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市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2-01-27黄伟峰邓奕球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9期
关键词:污染物应急事故

黄伟峰 邓奕球

东莞市环保监测站,广东 东莞 523000

东莞市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黄伟峰 邓奕球

东莞市环保监测站,广东 东莞 523000

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随着工农业的发展而逐年增加,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频频发生,这其中以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共同导致的环境问题最为突出。为了防范上述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环境应急检测在事前预防,事中检测,事后恢复等各个环节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应急监测已成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环境应急检测在防范污染事故中的重要性,所以学者有必要去分析和研究环境应急检测的现状,现存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环境应急监测;环境监测;应急标准

1 东莞市环境应急检测实际工作现状和问题

东莞市于2002年成立了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制定了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开展了一些应急检测的科研开发工作。并配有一定的应急检测仪器。比如应急检测车,应急检测管,快速测定仪,便携式有机物分析仪等。通过这些仪器可应急监测部分发生的污染事故,以便于更高效的处置污染事故。也进行了多次环境应急监测演习,为实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由于此项工作我国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很多方面无统一的标准规范提供指导和参考,受到上述种种制约,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东莞市的环境应急检测还有很多问题。

1.1 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

环境领域是一个涵盖多个学科的综合领域,涉及的交叉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管理以及电子信息等。所以当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时候,环境应急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各个学科的综合知识。但当前,环境应急检测规范,技术指南和工作手册缺乏统一性,检测技术规范不是基于应急检测制定的,而是基于环境质量监测和工业污染检测指定的。所以可想而知,这套检测技术规范并不适用于应急监测。例如国家标准和广东省地方标准目前明确规定的只有涉及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苯乙烯等个别有机物的排放标准,对于存在于此世上的千万种其它有机物,却都没有明确的监测规范、排放标准或质量标准。当一些法规上没有的污染物出现时,应急检测就无法选择正确的应急监测仪器,相应的分析方法和达标评价也就无法确定。在分析采样,数据取舍和布点应急监测时,只能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现有的检测规范,这样的检测方法会带有检测人员的主观性,从而影响了应急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一些技术指南(不完备典型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影响范围预测,现场处置方案等)和指导手册的不完整,致使基层环保部门无法科学有效的紧急处置环境事故现场。对于污染物达到什么程度的浓度才算达标,才对人体、环境没有影响,也没有评价依据,只能求助上级部门,不能自己制定处置方案,必须等待环境专家的指示,这些使得应急监测的工作时间大大延长了,环境应急也错过了最佳时机。

1.2 难以提高应急监测的时效性

环境应急监测不同于消防救火,即时制定了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及时启动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程序,在最短时间内赶赴到现场,还不一定能马上提出减轻危害的技术措施,进行解救工作。还需要通过某些仪器、手段及一定的时间来调查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污染情况。为了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查询和判断其理化特性、毒性以及可能的危害程度等。要在环境污染事故的现场监测布点、采样及分析化验工作,而这一系列的工作的时效性,跟工作人员的应急知识、操作技能,以及仪器的性能都有相当大的关系。

应急监测实际工作中发现,环境监测人员的检测水平不尽如人意,不能够准确预测和判断突发性污染事故,由于缺乏应变和临战经验,使得应急监测出现检测的盲目性和力不从心的情况。虽已购置环境检测应急设备,但安全防护设备的缺乏,以及检测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和使用仪器,这些都导致了检测人员面对突发污染事故时,无法快速做出反应。

1.3 需提高应急检测硬件设施的质量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问题,国外和我国实验室分析水平都远远高于我国当前的应急检测系统的仪器设备。检测管的使用还不能达到一定水平,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太少,用于污染物定量成分分析的色谱和质谱种类不足,这些都影响了应急监测和分析多种环境下的各种基体污染物,由于市场上更新了一些快速检测仪器,上述状况在近两年有所改观,但是这些快速检测仪由于没有市场准入制度,技术规范和国家的强制检定规范,所以在质量上参差不齐。不但如此,市场服务也不规范,准确性和稳定性也有差异,使得使用者在选择和使用上存在困难。

2 解决的方法策略

2.1 应急标准和规范要尽早制定和统一

国家环保部出台的最新应急监测技术规范要及时查新外,对于有能力、有技术的省市,可累积经验,开展课题研究,为了制定出能满足应急检测要求且操作性强的地方应急标准和技术规范,对于各级检测工作者的意见要广发征求。

2.2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培训

作为边缘学科,环境科学所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气象,危险品安全管理,各种化学品的相互反应甚至河流与劳动保护等各个方面都可能污染环境,并造成一定的严重后果。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必须要加强,各级监管部门不但要培训环境检测技术,还要在多方面多角度学习行业相关知识。其中培训的内容包括环境化学、环境安全、危险品管理等,为了加强应急演练工作开展的多样性,要实战演练多类型的环境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演练根据污染事件性质与类型的不同,组织的类型与形式也要随之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演练预案,培养队伍,磨合机制,准确的在突发污染事故中判断污染物类型,从而加强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实战检测的能力和水平。以便于更快速的解决由于知识面窄和行业跨度大等因素拖延环境污染事件处置进程的问题。

2.3 结合专家远程指导和自己解决办法来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危险化学品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多到环境主管部门无法对其全面了解与掌握。环境管理人员为了能在污染突发事故发生的时候与各部门(气象,水利,劳动安全,技术监督,消防,卫生)互通信息,协同作战,技术互通,必须加强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力度。这样才能及时理清污染事故的性质与现状,并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指导公众做好防护工作。或者与相关专家通过电话或网络沟通,依靠专家的远程协助,去处置环境和污染事故。

2.4 快速监测和实验室内分析化验相互补充

在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过程中,快速监测仪器的使用为事故的处理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支持。由于快速监测设备自身的局限性,多为半定量或近似定量的方法,其测量误差一般较大。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使事故的处理更加精确,更有针对性,验证处理方案的合理性,实验室内分析化验仍然是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中的重要手段。

2.5 加强全过程的监测质控

应急监测数据既是应急监测工作的成果,又是应急监测工作的生命,确保数据准确、客观、公正,就必须大力加强应急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一方面,对于现场质控手段要不断强化,对应急监测的现场监测工作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保证应急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有机结合实验室内各种成数的质控手段,对实验室分析全过程进行控制,灵活应用,合理安排,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除常规质控手段外,无论在现场监测中还是对实验室内分析化验,都可采取现场质控方式,由质控人员全程监督现场检测采样和分析化验的过程,如有发现问题,即能及时反馈和处理。

应急监测是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提高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处理处置的应变能力,达到快速、准确、稳定的应急监测要求,建立一支反应快速、监测及时、准确的应急监测队伍,来为决策者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持的需求十分迫切。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9.007

猜你喜欢

污染物应急事故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学中文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