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科技创新的规律、意义与发展路径
2012-01-27宋建忠南京市下关区科技局南京市下关区知识产权局江苏南京210011
宋建忠 1.南京市下关区科技局;2.南京市下关区知识产权局,江苏 南京 210011
初论科技创新的规律、意义与发展路径
宋建忠1,21.南京市下关区科技局;2.南京市下关区知识产权局,江苏 南京 210011
科技创新是当前很热门的话题,但同时也是一个古老永恒的话题。本文拟从科技创新的一般规律、时代意义和发展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粗浅探讨。
1、一般规律
从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往往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最终得以集中体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多角度地理解其发展规律。
1.1 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科技创新是在认识本质和规律基础上的突破和飞跃。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直到创造出新的知识、方法和理论,或推出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的范畴。但我们注意到,科技创新有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政府层面比较注重关键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以调整经济结构,取得发展的比较优势;高校院所层面更加注重新的方法、知识和理论的产生,技术研究水平的高低和论文发表数量;企业层面则侧重于推出新技术、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是推进科技创新的不同价值取向和视角。
1.2 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角度看,民族文化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土壤。民族文化本没有好坏之分,但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同,包容程度也不同,其发展结果也自然不同,进而影响到一个民族创新发展的环境建构。从美利坚民族、以色列民族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对比中可以看出,对诸如“鼓励创新”、“追求个人成就”、“允许失败”等方面,中外民族文化的看法差异相当大,理解与包容的程度也不相同,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氛围和环境。
1.3 从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角度看,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和决定性因素。美国、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注重服务经济发展,注重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推进企业技术革新,推出高技术产品满足市场,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我们通常注重理论和技术的先进水平、世界领先程度和论文发表数量,忽视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应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没有把科技发展当作战略性事业来统筹考虑。
1.4 从科技与统治阶级互动的角度看,科技创新离不开后者的有力支持。科技创新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能否顺应时代需要,能否获得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持续支持。以日本为例,从派遣遣唐使、到幕府时期的革新、到明治维新、再到战后重建,日本的创新发展都得到了当时的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不仅在知识和技术层面介绍引进,而且在思想和制度层面介绍引进,还获得了民众的理解支持,为科技创新创造了好的氛围。
1.5 从科技发展历史的角度看,科技创新中心变动影响了历史大国地位的确立。在相当长时间内的农业社会中,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希腊等曾经是科技创新的中心。但进入工业社会后,科学技术中心开始转移到欧洲和北美:1540~1610年科学技术中心在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意大利,意大利摆脱了宗教的枷锁,发展成为一个强国;1660~1730年在工业革命兴起的英国,英国逐步发展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1770~1830年在启蒙运动兴起的法国,为拿破仑帝国的造就奠定了基础;1830~1920年在新兴工业国德国,德国实现南北统一,成为欧洲第二大经济体。1920年到现在,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转移到美国,美国一直保持着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这些说明了,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确立和转移,也揭示了大国之间地位与实力的变迁。
2、时代意义
当前,科技创新之所以热度不减,有其历史必然性,具体说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
2.1 大国之间相互竞争的必然要求。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都是国家之间竞争的必然领域,尤其是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综合国力竞争的主动权。发达国家正是凭借“科技创新”这一杀手锏,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2 产业竞争和企业竞争的必然要求。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面临着关键和核心产业的竞争,都想占据产业链上游,从源头进行产业控制。企业之间从传统的面向顾客,比服务、比质量、比环境,到依靠科技创新直接与企业竞争,甚至是消灭竞争对手,从而实现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润。要实现这些目标,科技创新必然是其首选。
2.3 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从国内看,发展经济我们靠的是固定投资、出口拉动、国内需求等“三驾马车”,在当前国内需求低迷、出口受到影响、固定投资效益不高的情况下,只有走科技创新之路,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2.4 地区实现率先发展的必然要求。就江苏省而言,要想实现地区率先发展,就必须启动科技创新。2009年开始,江苏省相继开展了创新型省份建设、创新驱动战略、知识产权战略、软件名城、中国人才与科技名城建设等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根本目的就是,率先启动科技创新,推动进入“三个发展”良性发展道路。
3、发展路径
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创新文化、机制体制、科技载体、人才激励、产业引导、创业服务、科技金融等方面统筹规划。具体实施起来,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
3.1 政府层面,要发挥主导、引领和推动作用。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3.1.1 营造科技创新文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侵权不假冒,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守法诚信的科技创新文化。这是科技创新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国际惯例。
3.1.2 研究科技产业定位。立足高端和未来重点产业,对科技产业进行整体规划,防止本地区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3.1.3 建设科技创新载体。建立专业化的、有特色的科技孵化器,组建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为科技企业提供共性和个性化的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3.1.4 创新机制体制。在运行机制、人才政策、产业引导、金融服务等方面制定政策,实践中加以很好地贯彻落实,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和工作倒逼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3.2 企业层面,要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科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点,要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积极利用当前有利的时机、资源和政策优势,推动本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激发国有科技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发挥国有科技企业的资本和人才优势,转变观念,重视创新,加快发展,实现转型。鼓励科技企业和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互动共赢。
3.3 人才层面,要发挥科技创新关键作用。创造一定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善于破除“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建立起创新激励机制,让企业科技人才的智慧、才干和能量尽量发挥与释放出来,实现创新价值与自我价值同步。鼓励高校科技人才,带技术带项目投入创新创业,逐步创造条件,把他们培育成为有创新能力、有国际视野、有社会责任感的科技创业家。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4.083
宋建忠,下关区科技局、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通联地址:中山北路540号下关区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