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陶瓷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我见
2012-01-27孙靖
孙靖
(唐山北方瓷都陶瓷集团,河北唐山063020)
0引言
随着经济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与传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同,现代企业不再片面强调企业经营一时的竞争优势,不再过多地纠缠于企业一时的成败得失,而是着眼于企业深层次竞争力的打造,构建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赢得长期或根本性的竞争优势。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陶瓷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成为这种环境变化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在这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我国陶瓷企业还能否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
1 已有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普拉哈拉德和汉默尔的论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开发表之后,我国理论工作者也开始积极研究核心竞争能力问题。然而何谓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一个企业优于其他企业的、特有的技术优势;有的认为,核心竞争能力是在政府相关优惠政策或其他支持性政策的扶持下,形成的一种综合竞争力;有的认为,是基于企业资源优势的一种无形的东西,如技术诀窍、独特的企业文化、良好的营销网络等;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隐含知识的创造、利用和传播能力等等。
对于核心竞争能力从不同角度都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从经济学角度,强调来自于生产资源的成本优势;有的从管理学角度,关注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有的从创新经济学角度,关注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有的从企业演化理论角度,侧重企业内部因素的改进提高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学习能力;有的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强调知识、技术、企业、产业的集群效应;还有的从社会学的视角,突出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等等。
综合相关研究成果,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企业内一种能让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底线”的力量。这种“力量”的表现是多层次的、多样化的,包括独特的技术、难以模仿的技术诀窍、合理的组织方式、良好的营销网络、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或管理模式、较强的已有资源重组能力或者融合能力、稳定的客户资源等。
2 国内外陶瓷行业现状对比分析
我国陶瓷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整个陶瓷行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精。由于企业管理模式落后、缺乏创新、品牌建设不力、市场产品单一、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目前的竞争主要依赖于透支环境、能源、资源及劳动力成本,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却较弱,尚处于“挖空自己,喂肥别人”的状态。作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中国陶瓷企业和国外先进陶瓷企业相比,在产品的质量档次、品牌国际知名度、企业新产品研发和营销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1 在产品质量档次方面的差距
我国虽有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水平,但大多数企业的质量仍属中低档次,其主要问题是产品的外观质量差。以民用陶瓷产品为例,国外高档产品基本达到“五无(无斑点、无落渣、无色脏、无针孔、无釉面擦伤)、一小(变形小)、三光滑(釉面、口、底光滑)”的要求,我国产品的外观质量离此标准仍有很大差距。而在产品的内在质量方面,我国产品与国外产品差距不大,如热稳定性、吸水率、重金属溶出、釉面硬度、机械强度等内在质量指标并不比国外差。我国国家标准的要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美国FDA的要求基本相同,但与美国加州对重金属溶出标准的要求仍有差距。我国陶瓷生产长期以来对产品质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质量意识不强,尚未树立起以质取胜、以新求进的经营理念,而是以数量保质量,生产流程中没有严格执行质量保证体系的各项标准程序,粗制滥造现象较严重。民用陶瓷产品的一次质量合格率和无缺陷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先进陶瓷生产国的一次质量合格率可达98%以上,基本实现了无缺陷生产。
国外陶瓷行业整体工业技术基础较好,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采用的是较现代化的工装设备和工艺技术,陶瓷生产专业化社会分工较细,有标准化的原料基地,有专业的辅助材料供应商。而我国陶瓷行业虽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备,使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多数企业仍是以半人工、半机械化设备为主,许多陶瓷企业特别是非陶瓷集中地区的企业更缺乏标准化、专业化的原料、基础材料供应,致使产品质量波动较大,难以满足高档陶瓷生产的工艺技术要求。此外,为陶瓷行业服务的胎具、模具、窑具材料生产及机械设备制造行业也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都制约了我国陶瓷产品质量和行业竞争力的提高。
产品质量检验上,英国的“威基伍德”、“皇家道尔顿”等企业对每道工序都按质量标准体系程序进行严格检查,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下道工序,即使产品只有一个小黑点,哪怕是在非显见面,也当作废品处理。而我国许多企业却对此不以为然,尤其是在产品畅销时,“萝卜快了不洗泥”现象更为严重。
2.2 在品牌知名度上的差距
在国际民用陶瓷市场上,英国的“威基伍德”、“皇家道尔顿”、德国的“罗森塔尔”、法国的“哈瓦龙”、日本的“诺里塔克”均是国际知名品牌。这些品牌的形成都有较长的历史文化背景,精心的策划、培育,坚持不懈的研发和市场投入,且长期走高档次、精品化的路子,具有很高的品牌效应。
相比之下,中国陶瓷尚缺乏响当当的国际知名品牌,虽然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有了实施品牌战略的意识,但力度还不够,除了红玫瑰、华联、惠达、东鹏、蒙娜丽莎等十余家企业和产品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外,许多陶瓷企业只知道做产品而不知道培育和建设品牌,品牌影响力十分薄弱,普遍存在产品档次低、品牌知名度低、美誉度差的问题,在市场上缺乏品牌竞争力,很难与国际陶瓷品牌抗衡。目前许多出口企业都是贴牌生产,即国内生产,打国外商标,这样虽可解决短期的既得利益,但对中国陶瓷长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目前乃至将来,国际市场上需求潜力最大的产品仍是名牌产品。因此,我国陶瓷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还应该实施品牌战略,创造培育出属于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
2.3 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的差距
国内陶瓷企业与国际先进陶瓷企业在研发设计能力和投入上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我国陶瓷的规模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厂家以生产中低档产品进行资金积累,在研发设计上投入的非常少,从而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大量企业产销低档产品,利润微薄,无法大投入搞更多的研发,研发不足就抄袭和模仿,跟在人家后面走。由于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开发设计力量薄弱,产品缺乏创新性,花色品种更新慢,产品不易为市场所接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陶瓷巨头在研发设计上不惜大投入,产品设计能力强,更新换代快,以个性化消费理念引领潮流,特别是那些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无不以其独具特色的研发设计垄断着市场,创造着时尚。中国的陶瓷企业若不在研发设计上下苦功夫,迅速赶上来,将很难改变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悲惨命运。
2.4 在营销方面的差距
国外先进陶瓷企业的经济全球化意识非常强,他们极为注重外向型的发展,把努力开发国际市场当作企业生存的首要条件,始终把产品出口业务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善于搜集各国陶瓷商业与技术情报,了解世界各国陶瓷生产技术状况和产品的市场走向,不断采取措施改进经营与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国际市场需求。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目光短浅,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缺乏到国际市场上求发展、创大业的雄心壮志,而靠不断降低价格进行恶性市场竞争。
3 提高我国陶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3.1 企业竞争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陶瓷行业超常规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几年来,使我国陶瓷产品在国际上面临着严峻的竞争考验。
首先,低价竞争导致行业不断洗牌。
长期以来,我国民用陶瓷产品的资源丰富且质优价廉,陶瓷企业所用的大部分原燃材料、劳动力成本及运输价格都低于国际市场,加上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产业规划不规范,导致行业恶性竞争,致使我国陶瓷出口平均价格世界最低,表面上看,这是我们的市场竞争优势,但深层次分析这也是我们长远发展的致命伤,是我们做强做大中国陶瓷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我国陶瓷行业也正因此陷入了无序的价格竞争,使得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陷入了依靠国家出口退税生存的艰难境地。加上国家强制推行节能减排和环保新政策,对于有“三高一低”企业之称的陶瓷生产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不少中小型陶瓷生产企业被迫搬迁、整合甚至关闭。
其次,关税保护政策逐渐放宽,陶瓷行业也面临“与狼共舞”的局面。
鉴于我国陶瓷行业在国际上地位不高,尚处于量大值低的现状,在未来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仍然面临着严峻考验。一是我国陶瓷行业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并未形成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二是许多更有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重视陶瓷产业的发展,给我国陶瓷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威胁。三是随着国外知名陶瓷企业纷纷进入,给中国陶瓷企业造成更大的冲击。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洋品牌在我国注册,许多外资陶瓷企业已经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甚至已开始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研发,本土企业将面临全面的竞争压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我国市场的国外知名陶瓷企业由于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研发设计能力和管理经验,对国内企业将形成巨大的威胁。如意大利、西班牙几家鼎鼎大名的集团公司来到中国与中国名牌陶瓷厂商谈贴牌生产,希望将玻化砖的生产基地移往中国。这些洋品牌在很多领域抢占国内陶瓷市场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以压制中国陶瓷企业的海外拓展。
第三、技术、管理、设计落后,产品同质化问题堪忧。
审视我国陶瓷的本土企业,重复建设严重,规模普遍偏小,经济实力较差,同时还存在着资金缺乏、技术落后、营销乏力、管理滞后、机制不活、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综上种种,使得这些企业难以取得现代国际企业所拥有的综合集群效应;只有少数企业拥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竞争时显得难以适应,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纵观我国众多的陶瓷企业,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发展壮大,而有些企业只是昙花一现?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长期的竞争优势。企业在某个特定时期取得竞争优势也许不难,难的是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产品寿命周期日渐缩短,竞争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不断研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特殊竞争能力。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源于优于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培育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3.2 提升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基础的需要
长期以来工业和技术陶瓷主要应用于航天、国防、军工部门。世界上工业和技术陶瓷先进的生产技术基本被日本、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所控制,并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我国技术陶瓷是5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工业部从前苏联引进的,主要用于满足军事、宇航与核工业的需要,基本没有民用、工业产品的生产。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经济萧条,松动了向我国出口先进特种陶瓷粉体和相关技术的限制,针对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近10多年来不断投入资金、人力,持续引进、学习、消化、吸收和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验,自主创新多项生产技术和工艺,已经建立了一套既有别于日本,又有别于前苏联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研发成功一系列的新产品,突破性地把特种陶瓷广泛应用于众多的工业和生活用品。并分别于2003年12月成功地主办了“第十届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理事会暨高技术陶瓷产业化战略发展高层论坛”、2005年7月成功举办了“中国特种陶瓷及真空管金属封装技术基础和应用研讨会”。
特种陶瓷作为我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之一,与大家熟悉的传统陶瓷完全不同,特种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损、电特性等多种结构和功能的优异性能。它原料来源广、生产吨位小、利润高,广泛应用在电子、通讯、医疗、航空航天、冶金机械、汽车、石油化工、能源、生物和环保等国民经济支柱和基础产业以及国防建设,是现代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代表着现代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被誉为继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后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第三次材料革命”。因此,国家在政策导向上十分重视对特种陶瓷产业发展的扶持。
由于特种陶瓷在现代科学技术、国防和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80年代以来,其市场一直以每年平均7%-10%的规模增加。1997年世界市场规模约为162亿美元,2000年达到250亿美元。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医疗、汽车、化工、建材、轻工等都对特种陶瓷产生巨大需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1995年,我国特种陶瓷产值约80亿元,2000年达到110亿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300亿元。因此,新型陶瓷材料的发展必将会对上述各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提升我国材料工业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
3.3 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陶瓷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认识中国的起源,因此,世界才会以“China(陶瓷)”命名“中国”。而我国近万年的陶瓷发展史,承载着独具特色的华夏文明,记载了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聪明才智和生存繁衍的足迹,为人类历史留下了源远流长的传世奇葩。从某种程度上讲,在我国外交史上影响深远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也就是陶瓷外交之路。
陶瓷产品自古以来都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和见证,深受世界各国喜爱和推崇。带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陶瓷产品卖到世界各地,同时就会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国际上叫得响、立得住的陶瓷品牌,以品牌扩大国际影响,即是大力弘扬了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
4 提高我国陶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4.1 智库决策
随着我国陶瓷行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可逆转,市场竞争压力有增无减,仅靠陶瓷企业中几个决策者的智慧来决策企业发展的未来已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建立全球虚拟化陶瓷行业智库则是一种必然选择。
建立智库就是为企业提供战略性思考,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原则。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和市场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是非常复杂的动态体系。企业决策层要想准确决策和把握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将是异常困难的任务。
建立全球虚拟化的陶瓷行业网络智库,就是充分利用国内外人才和信息资源,为陶瓷企业在发展战略研究、策划、市场营销、新产品研发、企业管理等方面提供软件支持,使企业成为智库决策的学习型企业,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有些企业建立了自己所谓的智库,但很多都流于形式。其问题在于:他们主要是由企业内部和一定区域内的人员组成,地域、专业、知识、信息、能力有限,难以提出建设性的决策意见,要让他们实现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战略性思考的功能并不容易。
要打造优秀智库应做好以下四点:
第一,组织网罗具有高级资质的研究人员。这些研究人员要具有如下基本特征:首先,他们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阅历,并对陶瓷行业有很强的好奇心,对陶瓷行业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市场有强烈的兴趣;其次,要有耐力和韧性,因为有时从发现问题到找到答案需要很长时间,而目前我国陶瓷企业自身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很长一个周期,只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才可能实现目标;再次,要有企业家精神,需要像企业家一样自由的思考,不会受企业自身问题对管理者思路的束缚,具有创造性;最后,要有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学术和实际研究能力,既要知道研究理论和模型,又能实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而这些人员的组织与网罗可以利用世界各地陶瓷行业协会的人脉资源或采用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来实现。
第二,争取陶瓷行业企业的支持解决建立智库的硬件需求。一个优秀智库成功的建立与运行,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支持,而这些可以通过各陶瓷企业的经济支持得以解决。这部分资金可以通过陶瓷企业定期缴纳年费或者依据智库人员方案的成功实施而采取合理的有偿服务来实现。
第三,智库研究人员要保持与陶瓷企业的持续信息沟通。及时畅通的信息反馈,决定智库研究人员对企业存在问题的把握以及指导方案的制定。智库研究人员需要更好地了解陶瓷企业内部的运行,并结合当前经济发展运行形态和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陶瓷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也需要明白智库的存在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持续发展,从而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
第四,建立智库高效运行机制。在管理内部关系方面,激励智库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专长的同时也要注意成员间的协同合作,让他们相互沟通,分享知识,协同合作不断推出优秀的研究成果,以确保智库高效运行。
4.2 队伍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必须加快培养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企业家队伍、营销队伍、研发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一方面,我国陶瓷行业的企业家在规模、结构和素质等方面都远远满足不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企业家人才市场和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尚有差距。为此,要通过制度的合理设计,给予企业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尽快形成一个统一的企业家人才市场,让市场来衡量企业家的价值。同时,促进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形成,通过大量职业经理人在实践中的锻炼和考验,使企业家从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目前营销队伍、研发队伍、技术工人队伍总量偏少、文化结构偏低、梯次不尽合理等问题已经直接制约着陶瓷行业的发展。加快解决这些行业企业的问题是当务之急。要把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摆上战略位置,通过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改革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加快人才的培养步伐,形成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科学机制和体系。
4.3 品牌战略
品牌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大基础。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的科技含量,企业的营销能力,产品质量,职工素质等都体现在品牌之中,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培育品牌,保护品牌,延伸品牌,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内企业要通过一流的设计、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工艺技术、一流的营销策划和一流的服务,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国际化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1)提高品位,创新设计。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设计工作是牵动陶瓷企业发展的龙头,也是创造陶瓷名牌的首要因素。纵观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的国际陶瓷市场,那些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无不以独具特色的研发设计演绎着时尚,创造着市场。而国内的陶瓷企业大多数缺乏创新能力,产品缺乏独创品味,开发设计力量薄弱,缺乏文化特色,更缺乏能充分体现我们民族文化内涵的高档特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要创出我国陶瓷的世界品牌,当务之急是抓紧引进培养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陶瓷研发设计队伍,加强研发设计人员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紧紧抓住民族文化的精髓并主动与国际接轨,才能设计出让世界所接受的世界陶瓷品牌。无论品牌消费还是品牌经营,都要经历一个由形式到内涵,由表及里的过程,在陶瓷产品的研发设计上也不例外,要从陶瓷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着手,增强品牌深层次的持续竞争力。
(2)提升品质,强化标准。品牌的生命不仅在于设计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便是想方设法提升产品品质,使之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如果没有品质做保证,陶瓷品牌就达不到延长生命周期的目标。要提升产品品质,别无选择的出路便是建立先进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这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产品品质,使之成长为名牌产品的技术管理基础。
(3)提高档次,创新技术。企业生产的工艺技术水平和所掌握的关键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自主品牌的强大“引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艺术化、功能化、环保化、健康化,集审美、实用、安全于一身,已成为陶瓷产品发展的大趋势,人们对陶瓷产品消费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陶瓷市场的消费热点和产品的功能变化也越来越快。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面向市场需求,瞄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产品和装备,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提质上档,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优化整合资源实现新的突破。
(4)建立高效的国际陶瓷市场营销体系。企业可根据产品研发的需要在全球选择目标国市场,逐步建立起我国陶瓷企业全球营销网络。出口企业可借助本地代理商或者直接在目标国建立企业的营销机构。通过代理商或本地分支机构搜集消费国市场信息,及时了解国际陶瓷市场动态和消费者心理需求。经过对全球市场营销资源的整合,进而在国际陶瓷市场上建立完善、高效的国际化市场营销体系。
(5)着力进行服务创新,提高服务竞争力。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许多产品已从产品本身的竞争延伸到服务的竞争,能给用户提供高效、快捷、完善的售后服务,往往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个高效、快捷、完善的服务体系作支撑,即使盈利再高,也只是短期行为。可以说,完善的服务体系是企业给渠道商的“定心丸”,更是给消费者的满意承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面对产品技术日趋同质化,消费趋于理性的今天,服务对于企业塑造核心竞争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适应市场形势的发展,建立全球化的服务体系,不断升华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4.4 市场体系和模式
通用并行计算架构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使GPU能够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是显卡厂商NVIDIA推出的一种计算架构,它包含了CUDA指令集架构(ISA)以及GPU内部的并行计算引擎,开发人员可以使用C语言为CUDA架构编写程序,所编写出的程序可以在支持CUDA的处理器上以超高性能运行。
中国陶瓷市场是买方市场,是供大于求的市场,如果我们仅在这样的市场上竞争,生存空间就会受到限制。中国加入WTO后,陶瓷工业也融入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不可能只在一个地区框架内建立一个完善的具有竞争力的陶瓷工业,只有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国际国内市场一起抓,才能赢得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国内陶瓷企业要树立紧迫感,加强外经贸战略研究,积极实施“走出去,开放型”战略、参与全球竞争,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取得更好的效益。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国际合资合作,加大引进、吸收、消化先进技术和发展系列产品的力度,走出一条与跨国公司在竞争与合作中生存的路子。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努力学习现代信息化时代的营销方式、掌握新型的营销手段,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销售服务体系、积极培养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最大限度地拓展以全球市场为基础的营销战略,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积极扩大出口,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使我们的陶瓷工业在世界占有应有的席位。
4.5 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工业和技术陶瓷,不断提高我国工业和技术陶瓷产品的份额和比例。特种陶瓷是材料科学的一个分支,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特种陶瓷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独特性能优势,其用途十分广泛。特种陶瓷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加强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取得成效的机会更大。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特种陶瓷的研究,特种陶瓷生产技术遥遥领先,相关产业也发展迅速。我国开展类似研究起步较晚,相应技术比发达国家落后很多,所需要特种陶瓷产品大多数仍靠进口。陶瓷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特种陶瓷。在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力争在国际陶瓷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技术创新是形成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离开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从材料、工艺、技术、产品或系统新的创造、设计、生产、第一次使用以及扩散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产生独特的企业技术能力,创造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好产品、好服务;也能提高设计人员、研发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维护人员、营销人员的各种学习能力,形成独特的、他人难以模仿的无形资产。这些“产品”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进行技术创新,企业不一定会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但是,不进行技术创新,企业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能力。技术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尤其是针对核心技术的创新。缺乏独占性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有可能在市场上做大,但在产业分工中却很难处于有利地位,也很难做强,更不可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4.6 科学管理
管理是科学,也是生产力。是一种投入少甚至不投入就能得到较高效益的有效之策。加强人、财、物、产、供、销、机、料法、环等各方面的管理,建立科学的工艺规程、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加强生产计划组织的科学性,采购质优价廉的原材料,提高原材料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降低运营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措施来深挖潜能,节能减排降耗,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管理出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严格科学的管理,必须要提高管理竞争力。管理竞争力体现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增长性,反映企业创新、企业经营和企业形象等方面的管理软实力。国内企业必须始终致力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切实改进和加强质量、成本、营销、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注重引进科学方法,要让全体员工都能真正理解现代管理的内涵,还要善于向管理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学习管理理念,做好培训工作。充分认识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正确发挥管理的作用,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学习借鉴国际先进企业管理经验,通过管理创新对企业实施科学管理。
4.7 高效低耗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带动下,中国陶瓷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将是我国陶瓷工业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我国陶瓷工业主要以消耗大量煤炭、燃油、天然气、电能为代价,是典型的耗能大户。据有关资料统计,2002年我国建筑陶瓷工业煤炭消耗量为9360万吨,占全年煤炭生产总量的8.5%。虽然我国是煤炭大国,但世界七大煤炭大国中,只有我国的存采比不足百年,其余六国均在2010年以上。尽管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很快,但电力紧张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特别是2003年以来,这个问题表现十分突出。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发生电荒,对陶瓷企业的限电断电时有发生。2005~2008年应是陶瓷行业高成本经营的几年:一方面原材料、燃油、燃煤、陶瓷化工、陶机及配件等相关环节的直接成本都大幅上涨,另一方面用电紧张、运输费用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成本增幅约在10%~40%左右。
从宏观上来说,尽管国家正在出台相关政策,用电紧张的问题会逐步解决。但从我国煤炭、燃油消耗时限和有限的电力供应上看陶瓷工业发展必然受到影响。目前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也遇到了能源和资源危机以及环境保护的制约。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课题:首先是节能降耗。有专家对佛山地区制砖业的实际调查表明,当前生产每平方米抛光地砖,均耗电力5.5~6.5千瓦时,柴油均耗2.5~3.2公斤。国内生产每公斤日用瓷,最节能烧成窑仍需15000千焦以上。按2004年全国传统陶瓷生产实际作概略统计,本产业将耗用1亿吨不可再生的天然矿物原料,1200万吨以上柴油,250亿千瓦时以上电力。按年增长5%计算,2004年砖产量以30亿平方米计算,到了2010年,达40亿平方米。本产业年耗用矿物量超过1.4亿吨,柴油超过1600万吨,电力超过320亿千瓦时。其次是减排环保,通过计算,可得出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若干物质数量。同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节水、节能、环保等方面对陶瓷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技术进步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以持续降低成本来谋求竞争优势,是世界陶瓷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整个资源链的供给状况,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化,不断降低成本,不断改进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就陶瓷企业自身来说,必须围绕节能问题研发高新技术,优化现有的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真正使企业具有现代化、节能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应有的状态及水平,实现优质、高效、低耗、低排,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院校和陶瓷工业的科研、设计院以及大型陶瓷企业的技术中心应围绕生产实践中的节能减排问题、环保问题积极进行研究和攻关,不断加速我国陶瓷工业科技进步,更多地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以节能降耗、减排环保为重点,大力开发和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努力开发低消耗;无污染、高性能、多功能、高附加值的陶瓷产品。同时,政府从体制、政策上引导陶瓷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政策上引导和鼓励企业克服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倡导社会大众节约消费;依靠法制的手段来遏制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耗;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科技创新为龙头,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4.8 资源整合
如今的陶瓷企业,尤其是大型陶瓷企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快、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经济的不断更新,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对企业内外部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当然,这里所说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综合,更不是无偿的攫取,而是将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各类驱动因素有机融为一体。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善于整合内部资源,更要善于整合外部资源。这里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等。
从长期来看,一个成功的企业,不完全在于它是否拥有自己的技术、知识或强大的财力,关键在于它能否有效整合内外资源为己所用。具体的差异是在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过程中,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聚焦某一方面来整合资源。进一步而言,整合资源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企业内外各种协同、整合的资源数量,另一个是这些资源质量的高低。因此企业一定要集中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高关联的、有利于核心竞争力培养和利用的资源协同、整合上。
此外,大型陶瓷企业在资源整合以及发展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协调发展。第一,大企业在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影响到行业乃至整个产业链上所有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大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从自身角度考虑,还应该考虑到对整个行业的影响。第二,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与竞争对手的对话和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运行环境,这种沟通是企业间竞争合作的必要有效手段,这种沟通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经常性的,大企业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有助于了解各自的发展策略,有助于理解行业整体的发展及市场变化的趋势,有助于在各自的竞争行为和发展策略方面形成更多的共识,从而有效地协调竞争行为,规范行业发展秩序。第三,大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应该体现在对整个行业的持续良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责任感还应该体现在投资者、用户、员工、供应商、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发展,并与各个利益关系的主体共同分享企业发展成长的好处,企业要以稳健的成长、良好的业绩和稳定的收益来持续地回报投资者,以优质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来满足并超越客户的期望,为客户创造价值。
综上所述,陶瓷企业的资源整合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进行资源整合,从而更好地实施竞争战略,陶瓷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重视战略管理,企业的资源整合是一个实现长远利益的战略决策,随着市场的变化情况与发展,企业的各种资源必须随之整合与优化,这需要极强的战略协调能力,因此企业必须设立动态战略综合指标,及时调控企业的资源能力,从而完善企业的战略。二是完善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资源整合必须围绕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来进行,另一方面企业的资源整合又将促进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三是以打造企业信息化平台为基础,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透明度,只有实现企业内部的一体化才能实现统一规划、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配送、统一销售,从而实现更好的采购、生产、仓储、配送、运输、销售、服务等平台的建立,而信息化建立又有助于各信息平台的管理,避免信息误差和暗箱操作,以提高管理透明度。四是要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结构以及一些关系,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结构合理与否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是相关联的。
4.9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成功的企业文化必须具备以下特点:简明易懂、以理服人,令人心悦诚服;得到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在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使企业重要成员产生使命感;使员工对企业、企业代表人物、企业象征标志产生感情。这也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内在驱动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竞争文化,在这种竞争中,企业的信誉、形象、品牌和知名度已经成为企业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的竞争,也同时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从这个角度看,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个文化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是产品竞争,而且也是文化竞争。因此,企业竞争实际上也是隐含在企业形象展示、产品广告宣传及社会公关活动背后的文化竞争,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追求良好的企业效益。企业必须重视文化战略,以文化凝聚团队,以文化决胜市场,以文化推动企业发展,这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面对当前陶瓷市场的激烈竞争,陶瓷企业文化建设要抓好以下几个着力点。首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经营哲学、职工思想道德、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一种价值观被企业的全体员工所接受,并转变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构成。这样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开拓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塑造创新理念增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创新。由于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第三,把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现代企业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善于创造、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而且,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因而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第四,实施文化制胜战略。文化制胜,已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文化制胜还必须有效地同企业理念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通过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软实力,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5 结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短期内主要体现为产品的竞争,但从长期看这种竞争实际上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构建强大而持久的陶瓷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陶瓷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世界的需要,是提升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面对目前我国陶瓷企业在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新产品研发以及市场营销、服务等方面同国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企业应积极采取对策,持续改进提高,更加注重自身资源、能力的积累,有效利用智库资源,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学习型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通过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真正实现市场营销的国际化、多元化,着力培育国际化品牌形象,打造我国特色陶瓷企业文化体系,并通过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建学习型队伍,创经营型企业,树国际化品牌”的目的,进而不断提升陶瓷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唯此,我国陶瓷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做强做大我国的陶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