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2012-01-27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0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大学生

蒋 伟 张 弦

1,南通大学科技处

2,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浅谈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蒋 伟1张 弦2

1,南通大学科技处

2,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信息冲击。作为网络的主力军,大学生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如何抵制网络毒素的侵蚀,已成为全社会面对的重要课题。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要做到,加强高校的网络道德建设工作,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建立和完善相关网络法规,树立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加强社会监督,大家齐抓共管,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关注手机上网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组织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作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一种标志性信息传播方式,正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由于它的全球性、开放性、及时性及综合性等特点,它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代大学生是最早接受互联网的群体之一,根据2011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2010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人数已有4.57亿人,而大学生是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从年龄层次上看,10~29岁网民占57.1%,从职业结构上看,大学生在网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是网络交往的主体[1]。而且,大学校园已成为我国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然而,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们身心愉悦和极大信息满足的同时,又给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将网络文化的垃圾带进了我们的视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兼容性和无序性使得网络道德问题变得非常突出[2],特别是给我们高校大学生带来的不良效应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了高校的当务之急。

1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1.1 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对他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高校大学生是人生关键的时期之一。在刚刚走出父母呵护的大学生们,在这个生理发育而心理断乳的特殊时期,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价值取向还不够稳定,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发生在这个转型期的任何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其一生。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极易对大学生们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学生们渴望探求外界新奇事物,富有冒险精神,追求个性张扬,强化自我意识。此时,网络以其信息资源丰富、交互性及隐匿性极强等特点,成为大学生们表达自我、张扬个性的绝佳舞台。我们并不否认,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能够做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而不会沉迷其中,不会被不良信息所误导,更不会随意制造并恶意传播“网络毒素或垃圾”。但在网络中(尤其是QQ聊天室、交友网站和网络游戏中)我们几乎随时随地可见欺诈、吹牛、极端、淫秽、暴力、反动、诋毁他人的信息,而这些网络毒素和垃圾的制作者们大多数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些还以使用网络技术欺诈、攻击他人为乐,并以“网络黑客”标榜自居。更让人倍感痛惜和无奈的是,某些网迷大学生因深陷网络而误入歧途,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往往能看到几个共同点:他们整天沉迷于网络,对外界任何事情都满不在乎,对周围的人情感淡漠;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情绪好坏来判断问题和处理事情,他们大多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因此,作为高校的管理工作者,我们如果对此不闻、不问、不管,那么中国的未来又将如何?因此,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1.2 网络的特点决定了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这些特性对大学生们的道德成长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开放性导致了网络信息的庞杂多样、良莠不齐。网上的不健康信息极易对大学生的心灵造成负面影响,致使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网络的自主性是引起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网络社会是一个没有太多约束的自由社会,人的自由度很大。当进入完全崇尚个体自由的地带时,有些大学生可以自由的从事在现实生活中被明令禁止的行为,这样使得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过分放纵自我,从而导致失范行为。网络的虚拟性往往会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就是无须为网络上的行为承担后果,在面临各种现实社会压力和不如意的今天,似乎在网络世界中能获得成就感。而网络的隐蔽性,大学生可以隐藏真实的自我,尝试在现实中所不能尝试的角色,同时各种有害信息、不法分子也会通过网络隐藏起他们的真实面目,混淆学生的认知,危害学生的身心。所以,面对网络有可能带来的众多负面影响,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2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网络道德,即所有网络从业人员(包括程序设计者、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等)及网络终端用户都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既定法则,在“有益无害、共享共赢”的原则下从事相应的网络活动。事实上,网络道德也同样属于人类社会道德的范畴之内。虽说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毕竟还是人为的操纵,当然就要受到人类道德的约束和法律的监管。也就是说,从构建网络体系的主创人员到网络终端用户都应该遵循网络道德,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网络的正义与洁净。而违背网络道德的人都应当受到谴责,而各种触犯网络法规的行为都应当受到惩罚。

2.1 加强高校的网络道德建设工作

学校发挥着教育学生的主导作用,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高校应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网络特点,研究、解决学生们的网络道德教育问题。首先,发挥学校网络主阵地作用,开设网络道德课程,加强校园网络建设。针对网络对道德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高校必须开设网络道德课程,使学生们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责任感,以规范其网络行为。同时,高校还应重视校园网的建设,通过校园网传播校园文化,渗透并拓宽网络道德教育。校园网所设置的栏目要结合大学生们的特点,精心设计安排,积极的引导,通过上网,使学生既能了解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又能正确地引导和加以分析。

2.2 加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

建立高素质的网络建设队伍会使网络道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网络时代下,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必须建立一支既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又具有较高的网络信息素质的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他们应该对网络和道德教育均具有深刻理解的复合型人才,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创新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具备较高的网络道德修养。众所周知,网络使学生心理“早熟”,使他们更早地关心自身的状况,介人社会。但与此同时,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因受年龄、精力、知识结构等的限制而快速地“老化”,这些使得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们在网络等知识方面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教师的再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

目前,在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作为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需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树立网络道德意识,吸收和运用网络资源来开展德育工作。同时又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了解网络的特点,熟练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育工作的主动权[4]。为此,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各种培训,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提高教师的网络素质。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使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主体。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已经被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所取代[5]。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指导者转变为辅导者、引导者。教师要力求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知识的讲授和实践课的训练,避免空洞的说教,运用网络教育本身的特点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采用多途径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正确的道德意识渗透,因势利导,对学生的世界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2.3 建立和完善相关网络法规

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是“依法治网”,建立以立法手段来净化网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尽快制定和健全相关的网络法规,使网络发展从无序到有序,在全社会提倡文明网络,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对网吧的监管,抑制网络的污染和有害信息的传播,运用法律手段既可以避免网络犯罪行为,又可以为学校德育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净化网络环境[6]。

2.4 树立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

网络道德规范的约束力来源于自律和他律。“自律”是自己制约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是对自己思想行为方式进行自我规范和自我调节。“他律”是指通过加强社会网络的管理,对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进行技术上的监控,减少网络有害毒素的侵入等,建立全社会的监督和约束。大学期间是学生们由他律向自律发展和转化的重要时期,虽然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大学生们的网络行为,同样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一部分。因此,网络社会也需要大学生们在缺乏外在监督的情况下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网络道德准则行事。要通过道德与法的结合,把网络道德的内容以法律和道德条例的形式,对大学生网民提出遵守网络规范的要求。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是一个从自发到自律再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它包括提高识别能力、树立诚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强化自律意识。加强网络规范教育,首先,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主体教育,让他们把握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义务,明确道德实践方向,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各种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引导大学生除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履行网络道德义务外,还要不断提高他们对不良文化和信息的识别、抵制能力,提高其网络行为的自律性。

2.5 加强社会监督,大家齐抓共管

建立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各地人大代表、社区管理人员乃至全体市民应了解该地区的网络运营单位的操作状况,如发现违规操作应立即举报,大家一起撒开一张“天罗地网”,将“网络毒素、垃圾”隔绝开来,为大学生们撑起一片洁净的网络天空。

2.6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虽然网络社会为人们提供的自由已超出传统社会道德所能管理的范围,但它本质上仍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因此,除了提高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意识外,一定的网络技术约束是完善网络道德的重要手段。虽然网络技术本身没有道德伦理倾向性,但它却具有制造有害作用的可能性。网络道德问题不仅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更造成了网络信息侵权等不利影响。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制,网络的安全防护水平还不够成熟。在过去所出现的很多网络道德问题中,不少是由于网络的防御机制存在着问题,使许多心怀不轨的人有了可乘之机[7]。如果能有效阻止“有害信息”入侵网络,我们就可以避免许多因网络防御机制的缺陷而产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利用网络技术给网络社会建立一道“防火墙”,来净化网络环境。例如加大对网络加密技术、反黑客技术、过滤技术的开发力度,研制出能过滤不良信息的软件,在技术层面为网络道德的健康发展提供屏障,从源头上维护网络空间的纯洁。

2.7 关注手机上网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3G的普及,手机互联网逐渐宽带化、高速化、普及化、智能化,网络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方式不断更新,手机上网在大学生们上网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日渐增加。由于手机互联网的自身特点,网上各种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认知、言语行为、思维模式、情感意志、价值追求等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手机上网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手机互联网信息时代的特点适当修订教材,增加信息技术课及相关内容,同时要抵制有害信息的宣传渠道,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提高实践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合乎道德的行为能力[8]。

2.8 组织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

组织大学生多做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锻炼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多进行团体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多接触社会,多与其他人做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让学生知道: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网络并非获取“精神自由”和成功的唯一渠道。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才是最直接、最真诚、最有效的人际交往的方式。

3 结语

互联网的出现,网络的发展为人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对人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管理工作者,我们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导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网络造福于人类,网络道德教育任重道远。有人称健康的网络环境是“绿色网络”。网络文明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只有全社会携起手来,努力开辟一条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之路,才能为大学生打造一个“绿色网络空间”[9]。研究信息环境中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在信息环境中,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的阵地,只有从思想上和工作上重视网络道德,才能引导大学生健康向上地发展。

[1] 陈木龙.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求实,2011;(2):195~7.

[2] 段素芳.谈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J].前沿,2003;(8),66~7.

[3] 徐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J].教育管理研究,2011;(21):44.

[4]刘羽平,何跃飞.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优化路径探讨[J].世界家苑,2011;(1):91-3.

[5] 皮立农,李素清.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及教育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8):139~40.

[6] 冯明磊,宋海南,李帅三.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8):102~3.

[7] 屈善孝.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l0;11,94~5.

[8] 杨兴. “e时代”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5):199~200.

[9] 冯明磊,宋海南,李帅三. 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8):102~3.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0.146

蒋伟(1982- ),男,江苏南通人,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研究。

张弦(1984-),女,江苏宿迁人,从事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大学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