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2012-01-27张大磊
张大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张大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互动,有助于使学生达到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全面升华,大学教师应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用特色吸引学生,增强鼓励,在互动中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互动教学;教学改革;大学课堂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指明了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课堂教学是最核心的环节,它不仅要实现各专业、各门课程自身内含着的科学素质教育,而且也要结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具体来说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激发学生的思维,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1]。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成为单纯的知识传递者,更要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师 “教”的作用和学生“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互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养成, 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把握良好的社会交往技巧, 并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使学生达到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全面升华,因此有必要对此类教学方法加以研究和完善。
1 互动教学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通常有被动接受和主动发现两种形式。作为学生,这两种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然而,就中国以往的教育模式而言,通常过分重视被动掌握与接受,而对于自我发现探索能力的培养往往被抛之脑后。进而使得中国教育模式下的学生通常具有善于背诵、善于考试、善于模仿,但不善于从事原创性、探索性工作的通病。目前,大学传统的课堂多以“满堂灌”、“保姆式”的教学方式为主[2],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也养成了被动地“聆听”、“笔记”、“考试”的知识存储模式,形成了上课“记笔记”、考试前“背笔记”、课后“忘笔记”的局面。这种局面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使得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被狭小的思维空间锁闭。要扭转这种不利的发展局面,必须要求每一位高校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作出转变,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转变的第一步,就要改变前面提到的 “满堂灌”、“保姆式”的教学方式,建立起互动的“探讨”机制。要针对现有教材深入挖掘,选择能够进行互动探讨的“问题”,只有师生平等的针对“问题”予以“探讨”,才能完成“智”与“智”的撞击,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其次,要通过互动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必伴随着其自信心的增强,也会使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动力,引领其素质的全面提升。此外,在加强互动的同时,可以了解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便于获得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水平,也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授策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或参加动手实践、调查探究,并能通过交流辩论、合作等多种方式掌握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做到真正的授之于“渔”。
2 利用互动教学方法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
2.1 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合理提出“问题”
教师要想在课堂中抓住学生,增强互动效应,一方面要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体系的关联,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要通过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 预设合理的“问题”。“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先决条件。要确保互动式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以上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了解知识结构是基础,若没有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了解,教师与学生就无法找到知识交集,也就不能提出能引发共鸣的“问题”。而如果问题生僻,学生难以应对,最终形成老师单一的自问自答,互动就无法开展,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热情都会受到抑制。把互动问题控制在中等难度, 因为中等偏难的任务比简单的任务对动机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2];而对一些存在一定难度的互动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有所准备。这些重难点对学生素质能力的生成有巨大的促进作为。教师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对重点、难点予以把握,使选择的互动问题具有代表性,并采用多种手段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使学员在思考中锻炼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在其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进取之心根植于学生的意识,促进其离开校园后仍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
2.2 用特色吸引学生,增强其自主能力
吸引学生注意是进行课堂互动的保障。教师要想将学生吸引到自己的教学氛围之中,在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应当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精心设计属于自己的教学言语和肢体语言, 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引发学生的注意。教学言语在严谨有条理的基础上,应注意通俗且幽默生动,富有节奏感。还可以把学生感受性较高的信息引入自己的讲述过程中,比如使用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具有趣味性和幽默感的小故事,名人逸事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关信息的强度、新异性、对比关系和运动特点的精心设计,持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同时,作为实践与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成长的关键在于自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发展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教会学生有个性地认识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个性特长。
2.3 互动中加强鼓励,增强学生自信
在完成前面两项工作,达到互动效果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参与互动的行为提供明确的反馈信息。反馈必须要及时、明确,比如教师的点头、微笑以及口头表扬等都可以作为反馈信息。这类反馈信息会明显的提高学生的自信,也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加入到互动中来。而针对有一定难度的互动问题,更要以鼓励的语言,合理的分析引导学生,要让学生在受到学习困难后,能够自我鼓励,自我调控,逐渐养成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毅力。教师要创设创造的情境,让学生大胆猜测并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2.4 在互动中加强德育教育
教学的主要目标,除了传授知识外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教书”同“育人”必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空间[3]。把育人策略穿插进互动过程中,不采用单一的“教说式”“批评教育”的讲述,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厌烦情绪。要做到互动中的育人,首先要构建恰当的氛围。恰当的氛围能给学生以道德情绪的感染,从而使学生自发的萌生道德需求[4]。其次,要准确的挖掘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的 “德育因素”。在良好氛围铺垫的前提下,以轻松的“点睛”语言将“德育因素”予以展现和概括,使学生能够在心理上坦然接受教育;最后,还是要注意学生的特点,注意育人的针对性,找准最佳结合点。只有把握好了学生的需求,实事求是的引导学生的思想,才能达到规范学生行为,提升其全面素质的目的。
3 总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既需要其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合理的引导。高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将提升学生素质纳入教学理念中。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中走出来,抛弃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展开,师生共同探讨,互相启发和提高。互动教学模式只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愿每一位致力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教师们能在探讨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共同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1]赵坤,宋岩,程萍.促进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因素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3(2):76-78
[2]刘尧, 戴海燕.课堂师生互动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10, 6: 66-69
[3]孙亚玲.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 41-43.
[4]丁宏术.大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6:79-82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0.128
张大磊,男,山东省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从事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