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科学实验研究中的人文精神
2012-01-27张媛媛
张媛媛
宁波大学信息学院
简析科学实验研究中的人文精神
张媛媛
宁波大学信息学院
人文精神(HumanitiSes pirit)是哲学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精神。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现实的、实践的、科学的基础上研究了人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对人文精神提出了更为科学和现代的解释。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阐述人文精神及其在科学实验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关系,并提出如何在科学研究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科学实验研究;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本主义范畴的一种哲学精神。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人文主义思想的雏形,提出了“天不可信”、“敬天爱民”等早期哲学思想,春秋时期的孔子是我国早期的人文精神的实践者,提出了“仁”、“礼乐并举”等人文思想。人文精神集中关注人的存在价值、理想追求和人格发展,维护和肯定人的尊严,珍视人类的各种精神文明结晶,宣扬一种仁慈和理性的哲学观和价值观。人文精神是哲学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精神,它不仅代表了人类对自我全面和自由发展的追求,更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维护和关切。人文精神不仅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科学研究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下面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关系及它在科学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是整个哲学思想发展的孕育结果,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人文精神的本质内容进行了更为合理的归纳,并从科学的角度对人的全面发展、价值观、人类和社会的关系做出解释。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注重以人为本,认为人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也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主动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倡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再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紧密相关,两者是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关系,这在科学实验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精神是注重创新、务实、求实求真的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精神去开拓进取,同时也需要人文精神对社会实践进行思想指导,这两种精神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但是在本质上是相互融合和渗透的。当今的物质文明建设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但同时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对科学研究造成很大的冲击,这势必会对现代化建设带来在很大影响。所以只有在科学研究中坚持人文精神,才能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导研究和实践工作,才能使社会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科学工作者是科学实验研究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是生产力进步的推动者,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严谨的科学精神,也需要有理性的人文精神作为思想导向,从而才能更好地探索真理和发现客观规律。下面从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理念出发,阐述在科学研究中如何发扬人文精神的作用:
①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里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主动地去发现自然规律和自觉地进行科学实践的能力。实验研究过程往往是枯燥和漫长的,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导致实验过程中时常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要善于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揭示客观规律,并真正地在科学研究中有所发现。此外,科研人员应立足于实践,通过自己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设计合乎逻辑的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际结果调整研究方案,切勿纸上谈兵。
② 科研人员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由于国家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和科研成果的奖励,一些科研人员开始盲目追求论文的数量,或者为了个人的利益去申报项目,导致真正花在科学研究的时间越来越少,也助长了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出现了一些诸如论文造假和学术腐败等现象。这样时间一长,无疑对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科研人员不能只关心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和个人的报酬,应该更多地投入到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调整正确的科研价值观,脚踏实地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③ 要努力促进科研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能力、智力、个性、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科技发展应与人的自我发展结合起来,尤其是科研人员的各方面能力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在专业素质方面,科研人员应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在处理社会关系方面,应引导科研人员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方面,应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个人的科学道德修养。
综述所述,人文精神不仅是文化进步的导向和支撑,也是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柱。在科学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才能更好地探求科学问题的本质,才能完善人们对科学、精神和价值的追求,深化科学发展的内涵,巩固科技成果。弘扬人文精神,也有利于调动科学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科研人员的潜能素质,更好地投身到科学的实践中去。
[1]陈力军,张学军.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2]何建华.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03)
[3]袁豪.简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法制与社会,2007,(01)
[4]张燕!.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J].云南社会科学,2007,(04)
[5]胡晓鹤.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求实,2003,(S2)
[6]高娜.关于人文精神基本内涵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05)
[7]赵冬梅.加强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6,(04)
[8]仇金标.科学的命运,人的命运——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2,(02)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