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合理定位提升医学专业竞争力

2012-01-27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24期
关键词:医学生竞争力设置

马 杰

1.吉林医药学院物理教研室,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2.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一个专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就业率是一个评价标准。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1个学科中,医学专业就业率仅为31.01%,是所有专业中就业最差的[1]。

一方面是医学专业就业率低,另一方面是南方部分经济较发达城市医科院校招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2010年在广东省理科类招生的15所独立建制医科院校,有10所在第一志愿组投档招不满人,在文科类招生的2所医科院校亦全部“断档”。在医科类院校享有盛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计划在广东招收10名理科生,但第一次投档数只有4人。天津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等众多国内知名医学院校2010年均“断档”。

招生难的原因很多,如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医务人员得不到相应尊重,安全感降低, 中国基层缺医少药严重,社区医疗中心待遇改善没有达到预期,难以留住大学毕业生等等。另外, 据统计,仅2010年全国医学类毕业生就达到了119万。近些年的高校扩招和医学专业的持续热门也使得医学生数量迅速增长, 再加上医学的专业性较强,决定其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高考生在医学生就业难和就业饱和的预期下也纷纷放弃报考医学类专业。

虽然造成医学生就业难、招生难的原因多方面,而医学生本身的就业竞争力不足,是导致医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招生难的间接因素。就业竞争力是择业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它是一种相对指标,必须通过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体现出来。所以医学生就业的好坏与自身的竞争力强弱有直接的关系。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等方面。而提高医学专业的竞争力是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专业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等院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高等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程度如何,始终要通过所设置的专业及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体现出来[2]。

提高医学专业竞争力,要求医学高校对自身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而进行科学定位的原则可总结为六个字“因时、因地、因校”。

目前,各所高校在定位问题上近乎千篇一律,口号喊得震天响,动辄就是“争创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高校”,完全不顾及自身的实力和条件。定位高,专业设置上势必要随之做出调整,一窝蜂般上热门专业,没有师资就逼着老师现学现卖,老师课前备课掌握一点皮毛,就仓促走上讲台,课堂上学生听得云山雾罩,课后学校也不能提供对口的实践基地供学生实践。学生考试时照本宣科答个六七十分应付了事,几年下来学了个稀里糊涂,毕业后进了用人单位一实习就手足无措,无法满足各医疗机构的要求。一个对自身定位不准确的高校,其专业设置必然是盲从、错误的,当然也就缺乏生命力、竞争力。医学专业要提高专业竞争力要遵循“因校”原则,要对学校自身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在科学分析高校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学校本身在整个医学高教系统中的位置。定位的关键在于合理地选择自己的发展空间,确定发展目标。要有前瞻性,但又不可冒进,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立足当前。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有教学条件、有师资力量的热门专业要上,并且要不断地通过引进人才,交流学习,补充教学资源等种种举措使自己的专业能够脱颖而出,对那些虽然很热,但学校尚不具备基本条件的要慎上、缓上。

实际上,尽管同属医学专业,但各个高校的具体办学条件、学科基础、学校理念和所处环境都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比如服务经济建设的领域不同、服务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存在差异,学科专业结构的组成不同、培养目标不同等等。教高〔2007〕1号和2号文件提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上,要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高等教育反过来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说,医学专业设置和培养既要考虑“因时”原则,要适应时代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同时又要考虑“因地”原则,要满足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省属地方医学院校和部属医学院校在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上应该有很大的不同。地方高校大都在中小城市,学校的发展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不同级别的医学高校服务地域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学生的就业范围不同,在专业设置上也应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走“立足地方、依托地方和服务地方”之路,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对人才结构的要求。比如有些地方高校所在的省份药厂林立,相应地这些地方高校就应该多设立一些药学专业,而对社区医疗相对落后的省份,所在地的医学高校就应该多培养一些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可以弥补社区医疗人员的不足。而全国知名的医学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则可以分布得更广泛一些,课程设置上也可以更深入一些,适当多培养一些复合型人才。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论证,使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为地方医药产业的发展、医疗机构职能提供所需的人才。这既体现了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又可避免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

结合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对学校进行科学定位有助于学校在专业设置中争取主动权,提升医学专业竞争力。科学合理的定位可以使高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做到扬长避短,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优势。医学高校要提升专业竞争力,就要充分整合自身的外部和内部资源,科学地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实力,找准角色定位,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和发展要求,优化结构,形成一个独特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提高医学专业竞争力,提高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

[1]柳絮.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嬗变与改革[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8

[2]包 镕 .地方高校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措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8,01

猜你喜欢

医学生竞争力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