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黄瓜栽培现状和主要品种介绍
2012-01-27孟攀奇
孟攀奇
在北方,特别是东北,人们把黄瓜分成两类:一类为瓜条细长、密刺瘤黄瓜,俗称“水黄瓜”;一类为瓜条短粗、皮薄瘤少、颜色偏浅、脆嫩清香的黄瓜,俗称“旱黄瓜”。其实,所谓的“水黄瓜”按生态型区分属于华北型黄瓜,“旱黄瓜”属于华南型黄瓜。旱黄瓜在东北种植已久,河北唐山及天津蓟县的人们也喜食旱黄瓜。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旱黄瓜种植品种主要以农家品种为主,如叶儿三、老来少、八杈、唐山秋瓜等常规品种,这些品种叶蔓较粗壮,主侧蔓均结瓜,瓜长一般18~28cm,瓜粗一般为3~5cm,多为绿色或白绿色,瘤小稀疏,刺黑色居多,也有白刺。皮较厚,瓤大,多为3心室。种植方式为露地种植,一般每667m2产量在2000kg左右。种植区域为小菜园种植,一些较大城市郊区农户菜地也有零散种植。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龙杂黄7号为代表的龙杂黄系列旱黄瓜,吉林省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吉杂4号为代表的吉杂系列旱黄瓜,使得旱黄瓜的生产进入到杂种一代时期。这些杂种一代与农家品种相比,产量高,抗病性强,早熟性好。植株长势强,以主蔓结瓜为主,瓜条浅绿色,鲜嫩,耐老化,瘤稀,刺黑色或以浅褐色为主,每667m2产量2500~3000kg。种植方式仍以露地为主,少量小拱棚抢早种植及大棚种植。随着我国保护地栽培技术的发展,保护地黄瓜在北方得以迅速发展,形成许多大的黄瓜产区,如辽宁凌源、大连,吉林长春郊区、扶余,黑龙江哈尔滨郊区、齐齐哈尔郊区等,但种植的几乎都是高产、抗病、耐寒的华北型黄瓜(水黄瓜),很难见旱黄瓜踪影。旱黄瓜仍以零散种植为主,以旱黄瓜为主的大面积种植区几乎没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水黄瓜种植面积扩大,市场上水黄瓜供应充足,人们又开始怀念旱黄瓜独有的脆嫩、清香。并且在东北人们习惯性的一种吃法就是“黄瓜蘸酱”,蘸酱的黄瓜多以旱黄瓜为主,因此旱黄瓜需求量稳步上升,市场上同一时期,旱黄瓜要比水黄瓜每千克价格高0.2~0.4元,经济效益较好。市场的刚性需求刺激了旱黄瓜的种植。同时,适宜保护地种植的旱黄瓜品种相对丰富起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吉林省蔬菜花卉研究所、唐山市农业科学院、青岛市农业科学院、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以及一些民营种子公司都加大了对保护地旱黄瓜品种研发的投入,选育出了龙园春系列、吉杂系列、绿剑、唐山秋瓜系列保护地杂交旱黄瓜品种,这些品种在商品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开始出现早熟、白刺、耐老兼不易出苦味、适合保护地栽培的品种,且在抗病性上有了大幅度提高,兼抗3种以上病害,耐低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因此也改变了旱黄瓜露地种植的单一栽培方式。虽然目前东北旱黄瓜在种植方式及区域方面,中小菜园仍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部分基本都为露地种植,品种以重新选育复壮的老品种绥棱老来少、唐山秋瓜等农家品种为主,但是另外一部分就是在城市周围形成的较大面积的旱黄瓜种植区,其中包括一部分保护地栽培方式。在东北三省几乎每一个大一点的城市郊区都有一定面积的旱黄瓜种植区,有的城市较为集中,有的城市较为分散,只是种植方式略有不同。例如在辽宁省,绥中地区温室旱黄瓜种植区相对较大,大连地区露地及大棚旱黄瓜的种植面积相当较大,种植的品种主要为唐山秋瓜系列的杂交品种,韩国进口的品种也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在吉林省,白城、吉林等市郊区露地、大棚旱黄瓜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保护地旱黄瓜种植集中在舒化地区,在公主岭、长春等地虽然没有大面积的旱黄瓜集中种植区,但零零散散的面积也占到当地黄瓜种植面积的8%~10%,种植品种以吉杂系列为主,唐山秋瓜系列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并且呈上升趋势;在黑龙江,旱黄瓜目前在全省各地均有种植,特别是在哈尔滨市郊,保护地旱黄瓜种植面积已经占到了黄瓜种植面积的30%以上,品种以绿剑、龙园绣春为主。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将生产上主要的旱黄瓜品种介绍如下。
龙园绣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育成
该品种2004年通过了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特点:植株蔓生、长势中等、主侧蔓均结瓜,第1雌花位于第3~5节,瓜条膨大速度快,瓜长22cm左右,瓜条顺直。皮色嫩绿,有绿色光泽,白刺稀少、耐老,果肉脆嫩,清香味浓,商品性好。VC含量高,高抗枯萎病,兼抗霜霉病。耐寒性较好,早熟,丰产。苗龄短,育苗栽培从播种到采收46d(天)左右。每667m2露地种植产量3000kg,保护地产量5000kg。
优势:早熟,适合保护地及露地栽培,果皮嫩绿、有光泽,口感甜嫩,商品性好,高抗枯萎病兼抗霜霉病。
推广区域: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春季大棚和春季露地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0.6万hm2(9万亩)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哈尔滨地区大棚栽培定植期为4月中下旬,露地栽培定植期为5月中下旬,苗龄为30d(天)左右。每667m2栽培3500株左右。选择非瓜类茬口,最好间隔5a(年),耐涝。每667m2施腐熟鸡粪10000kg作基肥,磷钾肥20kg作种肥,并适时追肥。及时灌水、中耕,适时搭架、绑蔓,及时摘除根瓜,收获初期每3d(天)左右采收1次,盛瓜期每天采收1次。
绿剑——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育成
该品种2011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特点:植株生长势强,分枝能力中等,第1雌花节位为第3~5节,主、侧蔓都能结瓜,瓜码较密,结瓜能力强,结回头瓜。早春栽培从播种到采收43d(天)左右,瓜条直,整齐度好,瓜长22cm,横径3.5cm,白刺,刺瘤稀少,瓜色鲜绿,口感微甜,无苦味,清香味浓,抗霜霉病、枯萎病,每667m2产量3000kg左右,适宜春季大棚和露地抢早栽培。
优势:早熟,前期产量高,外观商品性好、品质好,结果能力强,产量高,抗霜霉病、枯萎病,耐白粉病、角斑病。
推广区域:在黑龙江、吉林春季大棚和春季露地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0.3万hm2(4.5万亩)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黑龙江地区日光温室栽培一般2月上旬播种,2月下旬至3月初定植,苗龄期25~30d(天)。20%~80%的种子出苗后立即撤掉地膜,当两片子叶展平后分苗,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28~32℃,夜间17~20℃,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白天温度23~25℃,夜间15~17℃。苗期地温尽可能保持在20~23℃。定植前一周炼苗,昼夜通风。选晴天定植,浇透定植水。定植后一周左右,应密闭温室,保温保湿促进缓苗,白天温度28~32℃。夜间17~20℃。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植株的生长,白天温度25~30℃,夜间15~17℃,当白天温度高于30℃时可放风,但不可放底风。夜间温度高于17℃时,要加大放风量,保持8~10℃的温差,以利于壮苗丰产和防病。在根瓜开始膨大时,选择晴天上午浇水追肥,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下,以减少病害的发生。进入盛果期,水量逐渐加大,隔次追1次肥。
吉杂16——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育成
该品种200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特点:吉杂16属早熟,从播种到采收55d(天);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等,根系发达,平均节数42节,叶片深绿色,以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节位平均为第3.5节;果实棒状,果长20~25cm,单瓜质量150~210g,果皮绿白色,黑刺,肉质细脆,微甜,有香气,商品性状优良;抗霜霉病,保护地种植每667m2产量5000kg以上。
优势:植株长势强,果实商品性好,产量高。耐低温弱光能力强,抗黄瓜霜霉病。
推广区域:适宜吉林省保护地种植。累计推广面积400hm2(6000亩)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吉林省日光温室栽培一般2月下旬播种,3月中下旬定植。4月中下旬开始采收。春大棚栽培,一般于3月中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定植,5月中旬开始采收。每667m2保苗3600株左右。每667m2施有机肥5000kg、磷酸二铵15kg、尿素10kg、硫酸钾30kg作底肥。生育期间结合灌水追肥1~2次,每667m2追施速效复合肥5kg。采用覆膜栽培,以利于保水和防止杂草滋生;及时中耕、灌水、绑蔓,根瓜及时采收,中后期注意防治蚜虫。
绿宝——唐山市农业科学院育成
该品种为2001年春季从马树叶小秋瓜与遵化秋瓜的杂交后代中系统选育出黄瓜新品系。
特点:植株生长势中等,主侧蔓均可结瓜,第1雌花着生于第2~4节,以后每1~3节着生1朵雌花。单株结瓜8~10个,瓜条圆筒状,商品瓜长12~14cm,横径5~6cm,2~4个心室,单瓜质量100g左右。肉厚,脆嫩。瓜色亮绿有光泽,刺白色,瘤小而少,无畸形瓜,商品性好。适应性、抗逆性强,露地、保护地均可栽培,每667m2产量3500kg。
推广区域:河北唐山地区、辽宁、吉林地区露地及春抢早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绿宝四季均可种植,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生产季节和商品瓜上市时间确定,播前进行种子消毒,播种后苗期管理应促控结合。三叶一心时定植,定植前施足基肥,每667m2保苗4000株。定植后要促控结合,坐瓜前控制肥水,防止苗期徒长,第1瓜采收后浇水。
绿岛1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育成
该品种2003年通过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
特点:早熟,第1雌花节位为第3~4节,丰产,节节有瓜,或仅隔1~2节有瓜,双瓜率高,回头瓜多,产量高,保护地每667m2产量可达5000kg以上。品质优良,瓜条顺直整齐,长25~30cm,粗3~4cm,清香味浓,瓜色亮绿、均匀一致,瓜把深绿色,把短,货架期长。抗枯萎病能力强,较抗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
优点:早熟性好,特别丰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强。
推广区域:河北、辽宁地区保护地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嫁接育苗,苗龄45~50d(天),地膜覆盖双高垄栽培,大行距80cm,小行距50cm,垄高10cm左右,株距25~28cm,每667m2定植3500株左右。结果期晴天上午温度控制在28~30℃,每5~7d(天)浇1次水,适时采瓜,生长后期注意防治白粉病。
禹研2号——长春市鑫禹园艺研究所育成
该品种于2000年育成的一代杂种。
特点: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弱,主侧蔓均能结瓜,第1雌花节位平均为第3.5节。商品瓜短圆柱形,长约26cm,横径约4.5cm,果皮白绿色,刺黑色,刺瘤小而稀。瓜把短,果肉白绿色,肉厚腔小,无空心。肉质细脆,微甜,有香气,耐老化。早熟,播种至始收约65d(天),可延续收获60d(天),抗霜霉病、角斑病、枯萎病、白粉病。适宜吉林地区露地种植。
优势:口感好、果实外观漂亮商品性好。
推广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浙江、陕西等地露地栽培,累积推广面积2000hm2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春季栽培日历苗龄40~45d(天),生理苗龄四叶一心。夏秋高温季节栽培日历苗龄25~30d(天),生理苗龄二叶一心。春季育苗夜温保持在12~14℃,有利于雌花分化,夏秋高温季节育苗用100~150mg·kg-1乙稀利处理有利于雌花形成。定植前一周炼苗。每667m2定植3335株左右。多施腐熟农家肥,少追勤追。结瓜初期勤采收,以免坠秧。
绥棱老来少——黑龙江省绥棱县园艺学会和种子公司育成
该品种系从农家品种中选育而成,1986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点:植株生长势中等,分枝少,叶片浅绿色,第1雌花着生在第3~5节,每节雌花3~5朵。瓜条呈长棒形,整齐,长10~18cm,单瓜质量 100~170g。嫩瓜绿色、白刺,迟收瓜白绿色,老而不黄,故称“老来少”。老熟瓜皮为乳黄色。瓜条横切面呈三角形,生食水分适中,味浓。种子千粒质量34.5~38.0g,从播种到收嫩瓜 50~55d(天),每 667m2产量 3000kg,抗霜霉病、角斑病、枯萎病,商品瓜不易老化。
推广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露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黑龙江地区一般于4月中下旬温(冷)床育苗,5月中下旬定植。地膜覆盖栽培行距65cm,株距30cm;露地栽培行距70cm,株距30cm,每667m2栽苗3000株左右。适于爬地密植栽培,也可搭架栽培。及时浇水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