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唐崇儒之风与南方白瓷、青白瓷的兴起
2012-01-27陈驰程幸
陈驰 程幸
(景德镇高等高专学校,江西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五代十国虽是战乱频繁时期,但在瓷业发展上仍取得一定成就。大致来看,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政权的五代为北方,南方则指十国。南唐是十国中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在南方拥有足以与北方五代相对抗的实力,经济文化一度颇为兴盛,其制瓷业亦呈现出窑火遍地之形势。长期以来,对南唐瓷业的研究少之又少,受到专家学者的严重忽视与低估,而实际上,南唐瓷业是由唐入宋的中国瓷业极重要的转折点,尤其是对南方瓷业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南唐首次实现了南方白瓷与青白瓷的生产,标志着南方瓷业新时代即将到来。南唐是一个崇儒之国,儒风极盛,而这成为南方白瓷与青白瓷兴起的最关键因素。
1 南唐崇儒之风与审美变迁概说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强盛的南方政权,其历经李昪、李璟、李煜三代,经济文化一度十分昌盛。在各国纷争、礼崩乐坏的战乱年代,中原文化与江南原有文化在位于南方地区的南唐相碰撞,成为南方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昌盛的南唐文化表现在各个领域,并显现其特有的文化特色,而崇儒之风是其显著的标志。
南唐崇儒之风大张于各个领域,重视科举、大兴学校即是其最重要的举措。隋唐时期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在南唐得到传承,在南方十国诸政权中处于领先地位。南唐开国之初即兴贡举之制,科举科目俱为儒家经典。通过科举,大量儒士得以充实进南唐统治阶层,从而强化了南唐以文治国的方略。南唐在各地兴办了大量学校,书院学馆遍布江南,唐末破坏殆尽的儒学之风在南唐得到空前发展。李昪在白鹿洞设立“庐山国学”,成为南唐儒学教育中心,后发展为白鹿洞书院,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此外,比较有名的还有福建蓝田书院、江西云阳书院、光禄书院、梧桐书院等等,培养了大批儒士。马令《南唐书》中记曰:“如韩熙载之不羁,江文蔚之高才,徐锴之典瞻,高越之华藻,潘佑之清逸,皆能擅价于一时;而徐铉、汤悦、张洎之徒,又足以争名于天下,其余落落,不可胜数。”南唐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即表现了诗文大家韩熙载的生活。
南唐崇儒之风的大兴首先是因为与南唐三主的个人性情爱好有关。三主均不失为仁义宽厚之君,性格儒雅、勤政爱民,对儒学与儒士的敬重是其共同特征,尤其是李煜,其本身即是极富天赋的儒学之士。其次,不断避乱南下的中原文士增强了南唐国儒学的力量,其中不乏饱学之士,形成了宠大的儒士群体。最后,江南历史悠久的佛学与玄学文化与儒学颇有相通之处,从而具备了儒学张扬的深厚土壤。
在一个弱肉强食,崇尚武功的时代,南唐崇儒之风如此之盛可谓颇为另类,也注定了其必然的悲剧结局。南唐末年,在宋兵与吴越兵的合攻下终至灭亡,但其所开创的江南儒学传统却得到继续发扬,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
2 南方白瓷、青白瓷兴起与发展概说
自东汉末年瓷器发明以后,中国在很长时期内以南方青瓷为主导,而至唐代时才形成所谓“南青北白”局面,即北方以白瓷为主流,南方以青瓷为主体,这既是由南北方不同的制瓷原料所决定的,更代表了南北方的文化差异。而至五代十国时期,虽然“南青北白”的瓷业生产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但是在南方却令人惊异地出现了白瓷与青白瓷生产,预示着南方青瓷系统为主导的局面即将被打破。
南方白瓷与青白瓷全部创烧于南唐国境内,主要分布于安徽繁昌窑和江西景德镇窑。南唐二陵是南唐二主李昪、李璟之墓,在其内发现的青白瓷一度被认为来自于北方邢窑系统。南唐《韩熙载夜宴图》中绘制了31件青白瓷,与宋初景德镇青白瓷极为相似,其来源一度令人费解。而随着对安徽繁昌窑考古的深入发展,二者青白瓷之来源亦得到合理解释,其均应来自于安徽繁昌窑及周边其他青白瓷窑址。繁昌青白瓷窑址主要分布于柯家冲与骆冲两处窑场,应是中国最早的青白瓷窑场。实际上,在繁昌窑附近还有泾县琴溪窑、芜湖县东门渡窑等一批发现有青白瓷的窑址,从而在南唐国都金陵附近形成了一个青白瓷窑群,其产量并不大,极可能仅为王公贵族所使用,因而,也极可能是南唐国“宣州官窑”特有的产品。
除青白瓷外,繁昌窑、泾县等皖南一带窑址亦产白瓷,白瓷为采用含铁量更少的瓷土所制。除皖南一带白瓷窑外,在江西一带亦有一批白瓷窑址,以景德镇白瓷窑最为著名,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南方最早生产白瓷的窑址,而随着皖南窑址白瓷的发现,南方白瓷的最早起源则需要重新加以探讨与论证。景德镇南唐时期白瓷与青瓷为同窑烧造,但并非各个青瓷窑均兼烧,事实上,大部分青瓷窑并不烧制新兴的白瓷,白瓷主要分布于湖田窑、白虎湾窑、黄泥头窑等。另外,江西赣南一些窑址亦发现有南唐时期白瓷,显示了白瓷影响面的扩大。
南唐时期瓷窑仍旧以青瓷生产为主流,而吴越国境内的越窑系亦保持其青瓷生产,因而南方地区以青瓷为主体的格局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但南唐青白瓷与白瓷的发明的确昭示了南方新的发展方向,显示着南方瓷业格局的未来走向。
3南唐崇儒之风对南方白瓷、青白瓷兴起的影响
唐代,南方士人多好品茶论禅,以如冰似玉之青瓷更益茶色而倍加推崇青瓷器具,北方士人则对类银似雪的白瓷更感兴趣,因而才形成“南青北白”之格局。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以后,北方士人不断南下,提出了新的审美需求,而作为南方最强盛的国度、高张中原正统儒家学说的南唐,成为北方士人最为集中的地带,因而,来自中原的儒士将北方士人的审美习尚带至南方,并不断施加其影响。如南唐最著名的儒家大士韩熙载即是来自于北方,《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大量青白瓷即表明了北方儒士带来的新的审美趣味。
从已有发现来看,青白瓷似乎只使用于宫廷之中,如“南唐二陵”中的青白瓷,《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青白瓷则有可能来自于宫廷的赏赐。白瓷则出现于普通民窑之中,表现繁昌窑在生产中可能将其中青白之色中挑选供宫廷使用。青白瓷在宫中的使用体现了南唐统治阶层南北儒学文化的混合。北方儒士带来了崇儒之风,并与南方已有儒学、玄学、佛学与道学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南北交融特色的新儒学,也使得其宫廷审美亦呈现南北交融的倾向。这样,纯白之色在宫廷中并不受待见,而白中带青色之瓷则倍受推崇,这一审美新倾向在宋代建立后遍及整个南方地区。
就景德镇以及赣南而言,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南唐国较偏远地带,因而其白瓷的生产表明新儒学审美趣味影响日益广泛,其所产不仅满足北方南下儒士,更主要地是满足南唐新兴儒士的审美需求。在宋灭南唐以后,南唐国境内的青瓷生产几乎立即戛然而止,则表明南唐青白瓷与白瓷的生产在整个南唐瓷业生产中虽然仅占很小的比例,但却是审美新方向,特别是其代表的北方统治阶层的需要。南唐灭亡后,在宋代重儒国策的影响下,青白瓷成为南北儒士皆喜爱的新型品种并得到特别关注与重视,从而一跃成为与原吴越国青瓷分庭抗礼的南方最大瓷系。
4 结语
在南唐崇儒之风的推动下,南方白瓷与青白瓷的首度创烧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与青瓷相比,其意义绝非仅是颜色的变化,而标志南方人群整个审美取向的变化。在宋代儒风更盛之际,青白瓷率先而出,跻身于南方瓷业的主流之中,从而一举打破了青瓷一统南方的局面,成为宋代瓷业百花齐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青白瓷亦使景德镇名扬天下,并继而在元代之后,以白瓷一统天下,成为天下瓷都,此虽为后话,却已在南唐时期见其端倪。
1何剑明.南唐崇儒之风与江南社会的文化变迁.历史教学,2003(10)
2王定璋.南唐三主的人品及政治.天府新论,2001(05)
3黄义军.唐宋之际南方的白瓷生产与青白瓷的产生.华夏考古,2008(01)
4翟艳艳.繁昌窑的兴衰.东南文化,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