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2012-01-27冯玉良陈春晓戴一扬郑培奋陈新宇
冯玉良 陈春晓 戴一扬 陈 辉 郑培奋 陈新宇
胆囊结石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10%,而其中10% ~15%患者合并有肝外胆管结石[1]。以往多采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但具有其创伤大、术后恢复慢、胆汁损失多等局限性,现已逐渐被微创手术所取代[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治疗结石性胆道疾病的标准术式,而内镜取石则是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3]。笔者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LC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男性52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2.5±5.4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3.5±2.7天。入组标准:①术前均经B超、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明确诊断;②无急性化脓坏疽胆囊炎,符合LC手术指征;③胆管结石直径<2.0cm,且不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均有右上腹或腰背部疼痛及压痛,45例有黄疸病史,52例腹胀、钝痛伴厌食、恶心、呕吐,21例伴发热、寒战。胆总管单发结石47例,多发结石35例,结石直径0.5~2.0cm。按照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大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手术方法:(1)治疗组:首先行ERCP+EST,具体做法:禁食6~8h,术前肌内注射地西泮针10mg,屈他维林针40mg,哌替啶针50mg,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行ERCP,明确胆管解剖结构、有无胆管结石及结石的数量、大小及位置,用乳头切开刀在11~12点方向处行Oddi括约肌切开(EST),根据结石大小及乳头情况切开长度约1.0~1.5cm。对胆总管结石较小(φ<1.0cm)者,采用取石网篮直接取石,结石较大(φ>1.0cm)而取石困难时,先以机械碎石网篮碎石后再用取石网篮及气囊导管分次取出。取石成功后,再行ERCP确保取净结石和胆总管通畅,并根据患者黄疸情况放置鼻胆管引流管。术后常规予以禁食、抗生素、抑酸及抑酶治疗。待血淀粉酶正常后(约2~5天)行LC术。采用“三孔法”手术,解剖Calot三角,先处理胆囊管,避免小结石进入胆总管,胆囊切除后,如无特殊情况,可不放置引流管,在明确无出血后释放气腹,关闭切口。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2)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周采用38%泛影葡胺经T管胆道造影,如无残余结石术后4周可拔除T管。
3.统计学方法:应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治疗组中均顺利完成ERCP+EST,成功率为100%,LC术中4例胆囊结石再入进入胆总管,并于LC术后再次行ERCP成功取石,2例因胆囊解剖结构不清而中转行开腹,LC手术成功率95.1%。对照组41患者中38例术中取尽结石,成功率92.7%,残余结石3例于术后经胆道镜取尽结石。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
2.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治疗组一过性胰腺炎1例,胆管炎1例,胆道损伤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3%;对照组腹部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胆瘘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
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外科治疗尚无统一规范。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是治疗该病的经典术式,其取石成功率较高,但对患者的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且留置T管时间较长,极大增加了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4]。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LC已成为胆囊结石治疗的金标准,而EST也是肝外胆管结石治疗的常用手段,其适应证广,取石操作简单,且成功率可达95% ~98%[5]。因此,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可考虑联合ERCP+EST+LC取石治疗,且术后不放置T管引流,保证了胆管的完整性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本研究采用EST+LC两种微创方式相结合治疗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并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结果显示:两组的取石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也相近,提示两种方法均有较好的手术成功率,且安全性高。同时研究还发现,治疗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缩短,说明EST联合LC治疗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加强肠内营养,促进康复,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目前研究学者对于ERCP+EST和LC处理的先后顺序尚未完全统一。有研究认为先LC后ERCP+ EST,理由是若肝外胆总管取石成功,则不会出现胆囊结石排出或脱落,可防止胆总管结石的复发[6]。本研究中采用先ERCP+EST后LC的方式。笔者认为其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解除因合并梗阻性黄疸、胆管炎乳头狭窄等病变所致胆道梗阻,控制胆道感染;②可了解胆道解剖形态,减少之后的LC所致胆管损伤的可能性;③ERCP+EST术后2~3天可改善肝功能,降低胆道压力,促进LC术后康复[7];④可避免LC后ERCP失败再次行开腹手术胆总管结石的风险。其缺点是LC时胆囊结石可能再次进入形成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但发生概率较低。即使发生多数情况下可自行排出,亦可多次内镜取石,且取石难度降低[8]。
综上所述,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高效、痛苦轻、恢复快、残留结石发生率小等优点,同时可有效减少LC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王红禄,赵振生,陈宁.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1,38(5)∶302-304
2 张建,黄耀,吴孟超.腹腔镜术中联合内镜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前景[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17(8)∶685-687
3 Bingener J,SehwesingerWH.Managementof eommon bile ductstones in a rural area of the United States:results of a survey[J].Surg Endosc,2006,20(4):577-579
4 Bingener J,Richards ML,Schwesinger WH,et al.Lapmce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elderly patients:gold standard for golden years?[J].Arch Stag,2003,138(5):531-535
5 王汉宁,向国安,孙水平,等.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4):292-293
6 周群,王克成,邓明富,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观察[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1,6(4): 2133-2204
7 黄韬,郑成竹.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手术时机的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1):62-65
8 何志军,王卫星,陈先祥,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胆囊的处理策略[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28(5):483-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