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县创新稀土矿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成效显著
2012-01-27白林儒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4期
根据各稀土矿区的实际情况,定南县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蓄排灌、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矿区植被恢复治理。结合各个矿点的特点,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治理模式:一是以岭北杨梅坑矿为代表发展经济林为主的模式;二是以迳脑鸭妈围矿为代表发展养猪为主的模式;三是以迳脑富竹山矿和车步三将军矿营造水保林为主的模式;四是以面上治理为主的模式。
近几年来该县组织调进酸枣、苦楝、桉树等苗木16.7 万株,马尾松种子2 200 kg,草种1 800 kg。有部分矿点还增购杉树苗及其他树苗5.6 万多株,另外还种植芒杆、皇竹草等较适宜稀土矿区生长的草类植物,累计完成矿区种草种树3.43 km2,矿区植被恢复初显成效。茶坑杨梅坑矿区在治理中表现突出,目前已完成修筑拦沙(塘)坝6 座、排水沟1 500 多m,平整稀土弃土弃渣场形成水平台地33 hm2多,矿区内所破坏的土地基本整平,为了使种植的脐橙更好地生长,在每个树穴回填1 m3的原生表土,在果树穴内施足基肥,完成回填、定植脐橙1.5 万株,种植杨梅、桃、李、马尾松、杉树等树苗3.2 万株,共投入资金260 万元,成为该县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治理的示范样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