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的首要要求

2012-01-28高建生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主线执政党先进性

高建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06)

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的首要要求

高建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06)

明确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主线的首要要求。把党的建设主线表述为“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党的建设主线”,不仅为党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和新的环境所决定,也更有益于在党的建设实践中明确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性问题,能够体现思想理论建设、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意识培育在党的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并具有在党建实际工作中坚持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推进组织、队伍和人才建设的导向作用和按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做好党的建设实际工作的重要启示作用。

先进性建设;党的建设;党的建设主线

执政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之后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党的十七大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不仅表明党对自身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和新的环境的清醒认识,也反映了党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效的时代要求。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从内容上说是非常科学的,它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客观面对和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具有统领党的建设其他任务的“总开关”作用。同时,从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内在关系与实践要求上看,如果把“先进性建设”置于“执政能力建设”之前,明确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主线的首要性要求,使党的建设主线的表述修改为“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党的建设主线”,似乎更有益于发挥党的建设主线对具体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把党的建设主线由“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改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必要的

毫无疑问,党的十七大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揭示的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历史性课题,“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在表述上的先后顺序,并不影响二者任何一方的重要性。而且从更严格的意义上说,“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二者在内涵上具有相互的兼容性,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但是,既然我们鲜明地把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提了出来,必然是认识到这二者间的内在关系与实践偏重的,也是充分考虑到二者在实践要求上的指导作用与操作导向的。这样的话,关于党的建设主线中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在表述上的先后顺序,就应从党的建设内在关系和具体实践要求中做一些更为深入的思考。

首先,把“先进性建设”置于“执政能力建设”之前,更符合党的建设实践发展的历史性、逻辑性要求。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了它从成立之日起,到之后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都是永恒的课题。不同的是,党在革命战争、夺取政权时期,重点解决的是赢得执政地位过程中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问题,而在夺取政权之后,重点解决的是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问题。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在执政之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但从党历史发展的进程上看,它是夺取政权之后党所面对的课题;从逻辑关系上看,它是先进性建设自然而然的发展要求。

其次,把“先进性建设”置于“执政能力建设”之前,更体现了“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二者的内在联系性。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存在有各自的侧重点,又内在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党的先进性建设既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又为之提供建设动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是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先进性建设的具体成果,既推动执政能力建设的发展,又在党执政能力建设实践中来体现。正是由于这样的内在联系,胡锦涛同志才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可见,离开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的提高就根本谈不上,甚至可能走向反面。

第三,把“先进性建设”置于“执政能力建设”之前,更贴近党的建设的实践要求。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都不能偏废,试图以其中任何一方面轻视或否定另一方面的倾向,都是错误的、危险的。同时,实践也表明,党的建设领域发生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翻船落马”、出了问题的原因,能力不足、本领不强的因素固然存在,但根本性的原因,是理想、信仰的动摇,宗旨意识的淡薄和价值取向的偏离,是在先进性上出的问题。这一点,在面临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面前,党的建设实践中加强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就尤为突出,这也恰恰是胡锦涛同志201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把“精神懈怠”放诸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危险之首的原因所在。

第四,把“先进性建设”置于“执政能力建设”之前,更有利于科学、完整理解、把握党的十七大对党的建设作出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大对党的建设作出的总体布局,不仅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主线,还确定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的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的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和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五个重点”;明确了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目标”;部署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六项任务”。对这种布局中“五个重点”、“一个目标”和“六项任务”的具体内容深入分析就不难看出,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直接关联的内容都排列于前,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前置性与基础性作用,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有很好的帮助。

综合以上认识,把党的建设主线由“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修改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必要的。

二、正确认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表述的客观背景与必然性

虽然仅仅是两个内容或范畴在表述顺序上的对换,但党的十七大为什么作了“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的表述呢?正确认识并理解这个问题,是对党的建设主线作表述上的修改所应当明确的。

事实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我们党特别强调的重要任务。在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党的领导人先后以“三大法宝”之一、“伟大工程”和“新的伟大工程”的概括,表达了对党的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不能忽视的问题又在于,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对党的工作中心认识上的长时期失误,使得在改革开放之前,尽管在某些时期或某种条件下,我们也有过一些对作为执政党的执政问题的认识,比如邓小平1956年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关于“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1]214的判断等,但从总体上说,对夺取政权之后作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并没有真正从全局上予以看待。

改革开放之后,执政能力建设逐步受到重视并被愈益突出地提出。1980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要研究“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2]2761989年,江泽民在《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的讲话中提出:“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3]170在此之后,党的建设中的执政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993年,江泽民针对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水平问题指出:“要把这件事放到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高度来对待。”[3]1792001年,江泽民在《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执政能力”[3]181的概念。而在不久之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首次提出党所处历史方位的重大转变[4]282和党面临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两大历史性课题[4]272的重要判断。党的十六大报告则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建设。此后,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突出地出现在党的重要文献与领导人的讲话中,并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重视。

对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提出过程的上述回顾可以发现,与这一过程直接相关的历史背景至少可以从三方面把握:一是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党在夺取政权和计划经济时期或者没有遇到过、或者没有特别严峻地提出的执政问题越来越突出;二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包括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在内的一批大党、老党先后丧失政权的教训使执政能力建设成为极其紧迫的课题;三是我们党已经获得的执政地位,并不自然而然地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已经解决,恰恰相反,越是随着执政时间的累积,越是执政环境的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提出的挑战越为严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历史性地摆到了更为突出的地位。

从这样的认识过程与背景上分析问题就不难看出,把执政能力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表述有其必然性,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同时,尽管从党成立到以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保持先进性始终是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但在党的建设全局上明确提出先进性建设的概念、内涵与要求,是党的十六大后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这种提出过程上的发展顺序,可以看作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表述的重要原因。

但对问题的理解又不能仅限于此。我们在正确理解党的十七大所作表述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即使有以上分析的发展背景与认识过程,党对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关联性依然是非常清楚的,并在党的许多重要文献与领导人的讲话中得到了体现。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在中央召开的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强调,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此处的“根本”、“关键”,表明了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在建党85周年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必须“更加突出地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主线”[5],并提出“要紧密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任务。在这里,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脉络已经非常清楚。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国内一些党建知名学者据此认为,这一认识表明党中央形成了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6],[7]而到了 2009 年 9 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上述关联性的认识,也有诸如“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等论述,先进性建设已置于执政能力建设之前。这都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党的建设中所具有的决定性与根本性作用,为我们在党的建设主线的表述上把先进性建设置于执政能力建设之前,提供了依据。

这就告诉我们,在党的重要文献和领导人讲话中,把先进性建设置于执政能力建设之前的表述,实际上也是存在的。正确理解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主线的表述,与现在提出修改这一表述的意见,在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三、把党的建设主线由“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改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明显的现实指导意义

党的建设主线在内容表述顺序上的对换,不仅出于一般意义上思想认识和实践发展的总体性考虑,从党的建设具体发展的实际工作上看,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一,修改这一表述,具有在党的建设实际工作中明确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根本性问题的定位作用。党的建设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有着多方面的具体要求。但是,做好党的建设任何一方面的工作,都由带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任务所制约,具体的实际工作是根本性和决定性要求的具体体现。这就是说,党的性质是决定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的根本,党的先进性建设又是党的性质最直接的反映,它对执政能力建设同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这样一种相互间的关系,表明对党的建设主线在表述上进行的修改,能够比较好地使党的建设实际工作更好地体现出先进性建设在执政党建设中的根本性作用,特别是结合当前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现实任务来看,这样的修改,更加突出了党的先进性与党的纯洁性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突出了党的性质对于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本质要求,即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首先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所以,从表述上看,以修改后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显然比“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更好地反映了党的性质的决定性。

其二,修改这一表述,具有在党的建设实际工作中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理想信念培育和宗旨目标意识放诸首位的指导作用。在表述上突出先进性建设的作用,反映了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用党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指导党的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自身建设实践的特点与优势。而这样的特点与优势,在当前党建实际工作中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组织和党员在强调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力锻炼、本领提升的实践中,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党执政之后面临的现实课题与要求,没有正确把握党的建设中思想道德、理想信念与能力素质、本领技能的关系,不恰当地把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等技能性内容摆到了理想信念、党性锻炼之前,甚至程度不同地在基本理念上,以技能性本领提高取代思想理论、理想信念培育。在关于学习、培训需求的调研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同志甚至很少谈及有加强理想信念、党性锻炼方面的需求;在具体工作中还出现了重技能技巧培养,轻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养成,重手段方法学习,轻党性修养锻炼,重操作性做事训练,轻根本性做人教育等倾向。这些过分突出单纯技能性要求的现象,对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成长形成了明显的消极影响,并引发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现在一些干部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不懂应有的从政之道和做人做事之本,却学会了不少低俗的处世哲学和公关本领。客观地说,实际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说它与只注重单纯性技能培养的倾向没有一点关系,也是说不过去的。所以,把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的首要性要求,把执政能力建设置于先进性建设的基础与前提下去推进,这就为做好党的建设实际工作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认识。

其三,修改这一表述,具有在党的建设实际工作中始终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推进组织、队伍和人才建设的导向作用。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相互关系,放诸党的建设实际工作中,特别是组织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中来看,一定意义上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德才兼备为选人用人的标准有某种相合。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说是要把握好德才兼备标准中“德”与“才”的关系,而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内在关系体现于党的组织、队伍和人才建设等方面,也就是正确看待与把握“德”与“才”的关系、按“德”与“才”的标准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和以什么样的尺度衡量人的问题。从实践发展看,虽然我们党在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的实践中,“德”一直是放在第一位的,但忽视二者的主次关系,以“德”难衡量而“才”易把握为口实,在实际工作中简单地以所谓的“才”取人的情况,并非少见,也确实给党的事业带来过许多不应有的损害,这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尤为突出。所以,近年来,党中央才在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的同时,特别明确地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表述,对“德”先于“才”的关系予以重申和强调。要求在具体表述上把先进性建设置于首要位置,这既体现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对实际的党建工作说来,也更容易形成具有强烈示范效应的正确用人导向,有利于推进党的建设实践的发展。

其四,修改这一表述,具有按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做好党的建设实际工作的重要启示作用。就党的建设实践而言,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极为复杂的内外环境和执政党面对的十分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使执政党自身建设面临着大量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党的建设必须在具体工作中做深入的探索。客观地说,这样的探索无论涉及什么样的领域与范围,牵涉什么样的矛盾与问题,首先都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来进行,这是防止出现大的偏差与失误的基本要求。而我们对党的建设主线在表述上的修改,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这一党的建设的规律使然。因为从根本上说,做好党的建设的任何一方面工作,都要靠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而我们对党的建设主线在内容表述上的修改,从深层次上说,其实是对以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在执政能力建设中体现先进性建设要求这一具有规律性的结论的深刻认识,是坚持按照党的建设的规律推进党的建设具体实践的认识思路。这样一个认识分析问题的过程,无疑对做好党的建设具体工作提供一个最基本的启示,就是无论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与环境有多么剧烈的变化,无论摆在我们面前的矛盾与问题有多么复杂,按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做好党建实际工作,始终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换言之,过去我们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出现过的这样那样的偏差或失误,从根本上说,都源于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知之不多或把持不足,这是非常值得总结的经验。因此,在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中推进具体的党建工作,必须更多地关注从发展规律上看问题、想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逐步得出更多的具有规律性的认识,由此在不断深入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在建党85周年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6-30.

[6]李君如.谈谈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理论的意义[N].学习时报,2007-04-17.

[7]梁妍慧.“重点”与“主线”突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初步形成[EB/OL].中国网[2007-08-20].http://www.china.com.cn/txt/2007_08/20/content_8715714.htm.

Take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Vanguard Nature as Principal Requirement for the Theme of Party Building

GAO Jiansheng
(Party School of the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Taiyuan,Shanxi 030006)

Clearly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vanguard nature is the principal requirement by the theme of Party building.To express the theme of Party building as“to make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vanguard nature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y the theme of Party building,”is not only determined by the Party’s historical orientation,historical missions,and new environments,but also is beneficial to clarify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s in building a Marxist ruling party in the practice of Party building.It embodies the guiding effects of ideological building,edu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and cultivation of purpose consciousness on Party building.It has orientation effects in the practice of Party building on enhancing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s,ranks,and talents with the criteria of integrity first,competence combined.It also has significant inspiring effects in carrying out specific works of Party building according to the laws of building a Marxist ruling party.

strengthening vanguard nature;Party building;theme of party building

D261

A

1674—0351(2012)03—0086—05

2012-01-18

高建生(1955— ),男,山西祁县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赵 春]

猜你喜欢

主线执政党先进性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数字主线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