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林市苏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成效与经验

2012-01-27陈丽川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3期
关键词:玉林市水土保持流域

陈丽川

(玉林市水土保持监测站,广西玉林537000)

1 流域概况

苏烟小流域位于玉林市城区东北面,地处玉林海拔最高的大容山与玉林盆地接壤地带,距离城区约16 km,流域总面积14.70 km2,属南流江支流清湾江流域,项目区涉及玉州区大塘镇苏烟村、大双村和北流市大里镇月塘村。该小流域距北部湾215 km,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质结构以花岗岩为主,土壤以黄壤、赤红壤、山地赤棕壤及石灰土为主,植被以次生人工林和草本植物为主,森林覆盖率为41.5%,林草覆盖率为52.2%。流域位于邓江上游,流域中的苏烟水库属中型水库,是广西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更是玉林城区32 万人的主要供水水源地,主要入库水系为大双河及其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5 400 万m3。

小流域下垫面地形起伏较大,由花岗岩风化发育形成的大部分表土为强风化花岗岩破碎物和冲积物,以黄壤、赤红壤为主的土壤质地偏疏松,抗蚀能力弱,加上地表覆盖物稀疏,遇暴雨土壤极易流失;同时,多年来流域内群众乱砍滥伐、毁林毁草开荒、顺坡耕作、过度樵采、铲草积肥等,也加剧了水土流失。2007年9月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流域共有水土流失面积8.34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56.73%。由于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水源涵养能力差、地力下降,作物生长不良、产量低而不稳,制约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严重的水土流失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直接危害城市供水水源地苏烟水库的水质,并导致水库的供水量日益削减。

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和水土流失现状使得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成为当务之急。根据流域的实际情况,结合苏烟小流域的特点及危害的严重性,2006年9月玉林市水利局编制了《玉林市苏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并向上级申报,2006年水利部以水保[2006]613 号文将苏烟小流域列入全国首批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对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工程分3年实施。

2 治理措施及成效

苏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2008年度项目自2009年8月动工建设,至2010年4月底全部完成。其中,种植树种为杉木的水土保持林38.24 hm2、树种为油茶树的经济林15.73 hm2,种草25.35 hm2;治理崩岗3 处,修建挡土墙91.4 m,兴建沼气池70 座;封育治理433.1 hm2,新设宣传牌15 个、公示碑1座。试点工程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封育治理措施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现了预期的年度治理目标,2010年6月已初显成效,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治理措施

2.1.1 工程措施

该项目治理崩岗3 处,新建挡土墙91.4 m,兴建沼气池70座。通过实施工程措施,达到“上拦下挡”的治理效果,截(排)水沟能够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进入水循环体系,减少下渗;挡土墙可对强降雨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二次拦挡、沉淀,防止泥沙淤积下游农田、河道。

2.1.2 植物措施

在植物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结合造林整地修筑了水平阶,改变了种植区的微地形,减缓了山地的地面坡度,增加了种植区的保土、保水、保肥功能。水土保持林种植后,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当年就实现了山地覆绿。据2009年6月初步验收统计,造林成活率为86.5%,超过国标85%的要求;到2011年6月底,造林成活率已达95%。水土保持林的种植,实现了流域水土流失山地当年治理当年发挥效益,有效减少了山地水土流失的发生,起到了见效快、效果好、示范作用大的目的,深受流域内群众的欢迎。

2.1.3 封育治理措施

主要治理措施包括设立封禁宣传牌和项目公示碑,出台封山育林管理办法,落实管护人员。通过实施封禁治理措施,在流域内的主要道路、村公所等醒目位置设置封禁宣传牌,在小流域主要交通道路出口设置项目公示碑,在项目区内的村公所公示栏张贴封山育林管理办法,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提高流域群众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落实封育治理管护人员,定期对封育管护区进行巡查,杜绝村民上山砍樵、盗伐林木等现象,使流域内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2.2 治理成效

2.2.1 经济效益

从本项目年度治理任务内容和项目区实地调查情况看,本工程不存在各类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和土地资源增值等附加值,因此只计列本工程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按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措施保存率85%的国家标准,生效时间为15年,按水土保持林砍伐3 次,增加活立木15 m3/(hm2·次),经济林年平均产量3 500 kg/hm2计,则38.24 hm2水土保持林共增加活立木1 463 m3,15.73 hm2经济林产出果品702 t,调查的市场价为活立木450 元/m3、油茶2.2 元/kg,直接经济效益220.27 万元,增加的收入超过投入资金,产投比为1.8 ∶1,投资回收期为8年。

2.2.2 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可耕作土地增加,小流域人口环境容量明显提高。通过水土保持开发性治理,发展水土保持产业,将有效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2.2.3 生态效益

工程实施后,实现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12 km2,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在95%以上,小流域内增加林草面积80 hm2以上,年保水效益811 万m3,年减少流失泥沙总量2.7 万t。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水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和水体中的CODMn、氨氮、总磷、总氮和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均在国家标准的容许范围内。

3 主要做法及经验

3.1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玉林市苏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得到了玉林市水利局领导的高度重视,2008年12月,市水利局以《关于成立玉林市苏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及内设机构的通知》(玉水[2008]225 号),明确了项目业主单位,并设立了专门的工程管理机构,包括项目领导小组,内设机构主要由办公室、财务统计组、技术监督组和群众工作组组成,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分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从而保证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的顺利开展。

3.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专门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和专家组成规划编制小组,在借鉴先进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成果的基础上,从现场勘查入手,根据苏烟小流域自然地理、气候特征及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对小流域进行了统一规划,科学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封禁治理措施,并充分考虑市场引导和地方区位优势,发展治理加开发的小流域经济模式,增加流域农民经济收入,调动农民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巩固治理成果。经过近半年的反复论证,编制完成了《玉林市苏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玉林市苏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确定了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和面源污染治理工程为主的五大治理措施。

3.3 加强监督,严格执法

市、县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经常性执法检查及联合检查,在流域范围内划定分级管护区域,其中I 级管护区为工程治理核心区,该区域内严格禁止采石、采矿、取土等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Ⅱ级管护区为核心区周边区域,通过采取“以气代柴”、生产生活污水集中净化排放等措施控制面源污染;出台封山育林管理办法,禁止上山砍樵、毁林盗伐等行为的发生。对已造成流失的区域实施综合治理,并落实巡查制度,保护治理成果。

3.4 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试点工程严格实行的各项管理制度,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实行招标投标制。2009年6月1日,广西科文招标有限公司对玉林市苏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进行了招投标,玉林市水利电力建筑工程处竞标成功。2010年6月12日,玉林市水土保持监测站与玉林市水利电力建筑工程处签订了施工合同,由玉林市水利电力建筑工程处作为承包人对玉林市苏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2008年度项目进行具体实施。

(2)实行公示制度。在项目施工现场设立项目公示牌,将项目实施的时间、规模、技术标准、资金筹集和使用安排、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等情况向群众公示,以便接受群众监督。

(3)实行监理制。为了实现年度建设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三控制”,我们通过制定严格的施工制度,全面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①严格工程投资控制。在具体实施中,一是严格按施工合同兑付工程资金;二是按工程设计批复兑付工程项目开支;三是按工程实际进度兑付工程资金。②严格工程质量控制。一是把好项目开工关,做好施工放线等准备工作;二是把好材料“进口关”,如苗木、水泥等必须达到施工要求;三是把好施工现场控制关,在施工高峰期保证施工监理检查员对每个施工场地进行巡回检查;四是把好施工工序关,对重要的施工工序严格控制;五是把好检查验收关,保证土石方工程的质量和林草措施的保存率。③严格施工进度控制。一是做好土方工程和林草措施的配合,在土方工程完成后的适当时机实施林草措施;二是工程资金无法按设计到位时,特别是在工程施工前期,由施工单位先垫支资金开展工程建设,确保施工进度。

(4)实行财务管理制度。将小流域的治理资金设立专账,由专职财务人员负责到位资金的管理使用,做到资金开支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无截留、挪用资金现象。

(5)实行档案管理制度。为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治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技术档案,主要包括本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资料、年度运行情况总结及图表、文件、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各项治理措施所需的经费、劳力等技术经济指标,水土保持效益指标,检查验收的全部文件、报告、图表、科研观测等方面的资料。

3.5 广泛宣传,增强流域民众水土保持意识

试点工程建设初期,针对流域内群众水土保持意识较为淡薄的状况,加强了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的宣传力度,派遣工作人员定期到流域内的大双村、苏烟村宣讲水土保持工作的公益性,劝导公众共同参与生态清洁型流域的建设和保护工作。同时,注重宣传牌和公示碑的宣传作用,在流域公路两旁和醒目位置设置宣传牌、条幅和公示碑,确保宣传面广,效果显著。

3.6 开展水土保持监测,保障治理成效

为及时跟踪掌握项目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执行情况、治理措施的数量与质量、治理的成效,充分利用广西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在流域大双河入库河段设置的水土保持监测点,对项目区的重点治理情况进行全程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小流域土壤侵蚀背景资料监测、项目执行状况监测和项目实施后的效益监测三部分,重点是对小流域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和治理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效果等进行监测,掌握工程的治理成效,并为今后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提供帮助。同时,玉林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苏烟水库和大容山水库环境保护的决定》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对苏烟水库水源地加强保护,并逐步完善水环境预警机制,以保障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

4 结 语

通过实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引起全社会对水源地保护的重视,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示范点,全面推广治理模式,进一步增加水土保持投资渠道,国家、地方、群众共同努力,按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科学布局、综合治理,加强以水土保持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可促进水源污染防治,保护饮用水源,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把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培养特色,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集约型农牧业生产方式的形成,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玉林市水土保持流域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墨韵书香
压油沟小流域
绘颜绘色
玉林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TSH切值在GSP分析仪上的设定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沙颍河流域管理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