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稻新组合旱稻906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2012-01-28慧,刘俭,张

园艺与种苗 2012年12期
关键词:旱稻播种量田块

张 慧,刘 俭,张 磊

(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怀远分公司,安徽怀远 233426)

旱稻906是中国农业大学王化琪教授选用籼粳杂交,经多年选择培育而成[1]。2011年该组合参加安徽省旱稻旱直播区试(区试编号:HDQ201113),品种观察与对比试验,表现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片直立、分蘗力强、耐旱抗倒、穗大粒多、高产优质等特点。4个试点2增2减,平均产量6 140.1 kg/hm2,居第3位,较绿旱1号增产9.00%。全生育期122.4 d,与绿旱1号相近,有效穗321万/hm2,株高96.3 cm,每穗总粒数104.0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6.2 g。该品种稻米品质符合部颁四等食用稻品质标准。抗旱系数75.3,抗旱等级5等。白叶枯病S1级,稻瘟病S2 级(表1)[2]。

2012年该组合在安徽省龙亢农场大田平均单产为9 300 kg/hm2,并且表现出高抗稻瘟病的特性。2012年田间表现:旱稻906属籼稻型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15 d,比绿旱1号迟熟3~5 d。株高旱地95 cm,水田 105 cm(图 1);穗长 23.6 cm,每穗粒数182.6粒,千粒重25.2 g,结实率90%(图2),一般单产6 750~7 500 kg/hm2,高产栽培产量 8 250 kg/hm2以上,和绿旱1号相比,增收750~1 500 kg/hm2,增产20%以上。该品种耐旱抗倒伏,高抗稻瘟病、叶枯病,中抗纹枯病,轻感稻曲病,米质优良。其有效穗数340万~380万穗/hm2,基本苗190万~210万/hm2,最高茎蘖数470万~500万/hm2,分蘖成穗率63%~68%。6月15日左右播种,9月5日前后齐穗,10月10日左右成熟[2]。从四川广元、河南开封、河北廊坊等地的布点情况汇总来看,该组合表现优异,增产潜力大,长相清秀,熟相为秆青籽黄,耐寒性较好。为了更好地促进旱稻906的推广应用,笔者对旱稻906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图3)进行了探讨。

1 播前准备

1.1 种子处理

选用种子质量符合标准 (纯度99%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85%以上)的种子。播种前先晒种1~2 d,可使播种后种子出苗快、苗壮、苗匀。同时可以对种子进行消毒及浸种处理,以提高发芽率,降低病虫害指数。熊建军等[3]进行了烯效唑对中稻种子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中稻种子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以40 mg/kg烯效唑浸种24 h效果较好,可以扩大示范和推广面积。汪明艾等[4]用不同浓度的强氯精、浸种灵、施保克对杂交籼稻种子进行浸种消毒试验,研究其对种子发芽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强氯精质量浓度要低于 4 g/L并漂洗;10%浸种灵质量分数为20×10-6可不漂洗;施保克浸种应慎用。并提出了催芽时间可较清水对照浸种适当推迟1~2 d的建议。吴少宏[5]通过不同浓度生物黄腐酸(BFA)浸种处理,发现绿乌龙牌BFA 2000倍液同时具有促进稻种胚根伸长、种子发芽的显著效应,建议应用于大田生产中。

1.2 整地

整地可以提高土壤墒情,增强土壤保水蓄肥能力。前茬作物收获后,尽可能早腾茬、早整地、早播种。整地要求:耙透、耙匀、耙碎、耙实,无明暗坷垃,土壤上虚下实,以利根系下扎、增加根量,扩大根系的吸收范围。生产中应进行多种方式的应用对比,并跟踪观察不同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从中筛选出生产上既方便操作,又能培育壮秧,还有利于机插的整地方式。整地可根据前茬而定,前茬留得浅、根量少可进行旋耕,而后耙平、耙碎土垡播种;若进行秸秆还田,先翻耕掩茬,而后耙碎、耙平土垡播种。旋耕深度为15~16 cm,耕翻深度在20 cm左右。

1.3 播肥

谢光辉等[6]研究指出,旱稻和水稻的养分吸收规律不同。施氮肥可明显提高旱稻产量,并促进养分吸收;豆科植物与旱稻间套作会增加旱稻的氮素养分吸收,对提高旱稻产量有重要作用。旱稻906直播生育期短,分蘖成穗率低,应促进分蘖早生快发,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应重施基肥。把全生育期氮肥的60%、钾肥和磷肥的100%作基肥。有机肥采用全程施肥法,先施肥后耕翻入土。基肥使用腐熟农家肥15.0~22.5 t/hm2、尿素 220 kg/hm2、二铵 22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在缺锌地区,可增施硫酸锌15.0~22.5 kg/hm2。但我国对旱稻矿质营养及施肥研究仍未引起重视,尤其对国内培育的新品种矿质营养的研究和当前旱稻的主栽区北方碱性土壤中旱稻对氮、磷、钾吸收利用的研究更为薄弱,因此,应多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原种植花生、玉米等旱作物的田块改种旱稻906,地下害虫较重,可结合整地,均匀喷撒林丹粉30 kg/hm2,或用90%敌百虫粉剂15 kg/hm2拌入肥料中均匀播撒于土壤中,防治地下害虫[7]。

2 播种

适期早播不仅是全苗、壮苗的关键,还有利于后期苗的健壮生长及发育。席建民[8]研究结果表明,株高与播种期为二次曲线相关;颖花数与播种期呈负相关;单位面积产量与播种期用多项式逼近法模拟为一双峰曲线。旱稻906用于夏直播,6月15日前都为适播期,若推迟播种应适当加大播种量。适期播种要求基本苗150万~180万/hm2,根据基本苗确定播种量,正常情况下,播种量为45~90 kg/hm2。合理密植,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余珺等[9]研究认为,60~90 kg/hm2播种量的旱稻群体在生产中具有进一步提高产量水平的潜力,是比较适宜的播种量。冯尚宗等[10]以旱稻65为材料进行了6个播种量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加,群体逐渐增大,穗数明显提高。合理的播量,形成了适宜的群体结构,光能利用率提高,光合产物增加,最终产量较高。旱稻906可进行条播、点播、撒播。人工条播行距22~25 cm,机械条播行距20 cm,点播株行距配置20 cm×20 cm,条播播种量60~75 kg/hm2,点播播种量45~60 kg/hm2,撒播播种量 75~90 kg/hm2。要求不重不漏,无漂籽,一般播种深度2~3 cm,切忌过深,导致苗弱、分蘖发生迟。播种后及时覆土掩种,以利保墒。掩种后及时开好明沟,明沟深度15~20 cm,以利灌排水。旱稻906直播杂草发生较重,要加强杂草防除。苗前使用“丁·噁乳油+稻将”进行土壤封闭。土壤封闭时间选择播后芽前,用42%丁·噁乳油2.25~3.00 L/hm2。在足墒情况下,掩种后立即喷药,用水量不少于600 kg/hm2;若墒情不足,先灌跑马水,及时排干水后喷雾,用水量不少于375 kg/hm2,苗后使用“稻杰+千金”进行除草,并辅之人工除草[7]。

3 生长期管理

3.1 出苗至拔节期管理

图1 旱稻906植株

图2 旱稻906大田表现

表1 2011年旱稻906安徽省旱稻区域试验抗性结果

表2 旱稻906抗旱性鉴定结果

图3 旱稻906栽培流程

出苗后及时查苗,对于缺苗断垄地段进行补种,将备用种子浸泡后催芽,露白后人工补种,苗龄达3叶以上时可进行人工移栽,移稠补稀。旱稻田的主要杂草种类较多、危害重,严重阻碍了旱稻的发展。旱稻杂草与生长环境相关性较高,左然玲等[11]选择典型稻作区,对灌溉水流传播的杂草种子种类和数量进行取样调查,并与田埂、灌溉水渠周围生境、下茬麦田的杂草群落及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14科21种杂草种子随灌溉水流输入稻田,这些杂草种子主要隶属于禾本科、报春花科、藜科、蓼科等。土壤杂草种子库中共检出19科41种杂草种子,含有所有其他生境中杂草的种子。灌溉水流传播的杂草种子与田埂上、灌溉水渠周围生境、下茬麦田杂草群落及稻田土壤种子库的杂草群落间相似性较高。因此,旱地杂草防除时主要采取“封”“杀”“补”。“封”是播后苗前用化学方法封闭地面杀灭主要杂草群落;“杀”是苗后针对旱稻田杂草选用对路除草剂除杂草;“补”是补救封闭及苗后防除效果不好的田间除草[12]。可以于3叶1心期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化学除草。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发田块,旱稻906田间阔叶杂草主要是铁苋菜(图4)、空心莲子草等,禾本科杂草主要是稗草(图5)、千金子等。选用2.5%稻杰600~1200 mL/hm2,若千金子发生较重再加10%千金乳油450~750 mL/hm2;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选用50%二氯喹啉酸450~750 g/hm2加10%千金乳油450~750 mL/hm2;以发生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可选用20%二甲四氯水剂3 L/hm2,旱管的田块用水量不少于600 kg/hm2,可选择雨后施药,有灌溉条件的田块,用水量不少于375 kg/hm2,先喷药,隔1 d上水,田间保持浅水层3 d,除草效果好。赵敏等[13]研究结果表明,丁草胺与恶草灵混配处理,可扩大杀草谱,提高药效,并且保证旱稻安全。5叶龄以上的杂草采取人工拔除。根据苗情追肥,对于基本苗足、分蘖发生快、苗情好的田块,可不施分蘖肥。旱稻906生育期短,生育进程快,要促进壮秆大穗,应早施穗肥,可以选择在拔节期追施尿素的方式促进壮秆大穗[7]。此阶段,旱稻906病、虫害发生较轻,重点防治好纹枯病、叶瘟、节瘟、稻蓟马[14]。

图4 杂草铁苋菜

图5 杂草稗草

3.2 拔节至抽穗期管理

适时化控,在旱稻906拔节前10 d至拔节初期,使用50%多效唑750~900 g/hm2,对水225 kg/hm2喷雾。一般喷施2次,间隔5~7 d,化控效果较明显。拔节后到抽穗期,旱稻906保持个体良好的生长,群体发展合理,对于形成大穗、巩固穗数、防治倒伏、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均有重要作用,是产量形成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时期。此期主要是搭好丰产架子。该阶段是决定水稻穗大粒多的时期,灌好孕穗水对产量贡献极大。对于旱管的田块,要灌1次透水,若自然降雨多,可保持浅水层;对于有灌水条件的田块,灌1次水,并建立浅水层。在始穗期追施尿素30~45 kg/hm2作粒肥,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喷肥,有养根、保叶、防早衰作用。稻曲病及螟虫的防治,于抽穗前7~9 d,用 43%好力克 150~225 mL/hm2,或 30%爱苗225~300 mL/hm2对水600 kg喷药1次。齐穗期再喷1次以防治稻曲病(图6)。用1.8%的阿维菌素450~750 mL/hm2加40.7%毒死蜱1 500~2 750 mL/hm2对水600 kg喷雾,以防治螟虫。

图6 稻曲病危害的旱稻906

3.3 抽穗至灌浆期管理

该期是决定结实粒和粒重、产量的时期,籽粒产量的绝大部分是来自抽穗以后的光合产物。该期群体持久保持较高的光合生产率对于夺取高产极为重要。孙园园等[15]研究结果表明,抽穗期轻度弱光胁迫(遮光20%)能缓解水稻生育过程中面临的高温及强光照危害,进而缓解剑叶光合速率和抽穗期干物质累积的降低,调节抗氧化酶活性,适度提高结实率;而抽穗期中度(遮光40%)、重度(遮光60%)弱光胁迫均不利于水稻生长。剑叶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播期和抽穗期弱光胁迫较为敏感。水稻始穗1~5 d剑叶光合速率与稻谷产量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相关,管理的重点是防病、虫,保功能叶。该阶段生产上常遇干旱。抽穗期缺水,则抽穗慢、结实率降低;乳熟期受旱,则空瘪粒增加、千粒重降低、米质下降,因此应于始穗期灌1次透水,保证抽穗及灌浆对水分的要求。若始穗期灌水量小,灌浆期遇旱,仍需灌1次透水。结合病虫防治,选用液体含氨基酸类的叶面肥,可喷2~3次。穗颈瘟防治可在水稻齐穗期用40%稻瘟灵1.125~1.500 L/hm2对水600 kg喷雾,扬花结束后遇低温、阴雨天气,于雨后再喷1次[16]。

4 收获

为了方便收获,旱稻收获前15 d应排干田间积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收获时机,一般于蜡熟末期、旱稻稻粒有85%~90%黄熟时即可收获。如果割晒,因晒时秸秆中部分物质会转移到穗粒中,促进穗粒的进一步成熟,因此收获时期可以适当提前。

[1]腊红桂,王化琪,黄大年,等.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旱稻(Oryza sativa)栽培品种[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3(3):227-232.

[2]王化琪,赵笃乐.农业发展新技术与农业结构调整[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3]熊建军,熊惠兰,陈学军.烯效唑对中稻种子的应用熊爱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203,209.

[4]汪明艾,朱昌稳,3种种子消毒剂对杂交籼稻种子发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0(4):448-449.

[5]吴少宏.不同浓度生物黄腐酸浸种对杂交稻种子胚根伸长及发芽率的影响[J].腐植酸,2012(2):46.

[6]谢光辉,王素英,王化琪,等.旱稻矿质养分吸收与施肥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2003(10):1171-1176.

[7]赵俊芳,杨晓光,王志敏,等.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4):116-118.

[8]席建民.湖南双季稻区杂交中稻最佳播期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8(2):199-202.

[9]余郡,郭兴强,谢光辉.华北地区播种量不同时旱稻产量的形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6):39-43.

[10]冯尚宗,杨洪国,刘文霞,等.麦茬旱稻不同播量对产量形成的影响[J].作物研究,2003(2):73-74,77.

[11]左然玲,强胜,李儒海.稻作区灌溉水流传播的杂草种子与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2007(4):417-424.

[12]常中先,许远英.旱稻杂草病虫的防治[J].农家参谋,2000(5):14.

[13]赵敏,吴有龙,李勤达.旱稻地杂草防除试验[J].农药,1995(6):44-45.

[14]俞双恩,彭世彰,王士恒,等.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的群体特征[J].灌溉排水,1997(2):22-25.

[15]孙园园,孙永健,陈林,等.不同播期和抽穗期弱光胁迫对杂交稻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10):2737-2744.

[16]刘华昭,黄少锋,刘延.浅谈穗部性状育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5):46-47.

猜你喜欢

旱稻播种量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取样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关于发展乌江镇旱稻生产促进节水栽培的思考
干旱及洪涝灾害对旱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区域小麦播量优化试验研究
干旱及洪涝灾害对旱稻产量的影响
2019—2020 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