日,刘少奇在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学习,不仅要联系中国的实际,而且要联系外国的实际;不但要研究现在的实际,而且要联系历史的实际。”“任何一个重要革命问题的解决,光有根据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还不行,还必须参照各国的革命经验、历史经验。”“学习理论,就是为了使这一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既要有实际经验,更要有理论知识,二者缺一不可。既要有中国经验,又要有外国经验,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是跛足的马克思主义者。”“要有中国知识,又有外国知识;要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过去工作做得不坏,假如学了理论,就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一点,使工作更前进一步。”[2]415-417
其三,理论联系实际就要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1936年12月,毛泽东在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时专门提出“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这个问题,认为,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用得着中国一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只要有心,只要善于学习罢了。”[15]181为了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1941年8月1日,中央作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要求全党采取具体措施,收集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阶级关系各方面的材料,加强对于历史,对于环境,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具体情况的调查研究,并将这种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的工作,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密切联系起来。
其四,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将理论应用于实际。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适用于各抗日根据地的《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指出:“目前延安干部学校的基本缺点,在于理论与实际、所学与所用的脱节,存在着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的严重的毛病。这种毛病,主要表现在使学生学习一大堆马列主义的抽象原则,而不注意或几乎不注意领会其实质及如何应用于具体的中国环境。”因此,“第一,必须使学生区别马列主义的字句与马列主义的实质;第二,必须使学生领会这种实质(不是望文生义,而是心知其意);第三,必须使学生学会善于应用这种实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而抛开一切形式的空洞的学习。”[10]257,260
其五,过分强调理论或者实际,理论和实际分离都是错误的。早在1930年7月22日,党的全国组织会议通过的《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组织任务》就提出,对党员的教育“应使用最通俗的方法特别是理论与实际斗争联系,更使一般党员了解和认识,才不致变成学院式的研究。”[16]2021931年5月1日,中央通过的《全国组织报告的决议案》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要坚决地消灭理论与实际分开的现象。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报告时,也指出了一些人学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11]798
3.“各级组织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的领导与提倡其他干部的学习”。
1940年1月3日,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各级组织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的领导与提倡其他干部的学习。”[9]228从此以后中央的决定和领导人的讲话都强调了这个要求。如1941年12月1日,中央发出的《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指出,在职干部学习能否成功的主要关键,决定于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领导。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学习组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要帮助别人,首先要提高自己,自己不进步,要帮助别人是难的,这一点要讲清楚。我们在座的同志要以身作则,自己进步,要反复研究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历史、自己现在的工作,好好地反省一下,要做模范。”[3]4181945年4月20日,毛泽东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加强对马、恩、列、斯著作的学习,首先是我需要加强。”[5]284
4.“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须从不自满始。”
1938年10月12-14日,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专门讲了党的学习问题。指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须从不自满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7]660也就是说,学习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不要自我满足。这是其一。
其二,要老老实实地学习。1938年10月15日,张闻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提纲中强调:“任何干部均应以‘不知为不知’,放下自己的架子,老老实实的学习。”[7]708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而著文提出:“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要摆官僚架子。[17]1481
其三,要向人民群众学习。1941年3月17日,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中说,做好调查研究,要向群众学习。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1]790刘少奇也提出:“最重要的,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什么要向人民群众学习?第一,“群众的知识、群众的经验是最丰富最实际的,群众的创造能力是最伟大的”。第二,实行正确的领导需要向群众学习。因为“领导者与领导机关的职责,就是要实行正确的领导,就是要正确地了解情况,正确地抓住中心,提出任务,决定问题,正确地动员与组织群众来实行自己的决定,正确地组织群众来审查自己决定之实行的情形。而为要使这些事情都做得好,就必须向群众学习,必须实行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否则,任何一件领导工作都是做不好的。”[2]353,354第三,向群众学习关系到理论与实践能否密切联系、马列主义能否具体化与发展的问题。因为,“理论不是凭空想出的,而是从群众中来的,是把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把群众盲目的实践,变成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这就是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这就真正使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真正使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真正使马列主义具体化、中国化,并有新的发展。”第四,向群众学习关系到我们有无群众观念及党性纯否的问题。“要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与群众融成一片。这就是我们所要求每个党员应有的群众观念,同时也是每个党员有无党性的起码条件。”[18]303-304
5.“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来对付它,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
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没时间”和“看不懂”的问题。对此,毛泽东指出,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再一个问题是看不懂,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来对付它,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3]182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体现了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型政党建设要求,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就学习的主体来说,首先强调包括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全党同志都要学习,其中主要是在职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其次区分在职干部的层次和类别,因材施教。第二,就学习的内容来说,首先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同时也要学习业务;其次“对症下药”,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相应的内容;再次与时俱进,适时提出为解决当时问题和将来所面临问题的学习。第三,就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来说,首先强调党员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以自我学习为主,同时辅之组织学习;其次构建机制,以制度保障和推进学习。学习和总结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想对于当今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7]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8]丁俊萍.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史[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1.
[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0]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1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1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 刘滢]
An Outlin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Ideology in Building a Learning Party during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SUN Xiumin,LI Hui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Haidian,Beijing 100875)
During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improvement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ttainments,realization of adapting Marxism to Chinese conditions,successful leadership for Chinese revolution,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ings require the Party to study.Every Party member should take study as his own responsibility.Cultural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needed for each ordinary Party member to become a good Party member.For cadres at their posts,layered and categorized educations in vocational work,politics,culture,and theory should be conducted accordingly.Party members,especially leading cadres,must take correct studying attitude,make themselves examples,and study honestly with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At the same time,system of study must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to organically combine individual study and organized study and have them complement each other.
Party member;cadre at his post;study;education
D231
A
1674—0351(2012)03—0125—08
2012-03-12
孙秀民(1963—),男,辽宁开原人,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辉(1981—),男,安徽六安人,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为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项目编号:10BDJ02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