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2-01-27侯佳路胡晓凤孙昱
侯佳路 胡晓凤 孙昱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 100024
关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侯佳路 胡晓凤 孙昱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 100024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动态完善。本文就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体系的立体化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度的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高职;精品课程;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制度保障;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规划组织的、旨在提升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的标志性工作。自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院各级领导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领导和组织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各类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理念的创新,并增加经费的投入,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保障。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精品课程建设的优劣,体现着一所院校优质教学资源的丰厚程度。同时,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头作用,又能够有效地激励其它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1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特点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将教学理念、教学实践、师资队伍、制度保障等要素集合为一体,是一个动态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尤其是高职计算机类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行业内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做到不断更新、充实、完善,保持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
2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体系的立体化
所谓课程体系的立体化,包含了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教学环境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立体化等多种因素的融合,只有改变了以往落后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教学体系的立体化。
首先,教师要通过行业实践、新技术培训等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的发展动向,吸取行业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新成果转化为新的教学内容、编写新的案例教材,使课程教学不断丰富,让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到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实现教学内容的立体化。
其次,要将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逐渐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方法转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发式地进行学习和课程实践,令其由被动填鸭式接受,转变为主动要求进步。还有,要将过去以单一教材为教学内容,逐渐向以结合立体化的案例教材、网络教学、创新实践等元素为一体的,开放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提高巩固,在课下也能够主动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求新、求变、求发展。这就要求学院和教师提供足够的参考资料、网络教学资源、开放式实训室环境,实现教学环境的立体化。
再次,要将以往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逐渐向为以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发展为目标的新模式转变。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所需的知识、概念之后,主要培养其技能实践、团队协作、求知创新的能力,注重其在日后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对于实践教学部分一定要精心设计。首要的任务,就是降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例,科学地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令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动手实践机会;而对于课程作业的内容方面,要减少基础操作类题目的比例,科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操作题目的比例,着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对课程作业的完成方面,进行必要的学生分组,上交后要进行学生自我打分、小组间打分、教师打分等多个环节,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实现教学模式的立体化。
3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师资队伍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若没有一支团结奉献、执著热情、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那么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失去了根基。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精神等决定着整个课程建设的质量与水平。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有别于本科院校的“学科型”教育。高职院校课程的培养目标,着重强调的是应用性和职业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具备“双师素质”。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要求该教师首先是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具备基本的理论教学的素质,同时,该教师还要持有行业承认的资格证书,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组建一支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生命源泉。师资队伍中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都要合理,只有具备了合理的结构,才能够发挥出有经验的老教师带领年轻教师,而年轻教师以创新思维影响老教师的积极的化学反应,实现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的立体化。师资队伍之间的团结协作,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阶梯,若只有个别教师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完成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的,只有大家分工协作,积极配合,发挥出每个成员的优势,才能整体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目标。
4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制度的保障
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中,牵扯到的各方面因素很多,需要的建设资金也较大,仅仅依靠师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依赖国家、学院、企业等各个方面的支持。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的程序,总体来说,只要教师具备高校教师证和相关行业的资格证书,即可认定为具备“双师素质”。目前来说,“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在逐年增多,而在真正意义上能够胜任双师工作的教师数量却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是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第一方面,双师类培训,涉及的内容不够全面、不够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质量难以保证。第二方面,很多优秀的行业培训,通常费用比较高,紧靠普通教师的收入,难以支撑。这就需要国家适当提高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尤其是青年教工的收入水平,使其除了应付生计之外,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自我提升,另外,也需要学院加大对教职工培训费用的报销力度,尽量减轻教工额外负担。第三方面,普通教师参与双师证书的培训,大多是牺牲假期时间进行的,因为日常教学工作和培训通常不可能同时进行,否则会影响正常工作。而参与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人数通常比较少,因此普通教师也很难真正地深入到行业一线。这就需要学院增强对于教师的挂职锻炼的人数和力度,需要企业各界的大力支持,使普通教师也能够深入企业一线工作,同时又不会影响到日常教学。另外,学院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改变以往的干与不干差不多,干多干少没区别的状态,使教师能够从被动变主动,真正投入到课程建设中来。只有从制度上进行完善,保障教师的利益,减轻其生活的压力,刺激教师的干劲,才能让教师真正地把教育当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完成,而不是仅仅当做一个谋生吃饭的手段去敷衍。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学院的教学资源、育人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做好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实践、积累,才能确保学院的教学改革工程取得更大的成效。
[1]刘建新.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1(3).
[2]刘伯康.关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3).
侯佳路,女,硕士,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
胡晓凤,男,硕士,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
孙 昱,男,硕士,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