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2-01-26卢喜平麻泽龙

中国水利 2012年3期
关键词:水源饮水供水

樊 毅,卢喜平,周 芸,麻泽龙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610072,成都)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1.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现状

2010年末四川省总人口9001.3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 086.81万人,占总人口的78.73%。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农村饮水安全人口4 936.61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9.66%;饮水不安全人口2150.2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0.34%,其中纳入国家饮水安全规划未解决的饮水不安全人口870.60万人,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1 279.60万人,分别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40.49%和59.51%,饮水不安全人口以新增人口为主。

2.农村自来水普及现状

目前,全省自来水可分为规范自来水和简易自来水两种,规范自来水即集中供水到户或集中供水点取水,供水人口2313.76万人;简易自来水即机井、手压、引泉、集雨等有设施供水到户的联户或小集中工程供水,供水人口3172.74万人。自来水普及人口5 486.50万人,普及率达77.42%,虽然仍以简易自来水覆盖人口居多,但规范自来水覆盖人口较饮水解困时期末(2004年年末,下同)增加1 293.84万人,普及率上升17.5%,自来水供水正从以往的以分散供水中有设施供水为主逐渐向规模以上集中供水为主转变。

3.集中供水工程现状

目前,全省有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15 285处,受益人口2 313.7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2.65%。主要分布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经济条件较好、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取水水源以地表水为主,受益人口1637.11万人,占70.67%;供水方式以供水到户为主,受益人口2157.50万人,占93.25%。与饮水解困时期相比,增加1293.84万人,特别是供水规模大于1 000 m3/d时增加受益人口幅度最为明显。

4.分散供水工程现状

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分散式供水人口4 773.0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7.35%,其中有设施供水人口约3 965.92万人,取用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取水方式以筒井取水为主;无设施供水人口约807.12万人,取用水源以地表水为主,主要是直接饮用江河水、溪水、坑塘水和山泉水,供水水源保证率较低以及水质不达标问题突出。与饮水解困时期相比,全省分散式供水人口整体减少941.13万人,其中有设施供水人口减少318.64万人,无设施供水人口减少622.50万人。

二、农村饮水存在的问题

1.饮水安全问题

(1)水质不达标

目前,全省农村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人口900.37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41.87%,较饮水解困时期减少978.71万人。主要有氟超标、砷超标、苦咸水、血吸虫疫区、铁锰超标、微生物超标和其他水污染导致的水质不达标问题等。现状氟超标和砷超标人数显著下降,铀辐射超标人口基本消除,血吸虫、包虫病疫区和细菌学指标超标人数也显著下降。其他水质问题主要表现为未经处理的Ⅳ类和Ⅳ类以下水质地表水以及未经处理的地下水引起的细菌学指标超标、铁锰超标等。

(2)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

目前全省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人数为1 249.83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数的58.13%,其中涉及纳入国家饮水安全规划未解决的人口800.54万人,“十一五”期间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449.29万人。这些饮水不安全人口遍及全省各地市州,主要分布在季节性缺水非常严重的四川盆地丘陵区、川南山地区和攀西高原区。

2.供水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早期工程标准偏低

四川省20世纪80、90年代兴建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一方面受当时资金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存在工程建设标准低,建设质量差,供水规模小,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规划选址不合理、净水工艺简单、水处理设施简陋、管理粗放、技术培训不到位等原因,存在水质净化措施不足、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和运行管理机构不健全等问题。无论在水量和水质上均达不到饮水安全工程标准的要求,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发展要求。

(2)工程布局分散,规模小,集中与分散工程配置结构失衡

四川农村供水工程具有布局分散、工程规模小、覆盖人口少等特点,给供水工程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实施带来了困难。例如“十一五”期末,全省修建各类饮水工程39万余处,供水规模在20 m3/d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仅1.5万多处,虽不到总处数的4%,但解决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32.65%。而以分散工程为主的建设模式不但供水规模小,覆盖人口少,且明显存在工程质量和供水保证率低、水质不达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管理粗放以及建设和运营成本高等弊端。现状集中与分散工程的配置比例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村愈来愈高的饮水安全要求。

(3)传统处理工艺已不能适应当前水质现状

受水污染不断加剧的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部分地区水质条件不断恶化。当前大部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仍然沿用传统的常规水处理工艺和模式,普遍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4个步骤,导致很多新的水质问题,特别是有毒有机物及溶解态的化学物质等得不到处理或处理效果不好。

(4)工程建设成本攀升导致工程建设造价高

近年,原材料价格、人工、运输、检测及净水设备等费用大幅度上涨造成工程建设成本逐年攀升,导致工程建设造价高,投资压力大,工程投资超预算,加上配套资金难落实,增大了工程建设难度。这些问题和困难不仅直接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也阻碍了饮水安全工作整体推进和实施。

3.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供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目前重建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工程运行管理环节十分薄弱。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工程技术指导不到位问题,有重取水、供水,轻水质处理的现象。加之部分管理者专业知识不足,管理经验欠缺,给建设管理带来困难。工程运行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工程管理权、责、利不明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水价不合理等问题,致使工程效益低,运行管理难以为继。据全省1.2万处工程抽样调查分析,有4 300多处工程出现亏损,占34%,有1 270处不能盈利,占10%。

三、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主要成因

1.自然因素

四川农村人口最主要聚集区地处南方季节性缺水区,特别是川中丘陵区十年九旱,季节性缺水十分严重。近年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加大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难度。据统计,因各种自然原因造成的饮水不安全人口约占六成。如 2008 年“5·12”地震影响到全省范围内各类供水工程,特别是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供水工程,出现水源点水量减少、水质变差等问题,造成576万人临时饮水困难;2010年西南大旱造成四川盆地丘陵区以及攀西地区多数分散供水工程出现供水不足,约200万人饮水困难。

2.社会因素

目前,全省水源污染和水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威胁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一些地方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同时农村面源污染、集约化养殖污染、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污染等持续加重,造成饮用水水源越来越少、越来越远,饮水安全问题解决难度越来越大。除水源地常规水质项目超标外,有毒有机物污染已在一些饮用水水源地中检出,有些地区还相当严重。全省24座水库抽样调查结果评价显示:有44%的水库水质标准属于Ⅲ类以下,有近半数水库水质属Ⅴ类或劣Ⅴ类,情况较严重。另外,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选址不当、建设质量差、运行管理不当等人为因素加剧了农村饮水不安全状况。

四、对策探讨

1.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治理和监控

针对水源地周边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要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水源地水源涵养和水质条件改善,密切注意自然变化和人为影响条件下水源地水量水质的实时动态监测,做好突发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以及备用水源的选择和规划。四川的分散供水工程目前大多数仍以地下水水源供水为主,水源的水量和水质受环境和人为影响十分明显,具有不可控性。因此,加强对地下水水源的长期连续监测有利于掌握地下水水源地的储备变化情况,可为新增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

2.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四川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全面考虑地形条件、水源分布、人口分布、工程造价等方面影响因素,综合确定适宜的工程建设模式,以降低工程建设和运营成本。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四川省已经形成了城市供水工程管网延伸集中供水、乡镇供水工程及乡镇供水工程管网延伸集中供水、联村集中供水、单村(联社)集中供水、居民点集中供水、联户分散供水和单户分散供水等7种供水建设模式,可以较好地为农村供水建设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对于确实无法以工程措施解决饮水安全的高山地区或仅单一水源且受污染严重地区等特殊区域,经综合考虑和专题研究,以高山缺水移民和另辟水源点移民等方式加以解决。

3.着力推进农村供水从分散向集中化、规模化转变

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是未来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全省农村以集中供水工程解决的规范自来水普及率仅约30%,传统的分散供水工程虽然在现阶段可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但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供水质量的迫切要求。集中供水工程不但可以保证水量持续供给和水质长效安全,同时在人口覆盖度、工程整体推进和效益发挥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未来可以将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作为四川农村安全供水工程的建设方向,向分散供水集中化、集中供水规模化转变,最终实现“城乡同质供水,村村通上自来水”的目标。

4.研究和推广合理的水质净化和检测模式

目前,四川农村规模以上的村镇级集中供水工程已基本具备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但是现有控制供水水质的重要手段,如净水措施、药剂投放等,都需通过水质检测确定。目前,仅规模较大的极少数村镇水厂配备水质检验设备进行日常化验,大部分村镇水厂无检验设备,仅按季度进行部分常规指标的抽检,分散供水更谈不上进行水质检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研究不同规模、不同水源、不同水处理工艺和管理条件下供水水质检测模式,从而提出相应的净化和消毒模式,形成适宜的水质监测体系,开发农村供水工程的净水和消毒设备设施。

5.深化用水户参与的工程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

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并符合实际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运行体制是实现饮水安全目标、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用水户参与式的管理运行体制在近年的供水实践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参与式管理公开透明度高,可提高用水户对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满意度,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良性的运行机制除需加强工程内部的经营和管理、完善水质检验体系外,工程供水的合理定价、水费计收手段、工程经营方式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都离不开用水户的参与。

6.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应急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具有实时动态变化的特点,其安全状况随着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应急管理体系、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建设,以增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别是针对近年频发的旱灾和水污染事故,应建立适时有效的应急预案和保障措施,增强对重大旱情、水源水污染事故、饮用水污染事故和洪涝灾害期间饮水卫生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应急处理能力,以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1]张磊.四川省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形势及对策[J]. 四川水利,2006(4).

[2]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田水利局.四川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R].2010.

[3]四川省水利厅.2009年四川省水资源公报[R].2010.

[4]倪文进,马超德,等.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5]周芸,胡启春.川渝干旱对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影响[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水源饮水供水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简易饮水鸟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水源探测器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南水源头清如许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饮水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