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史话·紫苏
2012-01-27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2年3期
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中以嫩叶为食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荏、赤苏、白苏。
紫苏原产中国。紫苏拉丁文学名的种加词“nankinensis”意为“南京的”,体现了原产地的内涵。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中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及台湾省有野生或栽培。紫苏包括两个变种:皱叶紫苏,又名回回苏;尖叶紫苏,又名野生紫苏。
中国两千年前解释词义的专著《尔稚》中有:“苏,荏类也,故名荏桂,一名赤苏”。西汉扬雄撰《方言》(公元前1世纪)记有“苏之小者谓之穰葇。”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说:“从草,音稣”。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称为“荏”,并载有:“三月可种荏。园畔漫掷,便岁岁自生矣。”成书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的《王祯农书》记述为:“苏,茎方,叶圆而有尖,四周有齿。肥地者背面皆紫,瘠地者背紫面青。面背皆白,即白苏也。”表明古人对紫苏的性状、生长习性及栽培已十分了解。
紫苏历来被作为药用,中医认为紫苏气味辛温,通心经,益脾胃,有散热和解暑之功效。唐孟诜(621~713年)著《食疗本草》载:“紫苏,除寒热,治冷气。”宋仁宗(1023~1063年)时,曾把“紫苏汤”定为翰林院夏季清凉饮料。
国内目前紫苏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除少量食用外,主要用于紫苏醛、紫苏醇等芳香物质的提取。另外,紫苏叶也是出口日本和韩国的重要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