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内容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2012-01-27王会岩
李 艳 郝 峰 张 磊 王会岩 刘 磊 王 杰 姜 勇 朱 洁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优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内容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李 艳 郝 峰 张 磊 王会岩 刘 磊 王 杰 姜 勇 朱 洁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随着新医改深入实施,医学高校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来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5年不断的教学改革,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整合实践教学,建立了形成性评价,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践教学与科研实验相结合,形成多站式考核方法,学生实行“四早”,综合素质提高。探索并实施“一二三四五”特色教学体系,为社会输出更优秀的医学检验人才。
医学检验教育;课程优化;人才培养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高校要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重点要放到提高质量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随着新医改深入实施,医学发展多学科融合,一方面为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同时促使本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将我校医学检验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优化,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为目标进行了探索,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1 优化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
全面深入了解国内外同类高校的本专业建设现状、本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以及学生的求知意愿。以社会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素质要求为依据,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基础,根据培养目标定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学观念。整合实验课程,优化课程体系。注重用人单位和学生在修订过程中的参与,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修订原有教学大纲。
突出培养实践能力,调整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采取全程教学总学时控制,在课程内容上压缩理论总学时15%~20%,适当减少必修课门数和学时数,加大实践课特别是综合实验课比例。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制定合理、科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修订教学计划。选择(或自编)合适的教材(含实验教材),制作合适的教学课件。检验专业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时数控制在1:1以上。增加专业综合实验、自主实验的时数,要注重突出医学实验诊断的特点,把握好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关系,删除已被临床淘汰或少用的实验内容,保留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及经典方法和技术。
2 整合专业课程,应用形成性评价
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学、临床微生物检验学、临床血液检验学、临床免疫检验学、分子生物检验技术等学科的理论课以贯彻少而精原则,精简课堂教学学时。明确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压缩课堂教学总学时,加强课外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在教学内容中穿插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介绍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开阔视野,灵活多样,启发思维,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将“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方式放在是在学生专业课即将结束及到医院生产实习之前进行,它将4年所学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中的各知识点贯穿于病例中,使各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促使学生将三者更好的结合,在给出的问题中不给学生标准答案,让学生根据病例自己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又可对检验专业临床医学课学时少进行充分的补充。在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多次设评分点,使形成性评价贯穿教学始终,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困难、疑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及时修改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到达教学目标。
3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检验医学就是实验诊断学。教育部明确提出“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根据上述要求,改变长期实验教学从附的地位,坚持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建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对独立的专业综合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淡化学科界别,剔除原有的交叉、重复的实验内容,设立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实验,作为独立开设课程,单独报送考核成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设计性实验。在学生实习之前以根据前面讨论的病例内容取自临床病人标本实战实行实验诊断大综合。实验小组到医院收集标本,查阅病例,回到实验室讨论,提出进一步需要检查的项目,并到制定实验计划及测定,最后将所有检查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如有需要还可提出进一步的完善检查。实验结束后再次分组讨论,最后学生提交一份论文式实验报告。使实验、实训、实习能够有机的衔接。是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4 贯彻实践教学与科研实验相结合
建立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检验实验教学平台,为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条件。我们现有检验专业实验室面积达2100平方米。实验设备先进,总价值在700多万元。教师现在国家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重大科研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科研立项等35项,为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提供人才、科研实践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在大一就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实验教学由验证到设计;由单一到组合;学会到创新,三个层次的传变。以科研促进教学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方法, 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以探索、研究为基础的主动学习,并涉足了学科前沿领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5 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多站式考核方法
围绕培养目标,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医学检验服务的需求,坚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课题较大,涉及5门主要专业课程,存在一定难度。实行分工负责包干,设分题和总负责人,各课程组统一研究内容、程序、方法、标准。经常进行督促检查,确保课题顺利完成。调整教学内容、增设选修课,积极吸纳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在检验中的应用。传统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是采用终极性评价,一张试卷“定乾坤”,而现在使用的是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提问、阶段性测试、临床病例讨论、学习态度、课程结束理论及实验成绩,实验操作考试应用多站式考核。为了能够全面考核学生对医学检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采取了多站式考核方式,该考核方法能够客观、可信、全面、公平地评价学生的技能操作,缓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拓展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操作水平。制订学生参加“四早”学习的考核标准与方式。形成了具有特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考核方法。
6 综合素质培养服务社会
通过5年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三结合的原则,探索并实施“一二三四五”特色教学体系,即: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一个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学观念。坚持二个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科研与临床教学相结合原则。突出三个基本: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强化四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急能力。培养五个意识:团队意识、系统意识、自主意识、实践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未来的竞争力,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医学检验人才的方法,为社会输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1]宋国杰,曾宪智,睢凤英等.关于建立中国特色PBL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41-42
[2]谢雯霓.浅析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和教学方法[J],现代医院,2010,10(8),155-156
[3]李艳,袁忠海,郭素红等.加强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7,28:59-60
[4]赵臣,李艳,袁忠海等.谈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146
[5]郝峰,许会静,李艳等.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19,143
G642
A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2.139
2012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2年度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创新立项;2012年度吉林省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
全面实施素质培养是高校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因此引导学生参加“四早”实践:①早期接触服务对象:早期接触临床,服务病人。学生大一、大二时就要参加医院或血站志愿者服务,参加社区卫生服务,早期近距离接触服务对象,培养医德情感。②早期熟悉工作环境:学生在大三、大四参加相关专业科室活动。③早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④早期深入专业领域:要求学生在假期回生源所在的县、区医院检验科见习。了解见习医院检验科的基本情况、人员结构、设备状况、开展项目等, 认识基层医院检验科工作的基本程序。学会与病人、同事交往、沟通的技能,更有直观性,培养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以病人为中心” 的观念,增强了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及对病人的理解,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主动性、自觉性、针对性提高,加快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的补充,增加感性情结,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要求学生在每学期保证参加8个学时以上,学生在校期间用课外时间必须修满创新和素质拓展6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