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究
2012-01-27沈宁
沈 宁
江汉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16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究
沈 宁
江汉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1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措施。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任务驱动;实例教学
随着计算机不断普及,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然而就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谈几点看法。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
1.1 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高职教育中的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1]。
1.2 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化
我国中小学信息课基本普及, 大多数学生入学前已有计算机基础。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总体上说,来自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大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差距较大。高职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上有着不同的起点,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本身有基础,上初中或高中时学习过计算机基本操作,但是技术上不成熟;家里有电脑,经常去网吧上网,只对上网、游戏感兴趣;没有基础,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没有任何电脑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1.3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相对落后
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上对所有学生定位都是一致的,主要是计算机的基本使用,包括基本硬件和软件知识、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OFFICE 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方面的基础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未能及时跟上社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需求,部分内容的陈旧容易导致已有一定计算机使用技能的学生
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感觉在课堂上学不到新知识,产生厌学情绪。大部分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每周两次课,一次理论课,一次上机课。由于课时少, 教学内容多,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教师采取“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方法。
2 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措施
2.1 实施分层次教学
目前我国中小学已全面普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各地教学要求不同和经济条件不均衡以及学生个体兴趣的差异,导致高校新生入校时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参差不齐。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一点,进而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比如说教师在第一次接触新班级的时候,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调查,考查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水平,将学生分为零基础和有基础两类。教学时对两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有基础的学生,有部分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学过的。为这类学生只需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指定任务复习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达到进一步提高的目的。对于零基础的学生,采取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按照“演示授课→练习理解→巩固练习→运用→检查”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的引导,
2.2 重视协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协作学习不仅有助于营造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活动是协作学习中主要的学习活动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小组人数一般以3~4人为宜[2]。比如教师在讲授操作技能时,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无法一一指导和检查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时可以采取协作学习的方法。先进行合理的分组。每组选派一名有基础的学生担任组长,在上机练习过程中由组长对组员进行简单的指导、检查作业。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查、监督、指导,必要时还要介入活动,给予总体的认同与支持,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困难,或当发现某些学生的操作不正确或操作或操作过程较繁琐时,给予及时的干预和引导。合理的分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2.3 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实现角色转变,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通过实例教学可将相关的知识点有效穿插于教学过程,即用案例覆盖一些知识点。
教师先采取实例教学将相关的知识点穿插讲解,接着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知识。任务驱动有很强的目标性和实践性。这种教学方式,是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2.4 转变考核方式
传统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考核方式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忽视了操作技能的考核。而高职教育着重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故应该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最后学生的成绩应该由平时成绩、课堂考勤、平时课堂及课后作业、期末上机,理论考试等几个方面共同组成。
3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对从事计算机教学事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才能逐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才能真正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质量,为国家培养出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1]刘俭云.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大众科技,2007,100(12):152-153.
[2]李广凤.交互式教学原则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8):60-62.
[3]黄蓉芳.案例教学法在“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评论,2009(1):85-87.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9.081
沈宁,女,江苏太仓人,出生年月:1981.9,学历:硕士,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