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2012-01-27赵会林鲁新蕊樊祥船
赵会林,鲁新蕊,樊祥船
(1.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30012,长春)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势总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从平均5 000 m 以上逐渐递降至2 000 m 以下。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西藏土层较薄,植被生长条件相对较差且覆盖度低,加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西藏地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交错并存、水土流失复杂多样的水土流失特点。
1 水土流失现状
1.1 土壤侵蚀类型
西藏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根据水利部第2 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全区土壤侵蚀面积为1 亿252 万hm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风力侵蚀面积和冻融侵蚀面积分别为627 万、499 万和9 126 万hm2。冻融侵蚀是西藏水土流失的主要侵蚀类型,面积占全区总侵蚀面积的89.02%。
1.2 水土流失成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1.2.1 自然因素
1)降水。西藏降水量在区域分布上分配具有不平衡性,降水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藏东和藏南低海拔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 000 ~4 000 mm,局部降水量达到4 500 mm 左右,其他区域的降水量大多在300 ~600 mm 之间。降水主要集中在5—9 月,此时段也是水力侵蚀最为严重的时期。降水强度大且降水集中,山高坡陡,土层较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加上冰川融水形成大量地表径流,加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极易形成大面积的面蚀、滑坡和泥石流。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发泥石流,不仅会破坏土地,而且会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及公共设施,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2)大风。西藏大风主要集中在北纬32°线一带,从藏北至阿里地区、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脉之间山谷地带的藏西区域[1]。此区域大风时间达到100 ~200 d,最大风速超过40 m/s。大风主要发生在11 月到翌年5 月,风力侵蚀较严重。此区域干旱少雨,土质疏松,过度放牧又使植被覆盖度降低,松散的地表物质极易随大风发生移动形成风力侵蚀。风力侵蚀使地表物质流失,不但会降低土地的生产力,阻碍农牧业的发展,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空气,而且还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3)温度。西藏的气候总体上具有东南温暖湿润、西北严寒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从东南的10 ℃左右递减到西北的-2.8 ℃左右,尤其藏北区域,多年平均气温在-6 ℃以下,9 月到翌年5 月左右均为严寒期。藏北大部分时间天气寒冷、气温较低,表层土热量不断散失,地温不断下降,在表层土与岩石之间形成一层冻层并成为不透水层。解冻时表层水先融化,下层的冻土融化缓慢,水分不能下渗,势必产生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2],形成冻融侵蚀。
4)其他。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植被条件等因素。西藏地区山高坡陡、土层较薄、岩石风化、植被稀少等,都促成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1.2.2 人为因素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类的活动也日益增多。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农牧业发展的盲目性、掠取能源破坏周围环境等都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也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2 水土流失分区及防治对策
根据西藏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区域自然属性、水土流失特点以及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素进行水土流失分区。
2.1 藏东南水力侵蚀为主区
本区位于西藏的东部和南部,主要包括昌都和林芝地区的全部、山南地区的大部、日喀则地区的南部以及那曲地区的东部。全区土地面积3 236 万hm2,占西藏土地总面积的26.97%,水土流失面积2 518万hm2,占西藏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4.56%。
本区地势相对较低,降水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高,气候条件较好,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伴有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雨季是水土流失的高发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防治应以雨季为重点时期,防治措施以水力侵蚀防治为主,配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及治沟骨干工程措施。
2.2 藏西风力侵蚀为主区
本区位于西藏的西部,主要包括阿里地区的大部。全区土地面积851 万hm2,占西藏土地总面积的7.09%,水土流失面积629 万hm2,占西藏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14%。
本区地势较高,山脉中间大多为宽谷,植被稀疏,干旱少雨,风力大,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伴有冻融侵蚀和水力侵蚀。11 月到翌年5 月为风季,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是在风季加强风力侵蚀的防治,配置地表覆盖、防风固沙等水土保持措施,并加强牧场的管理,实施科学发展牧业、改良草场等措施。
2.3 藏北冻融侵蚀为主区
本区位于西藏的北部,主要包括那曲地区的大部、日喀则地区的西部、阿里地区的东部以及拉萨市的当雄县。全区土地面积6 305 万hm2,占西藏土地总面积的52.54%,水土流失面积5 832 万hm2,占西藏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6.88%。
本区气候严寒,土壤冻结期较长,多为半年以上,宜农林牧业等用地极少,土壤侵蚀主要以冻融侵蚀为主,伴有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对冻融侵蚀的防治目前没有比较理想的措施,但应加强冻融侵蚀的动态监测[3],监测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研究影响因子对冻融侵蚀等的影响和关系,探索此类土壤侵蚀适宜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针对土壤侵蚀影响因子进行防治。此外,对极少的宜农林牧业用地要加强管理,控制破坏性的开发,防止对环境的破坏。
2.4 藏中复合侵蚀区
本区位于西藏的中部,主要包括拉萨市的大部、山南地区的西北部以及日喀则地区的东北部。全区土地面积1 608 万hm2,占西藏土地总面积的13.40%,水土流失面积1 273 万hm2,占西藏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2.42%。
本区主要地处拉萨河谷高原上,有高山、宽谷、河流和草原等,植被生长较好,春秋多风,夏季多雨,冬季寒冷,土壤侵蚀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结合的复合侵蚀。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是针对不同季节、不同侵蚀类型进行水土流失防治,营造水土保持林、改良耕作和放牧方式、开展治沟和治坡骨干工程建设等综合防治水土流失。
3 结束语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土层较薄,土壤侵蚀类型多样化,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宣传、研究水土流失机制和防治对策并落实措施,将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
[1] 李代明.西藏水土流失分布成因、危害及治理难度初步分析[J].西藏科技,2001(1):21-24
[2] 景国臣.冻融侵蚀的类型及其特征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3(10):17-18
[3] 董瑞琨,许兆义,杨成永.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动力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0,14(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