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靠科技创新 加快转型升级

2012-01-26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钢铁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太钢工艺技术不锈钢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

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许多企业都在微利或亏损的状态下艰难生存。这一状况的形成,既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也与钢铁产业自身矛盾有关。而这两方面问题都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因此钢铁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长时段的调整期。钢铁企业必须因时而变,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加快转型升级。

太钢如何转型升级,需要立足于自身特点。太钢地处山西,山西的自然资源禀赋给太钢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这是太钢由环境而形成的一个特点。太钢是一个老企业,早在建国初就被国家确定为特殊钢基地,太钢在率先发展不锈钢、硅钢、军工钢等高技术含量产品过程中,形成了较深厚的科技积淀,以及重视科技的优良传统。这是太钢由历史而形成的另一个特点。

我们体会到,如果没有科技和管理的支撑,资源优势不一定能转化为企业的成本和效益优势;如果没有科技能力的接续,资源条件禀赋较好的企业也难以实现永续发展。因此,我们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把发展高技术含量的不锈钢、冷轧硅钢等作为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滚动制订《科技发展规划》,从各个方面加以落实,努力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公司新一轮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把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调整到最佳状态

近年来,太钢在创新文化、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创新环境等创新要素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努力将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调整到最佳状态,把科技创新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大力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理念,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主动创新。

在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实行SBU(战略经营单位)管理体制,每年组建数十个由生产、营销、科研人员组成的跨部门团队,进行重点品种研发和重大项目攻关;围绕重大工艺技术和质量问题,在全公司推行课题首席负责人公开竞聘、命题承包、按效索酬等措施;每年在预算中安排3000万元,重奖有突出

贡献的优秀人才和团队。

在创新投入方面,2001年以来,太钢每年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5%。

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太钢坚持实施“515”人才战略(培养50名优秀管理人才、100名优秀科技人才、500名优秀操作人才),建立科技人员成长发展的多通道,形成梯级创新型人才队伍。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太钢与国内外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14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先后建成了国家级理化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16个科研实验室。形成了山西省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铁道车辆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不锈钢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政府创新平台,为引导行业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通过体制机制的优化,太钢科技创新的活力得到激发,能力得到提升。2011年,太钢被认定为全国5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之一,成为唯一入选的冶金企业。

三、把科技创新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1.以科技创新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

进入本世纪,太钢利用世界不锈钢工艺技术装备发展的新成果,自主集成,实施了两轮大的不锈钢改造和建设项目,实现了工艺技术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形成了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去年,太钢不锈钢粗钢产量达到302万吨,成为全球第一个把不锈钢提升到300万吨量级的钢厂。今年上半年,一批调整结构、提质增效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全球最大的180吨VOD精炼炉、LF炉,以及自主开发的30座罩式退火炉投产,进一步提高了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水平,400系不锈钢材生产比例可提高15个百分点。新建180吨转炉,以及目前国际最先进、最高效的双流连铸机投产,可生产2150mm×280mm宽厚板坯,为增产工具钢、结构钢奠定了基础。目前世界最快速度的轧机—不锈钢冷轧宽幅光亮线工程轧机进入最后调试阶段,该轧机速度1200米/分钟,可生产宽度1650mm、厚度0.2mm-1.5mm的高品质不锈钢光亮板,填补国内宽幅BA板空白。工艺技术装备的持续升级,为太钢产品结构的调整奠定了基础。

2.以科技创新推动工艺技术进步

为充分发挥工艺技术装备优势,太钢加强技术创新,先后完成了高质量不锈钢板材工艺技术开发、含氮不锈钢工艺技术开发、以铁水为主原料生产不锈钢新技术开发、400系不锈钢制造工艺技术及品种开发等重点课题,在不锈钢制造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目前,太钢已经形成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近800多项,其中以铁水为主原料生产不锈钢的工艺技术,铁水转炉炉内直接脱磷技术,不锈钢冶炼自动控制系统和除尘回收利用工艺技术,不锈钢超薄、超宽、超厚热轧工艺技术,高附加值品种(双相钢、高强韧细晶粒钢等)热轧新技术,高等级热轧不锈钢工艺技术等为代表,120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科技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

面对来自市场的双重挤压,太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降低成本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原料结构的优化,以铬镍生铁替代纯镍、以低品位矿粉替代高品位进口矿、以廉价煤替代高价煤,降低原料成本3亿多元;推进生产工艺的优化,调整部分钢种的元素控制标准,通过轧制工艺的优化确保产品的质量特性,有效提高了同质化产品的盈利能力。

3.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结构优化

太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力度研发国家建设急需、能替代进口、支撑下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产品,形成了以不锈钢为核心,包括冷轧硅钢、铁路用钢、高强韧钢的高效、节能、长寿产品集群,精心打造极具品种特色的精品基地。26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35个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大量特色产品应用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如:太钢国内首家成功研发铁路货车用不锈钢;火车轮轴钢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90%以上;双相不锈钢进入国际知名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企业;不锈钢焊带应用于加氢反应器;成功研发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堆内构件用不锈钢厚板;厚涂层高牌号冷轧电工钢和耐高温高压不锈钢无缝管,应用到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发电机组;目前国产的65艘不锈钢化学品船全部使用太钢的不锈钢;太钢能生产世界最薄的0.01mm不锈钢精带产品;不锈钢、电磁纯铁等20多个特种材料应用于“东风”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等关键部位;X80高等级管线钢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合金成分,改进轧制工艺,吨钢降成本超过500元,以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中标西气东输三线工程42万吨,成为最大的供货商,在中标同行普遍没有利润的情况下,我们的管线钢还保持了可观的盈利。

4.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十一五”以来,太钢投资采用一系列世界最先进的循环经济工艺技术,形成了较完整的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由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主要节能环保指标国内领先。二次能源年回收占总能耗的48%,余热余压年发电量占总用电量的28%。今后几年,我们还要加大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力争早日建成全球绿色钢厂的典范。

5.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延伸发展

太钢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进“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的转变。太钢创建的不锈钢工业园已成为全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之一,已引进33家海内外知名加工企业,年加工转化不锈钢20万吨。在天津滨海新区建成了年产40万吨冷轧不锈钢板、45万吨不锈钢焊管的沿海制造和出口基地。在郑州、无锡、沈阳、广东佛山等地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新材料开发是太钢正在悉心培育的新业务单元和效益增长点。太钢设立了山西宝太新金属开发公司,致力于“钛—不锈钢”制造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每年可生产钛材产品20万吨。建成了一条百吨级非晶带材试验线,开发了新型耐火材料、热处理工艺和喷带工艺,实现批量生产。氧化铁粉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节镍不锈钢项目,已通过科技部立项申请。高性能碳纤维项目近期也将正式启动。

工程技术产业化输出,将成为太钢很有潜力的业务增长点。我们组建了工程技术公司,以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焦化工程技术、冶金工程技术、节能环保技术为重点,发展工程技术产业化输出。成立了山西冶金焦化工程成套有限公司,开展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成套输出。与日本住友重工联合,参与国家两个重点工程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制酸项目竞标。

“十二五”是太钢跨越发展的机遇期、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培育竞争优势的关键期、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期。面对钢铁行业当前的严峻形势,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打造一个高效集约、极具品种特色的精品基地,为把我国早日建设成为钢铁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太钢工艺技术不锈钢
超级英雄不锈钢侠
不锈钢二十辊冷轧机组横切剪的选型计算
孤胆不锈钢侠——米格-25
太钢6项成果获冶金科学技术奖
浅谈以煤为原料的氨合成工艺技术及发展趋势
不锈钢微钻削的切屑形成与仿真分析
HL-2M真空室试验段制造工艺技术
基于战略层面的环境业绩评价——以太钢为例
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
薄煤层综掘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