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2012-01-27王燕
王 燕
广东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王 燕
广东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绝大多数都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注重应用性的、尚在探索中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文中初步探讨了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以及地方高校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性,提出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如何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地方高等院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也是地方高等院校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优化内部结构,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
1 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所从事的专业生产和专业实践相结合,并将知识和技能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效益,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均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或技术人才。与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不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教育模式已不再是单纯以知识理论掌握的多少作为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反馈来进行检验,即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备与相关职业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应用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精神为灵魂的培养理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
2 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既为地方高校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加剧了高校之间对有限办学资源的激烈竞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层定位日益规范和明确,不同层次的大学有不同的服务范围和发展空间,与重点大学相比较,地方本科院校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和投入,以人才支持、知识贡献、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社会服务和人才和智力支撑为己任。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必须要在整个高等教育的体系中找准自身的定位,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规律的要求和自身的条件进行定位,即依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职能,明确学校是建设“应用型大学”还是建设“研究型大学”,依据定位办出自身的特色。目前来看,定位趋同和缺乏特色是大部分高校在发展定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高校自身没有找准发展方向,跟风定位趋向一致;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没有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个高校明确定位,起到对培养目标和教育资源宏观调控的作用,结果导致定位不同的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发展途径等方面却大多相类似,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结果的偏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困难问题,在理性判断和现实主义的引导下,就业前景的优劣无疑成为家长和学生选择学校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那些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获得岗位的高校将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因此,地方高校立足本地经济社会的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和输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和保证就业率和就业水平就成为当前地方高校发展的首要问题,这也是地方高校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在教育领域激烈竞争中的一种必然策略选择,[2]是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发展机遇。
3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3.1 立足自身实际,明确应用型高校定位
现代大学确立了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要务。地方高校应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认识自身的办学实力、发展方向并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类型、层次定位,合理配置有限的教学资源,这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最重要的前提。
3.2 加大专业调整力度,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
地方高校要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并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在专业设置前进行认真调研,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明确所设置专业的发展前景。此外,还要把握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之间的关系,注重专业和学科之间的融合,使培养的学生既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又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变化。同时,必须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建立灵活主动的专业优化机制,不断进行专业调整。[3]
3.3 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入手,通过教学方法和考试内容等多方面的改革,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如优化课程结构,补充相关专业前沿领域的教学内容,增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使学生接受相关专业的最新知识并掌握如何实践运用,实现专业技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如增加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基地”、“政-企-校”三方的“联合培养”、社会或企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大学科技园实训”、“本科特色专业创新班”、“2+1硕士生班或2+2本科生班”合作培养、“创新创业基地”等人才培养模式。
3.4 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深厚,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教师队伍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决定了对“应用型”教师队伍的特殊要求,除了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备理论功底深厚、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应用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特有的素质。因此,要在学校层面出台规范文件和配套政策,从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年终考核等方面入手,鼓励教师面向基层,到企业开展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运用提升。同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将具有较高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企业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到高校师资队伍中,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作为高校兼职教师,以传、帮、带的形式向师生传授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研究成果,更便捷地掌握最新前沿专业动态,更新知识结构。
3.5 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平台
目前,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平台。地方高校根据自身条件,从人才培养的多个环节入手,结合企业需求,选择采用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同组建校级就业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或学术讲座、建立本科生双导师制、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由企业设定等多种形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社会和企业急需开发的项目中寻找课题和经费,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和研究条件,主动与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建立高科技创新平台,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指导和带领学生参与到项目中,以此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
总之,地方高校应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探索,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实现内涵建设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应用型高校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1]刘焕阳,韩延伦,张峰.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2]陈晔,林铿,孙忠梅.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2,(04)
[3]赵巧,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4)
[4]王青霞,赵会茹.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paths are discussed of Local university
Wang Yan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9.089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校与政府共同建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的研究,编号为11JGB125061
王燕(1962.11-),女,汉族,安徽郎溪人,广东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AbstractThe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school idea most are located in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in our country,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a kind of concentration on application,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new personnel training mod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pplied talents and local university application talents of the necessity of the local university, put forward to the path of the application talents.
KeywordsLocal university; Appl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