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发展 推动全面转型升级

2012-01-26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钢铁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钢铁行业钢铁企业钢铁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深刻认识经济增速趋缓和增长结构转型对钢铁行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钢铁工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材料工业,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以来,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扩散和冲击,加之国内资源压力、环境容量和下游用钢需求变化的影响,钢铁行业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性变化,在经济转型新阶段对钢铁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预期速度,国内钢铁行业的规模扩张时代已经结束

20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以年平均12.33%的增速超常规发展,尤其是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的粗钢产量更是增长了275%,中国粗钢产量在世界总量中的比例已经由20年前的11.25%增长至45.55%(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46.6%),已经连续16年位居世界产量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市场。

当前,全球经济仍然徘徊在二次衰退的边缘,美国和欧洲还困扰在自身的债务问题和经济问题,新兴市场经济的全球经济引擎作用发挥有限,世界经济已经整体进入到了并将长期处于一个新的低速增长时期。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预期速度,实施经济增长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导致钢材需求强度下降,并将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总量水平而上下波动。钢铁行业的规模扩张时代已经结束,这是国内外经济增长因素的相互交织和产业周期性发展规律共同影响的结果。作为曾经长期享受经济增长红利的钢铁行业来说,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认识多年以来惯性的行业粗放增长模式,适应环境变化,调整战略思路。

2.经济增长结构转型,导致钢材消费结构升级,下游用钢行业对钢材品种、质量与服务的要求将逐步提升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环境与20年前乃至1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钢铁行业长期高速增长积累的一些

深层次矛盾更加暴露无遗,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变得不可持续,钢铁行业过去长期依赖高强度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下的规模扩张方式必须转变,下游产业升级对钢材提出了高强度、耐腐蚀、长寿命、减量化等发展要求。

钢铁行业要主动去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发展以及下游用钢行业的需求变化,与下游用钢行业结成互利共赢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和产业链联盟,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手段,研究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钢材品种质量,推进钢铁材料的升级换代。这既是提升钢铁企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也是中国钢铁行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3.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要素成本上升,正在倒逼钢铁企业经营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根本转变

多年以来,钢铁行业虽然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一直被社会诟病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这主要与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子有一定的关系。

钢铁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当前钢铁行业的利润已经被产业链上游严重挤压,整个行业一直游离于亏损的边缘。铁矿石已经成为中国钢铁行业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无法承受的“成本之痛”。随着铁矿石、焦煤等资源压力的进一步增加,钢铁行业传统的拼规模的粗放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钢铁行业的节能环保水平今非昔比,钢铁企业“傻大黑粗”的传统面貌也彻底改观,但是,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在成绩面前不能松懈绿色发展的要求,我们整个社会的环境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发展要考虑代际公平,要为子孙后代的发展负责。钢铁行业应当继续积极响应国家逐步严厉的节能减排政策,增强企业的社会公民意识,注重绿色发展,提高资源与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突破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软肋”。

未来随着钢铁行业要素成本的增加以及发展环境的变化,整个行业的盈利空间将日益收窄。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了结构升级的转型发展期。我们要完成和渡过这个转型期,要充分做好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期的心理准备。转型的过程注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未来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还会有很艰难的路要走。

二、转型升级、创新图强是钢铁企业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出路

纵观世界产业的发展大势就可以发现,微利是大多数产业要面对的发展常态,更是一个行业发展更加成熟的主要标志。钢铁行业的微利发展时代已经到来,走出当前困境,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市场形势的突然好转,也不要寄希望于国家消费刺激政策的频繁出台。在日益发展成熟的钢铁行业中,钢铁企业要实现新的发展突破,唯有创新才是原动力。

1.创新发展模式、实施战略转型是钢铁企业适应经济转型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钢铁行业依赖机会性增长的发展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单纯的规模战略已经不再适应经济转型的宏观要求,企业发展要从外延式增长逐步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由单要素创新突破转向技术、管理、设备、产品、服务、环境、人才、文化等全要素的提档升级,增强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我们的钢铁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已经完成了装备大型化、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技术改造,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就要着力推动“四个转变”:由普通产品主导的规模效益型向高端精品主导的集约效益型转变;由以生产为导向的钢铁制造商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商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精细管理型转变;由区域型一钢独大向国际化多元发展转变。

2.实施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是钢铁企业适应经济转型新要求的首要手段

钢铁行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新的技术进步。纵观人类钢铁冶金发展历史,从最早的海绵铁到高炉炼铁,从最早的炒钢法到转炉炼钢以及连铸连轧,每一次的变化都离不开新的技术进步,都是技术进步推动了钢铁材料的升级换代,降低了钢铁生产成本,增加了钢铁行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钢铁材料品质。在钢铁微利时代,技术创新将在适应经济转型新要求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更加重要的影响作用,钢铁企业要由消化引进技术集成创新,逐步向更多的能引导行业发展的原始自主创新转变,不但要培育出具有强大品牌优势的战略产品,还要依靠提高操作水平与技术手段生产出低成本的普通产品,企业自然就能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地位。

3.创新盈利模式、提高产业链竞争力是钢铁企业适应经济转型新要求的有效路径

钢铁行业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最终产品的竞争,但实际上是一个全产业链的竞争,产品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产业链竞争力基础之上的。长期以来,钢铁企业的发展过多关注的只是制造环节配套改造,长期把产业链上下游以及相关环节作为钢铁的附属部分看待。曾经忽视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让钢铁企业这些年吃尽了苦头,缺少稳定渠道的支撑更是让钢铁企业面对市场波动经常陷于盲目被动。在经济转型期,钢铁企业要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变化规律,从战略高度不断创新钢铁企业的盈利模式,加强冶金过程资源与能源的综合化利用,建立多元化的进口铁矿石开发与利用模式,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实现与用户互利共赢的价值链,不断精干钢铁主体,提高全成本控制能力,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三、全面转型升级:河北钢铁集团战略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钢铁集团组建不久就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重创。经过四年的努力实践,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北钢铁特色的实质性整合之路,走出了一条相对落后钢铁企业实现装备大型化、现代化和产品升级换代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内陆钢铁企业实现清洁生产、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集团四年累计实现利税350亿元。与组建之初比,年营业收入从1248亿元增长到2503亿元,总资产由1480亿元增长到3162亿元,连续四年位居世界500强企业,2012年排名第269位,较2009年前移106位。但是,由于我们的子公司基本上都是经过多年以来的自我积累、梯度前进、滚动发展而来的,与国内外一流企业相比,产品档次与盈利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面临着艰巨的转型发展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积极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实施“全面转型升级主体战略”和“三高一新带动、全产业链优化、绿色引领、有限多元、管理创新、人本强企六大支撑战略,以做强钢铁主业为核心,推进全产业链优化,推进相关多元产业协同发展,重点提升产品盈利能力、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推进全面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的新跨越,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钢铁企业集团。

(一)依靠技术创新,实施“三高一新带动”战略,建设“四大精品基地”,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

基于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升级,下游用钢需求档次提升的新格局,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加强自主技术创新,着重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三高”产品和新型钢铁材料,以“三高一新”带动品牌的高端化、普通产品的精品化。重点从三方面实现产品研发和品种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一是在国防、航天、海洋工程等尖端产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项目市场具备一定的技术引领实力,提升集团品牌知名度。二是在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领域打造一批战略品种,提高品质控制和营销服务水平,培育强大的品牌忠诚度和产品创效能力。三是充分利用钒钛资源优势和深加工装备条件,在高强抗震钢筋、高品质特钢、高纯钒制品、高档食品级冷轧薄板等方面,形成一批效益突出的特色品种。

(二)基于钢铁产业全球配置资源的属性,实施“全产业链”优化战略,以“中强”为核心,上展、下延、外拓,提升钢铁全产业链竞争力

中强,即做强做优钢铁主业。

上展,即强化上游资源保障能力。到“十二五”末,形成3500万吨铁精粉产能,国内铁精粉自给率达到40%;海外铁矿资源掌控量8亿-10亿吨。

下延,即提高产品深加工度和延伸服务创效能力。做强做优镀锡、镀锌、镀铝、镀铬等板材涂渡精深加工产业;瞄准高端装备制造用户,合资、合作建设板材剪切加工配送基地;实现由材料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变。

外拓,即提升资本运作和国际化经营能力。稳步推进跨区域、跨所有制联合重组,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发展空间上,由区域型一钢独大转向国际化多元发展,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和资本运作能力,构筑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同时,围绕“做强钢铁主业、服务全产业链”,实施有限多元战略,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十二五”末,三大板块营业收入达到1400亿元。构建大钢铁产业发展格局,提升集团整体盈利能力。

(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钢铁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企业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继续巩固、深化“科学发展示范企业”创建成果,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厂区综合环境治理,拓展钢铁企业能源转换和消纳社会废弃物功能,把“钢铁制造”打造成“低资源消耗、环保型生产、低成本制造”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掌握节能环保绿色钢铁核心技术,逐步具备节能环保产业的产业化和技术输出实力,制造出低碳环保型钢铁材料,成为人、钢铁、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钢铁引领者。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同仁对我们的支持与帮助。

猜你喜欢

钢铁行业钢铁企业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钢铁行业有机固废危废采用热裂解工艺处理可行性分析
钢铁企业无人化料场的设计与实现
排放绩效在评估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取得效果中的应用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
关于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钢铁侠”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钢铁行业PM2.5控制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