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险驾驶罪立法之反思

2012-01-28朱永强

中国检察官 2012年22期
关键词:肇事罪醉酒公共安全

文◎王 娜 朱永强

危险驾驶罪立法之反思

文◎王 娜*朱永强**

一、对本罪客观行为范围的反思

刑法将本罪的客观行为限定为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行为和醉酒驾驶行为。两行为都属于危险驾驶行为,但危险驾驶行为并非仅限于此。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危险驾驶行为应是指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安全驾驶规定,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它具体应包括无证驾驶、饮酒后驾驶、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明知自己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仍驾驶、过度疲劳驾驶、超载驾驶等。但是行政法规意义上的危险驾驶行为应当有别于刑法所评价的危险驾驶行为,也即只有那些危险性很大,依照行政处罚已经不能防止其社会危害性的危险驾驶行为才应是刑法视野中的危险驾驶行为,否则会导致刑罚的滥用,有违刑法谦抑性和刑法经济原则。

因此,现行刑法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一定的范围界定是有必要的,但是范围失之过窄。考虑到我国的社会现状和司法实际,应当将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车的行为也纳入危险驾驶罪予以规制。首先,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和醉酒驾驶一样都会使驾驶人的意识和控制能力减弱从而导致驾驶行为的危险性,因而此种情形下的驾驶行为具有极大的危险性,这是该行为刑事可罚的依据。其次,一般而言,醉酒驾驶只是使驾驶人的意识和控制力减弱,而吸食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严重时可以导致驾驶人产生幻觉,因此,该行为的危险性应比醉酒驾驶更为严重,理应作为危险驾驶罪的一种行为方式。此外,在实践中驾驶人吸食毒品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例如杭州市滨江区就曾经发生过此类案件。2010年5月26日晚,杭州驾驶人傅某吸食K粉后出现幻觉,导致车辆失控致多人受伤,社会影响极差。因此,司法实践的客观需要也要求将该类危险驾驶行为纳入刑法规制。最后,吸食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在司法实践中也易于取证,这也为该行为入罪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至于其他的危险驾驶行为如疲劳驾驶、超载驾驶等,一是危险性较以上几种行为低,用行政处罚的手段足以规范;二在司法证明标准上也存在客观上的困难,即使规定为犯罪可能也难以准确适用,因此暂不宜纳入危险驾驶罪范畴,而宜根据具体案情选择行政处罚或者按照交通肇事罪等罪名定罪处罚。

二、对本罪处罚原则的反思

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为注意规定,明确了有前款危险驾驶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由于危险驾驶罪的法定刑比较轻,只有拘役和罚金,因此在造成实害后果的情况下,适用该罪名可能会导致罚不当罪的情形,因此,刑法该款规定以想象竞合犯的理论为基础对于该罪的处罚原则作了进一步提示性的规定。但是笔者认为,该款规定在理论上值得探讨。

在刑法增设危险驾驶罪以前,司法实践中,对于醉驾等危险驾驶行为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是适用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安安全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因此,该款涉及的也主要是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问题。

危险驾驶罪作为危险犯,不以发生实害结果为必要,而交通肇事罪是结果犯,必须发生法定的危害后果才能构成犯罪;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罪,而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危险驾驶行为属于刑法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但是它的外延远远小于后者,也即任何危险驾驶行为都属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而并非所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都是危险驾驶行为。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当行为人仅有危险驾驶行为时,应当按照危险驾驶罪追究刑事责任;而一旦行为人的危险驾驶行为发生了刑法一百三十三条所规定 “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后果,就应当按照处罚较重的罪即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观方面同样由故意构成。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不同:危险驾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危险驾驶行为,具体地讲就是追逐竞驶,情节恶劣和醉驾行为;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里的“其他危险方法”应当是指和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险性相当的方法。

按照想象竞合犯的理论,一个行为必须触犯数罪名,即在构成要件的评价上,该行为符合数个犯罪的构成要件。而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在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是不同的,行为在实施一个行为的时候不可能在主观上既是故意又是过失,因此,在适用二罪名的时候实际上主要是按照犯罪的后果进行的区分适用,这样一来就有客观归罪之嫌。而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虽然都是故意犯罪,但是危险驾驶行为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其他危险方法”在性质和危险程度上有明显的不同,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明确规定,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即只要实施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起刑点就是三年有期徒刑,而危险驾驶罪的法定刑只有拘役和罚金。因此,从该罪的法定刑也可明显看出危险驾驶行为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其他危险方法”在刑法评价上有明显的不同。因而,将危险驾驶行为作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其他危险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并不妥当。

因此,笔者建议删除现有的第二款规定,而代之以结果加重犯的形式对不同程度的危险驾驶行为进行处罚。结果加重犯,是指法律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基本犯罪),由于发生了严重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 在主观构成上,一般认为行为人须对加重结果“至少有过失”,即主观上具有一定的过错。在客观构成上,首先,行为人实施了基本犯罪构成的行为;其次,基本犯罪行为造成了法定的重结果;再次,重结果不属于基本犯罪构成。对于发生了实害后果的危险驾驶行为完全可以采用结果加重犯的形式进行处罚。首先,行为对因危险驾驶行为而产生的实害后果在主观上应当是“至少有过失”的。“在结果加重犯中,基于重结果对行为人科处加重的刑罚,其归责根据主要在于基本犯罪行为所具有的高度内在危险性……正因为其行为本身存在引发结果的高度危险性,法律相应地赋予了行为更多的注意义务。”追逐竞驶、醉酒驾驶等危险驾驶行为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行为,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的危险在认识和意志上都很明确,那么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实害后果也应当注意,如果没有尽到注意的义务,则应当认定行为人对加重的结果在主观上具有一定的过错。而在客观构成上,行为人实施了基本犯罪构成的行为,即危险驾驶行为,并因该行为而引发了法定的不属于基本犯罪构成的重结果,那么对此种情况以结果加重犯的形式进行处罚是合理的。

因此,建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或者吸食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则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样规定不仅体现了使不同程度的危险驾驶罪罚当其罪,也注意到了该罪和交通肇事罪以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法定刑的协调问题。

出现,在局限于危险驾驶罪条款中规定的“拘役”进行量刑时,明显不能够实现罪行相适应的原则,那么此时要怎样定罪才能够保证量刑可以罚当其罪呢,此时罪名是定交通肇事罪还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呢?有人认为,对于这种情况应该以最为常态的方法来解决,就是在危险驾驶罪中再设立结果加重犯的情形,进而规定明确的量刑标准。但是笔者认为该观点不足以成立,因为现有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这三个独立的罪名,已经能够给出现加重结果的危险驾驶行为做以划分,以确定最合适的刑罚。正如《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说,当危险驾驶行为出现加重结果时,即人员伤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出现时,就由本来的危险驾驶基本犯转变为结果加重犯,此种情形下又该适用何种罪名来定罪处罚就另当别论了。醉酒驾驶犯罪的法定刑应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为宜。如此,既能做到在立法上实现刑当其罪,也能在社会效果上起到刑足制罪的作用。具体刑法条文应修改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检察院[450000]

**河南省新密市人民检察院[452300]

猜你喜欢

肇事罪醉酒公共安全
靖江市启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Drunk 醉酒
复杂罪过:交通肇事罪共犯的理论支撑
醉酒八仙2
醉酒八仙
规范保护目的下交通肇事罪中“逃逸”的理解
间接处罚之禁止——以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中的赔偿因素为中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