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州市农田水利三年恢复与三年提升工程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2012-01-26

治淮 2012年6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苏 亚 钱 进 周 磊

宿州市位于安徽北部,地处黄淮平原南端,辖砀山县、萧县、泗县、灵璧县和桥区,设95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土地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总人口649.23万人,现有耕地总面积719.28万亩。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水多为患,水少为忧”的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08~2011年该市实施了农田水利三年恢复性除涝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2011年春,市委、市政府决定2011年冬~2014年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建设。

一、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年恢复取得的成效

自2008年宿州市实施农田水利“三年恢复性”工程建设以来,各地主要是疏通“毛细血管”,恢复田间工程,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共投资12.9亿元,完成易涝农田治理面积322万亩;新建、恢复桥涵18.9万座;完成大沟186条,中小沟、田间沟10.1万条,新打、恢复机井11886眼,村塘474面,维修涵闸81座,累计完成土方1.42亿立方米。尤其是以大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片效果更加显著,全市共兴修治理片280个,做到了排灌结合,旱涝兼治。在近两年的冬春小麦抗旱保苗和汛期排水中,治理后的沟渠发挥了蓄水、引水作用,抗旱效果明显。治理过的中小沟和低洼地,汛期没有出现内涝积水现象,充分发挥了排涝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有小河道、大中小沟淤积严重,工程标准偏低,大沟除涝标准达5年一遇的不足1/5。二是现有桥梁普遍存在标准低、设计荷载小、配套较少等问题,人为阻水生产路坝多。三是现有涵闸大部分是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兴建,大多带病运行,有的已接近报废。同时,大沟沟口涵闸配套较少,拦蓄地表水能力差,且外河洪水易倒灌,内涝严重。四是灌区小型泵站设施老化、配套不全,亟需进行技术改造。灌溉技术和灌水方法落后,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发展缓慢。五是水资源紧缺、水源污染严重。六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不畅,投入新体制不顺,投入不足。

二、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思路及成功经验

(一)按规划实施,注重发挥技术人员作用

2008年春,市委、市政府安排水利部门组织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走访5个县区及10个乡镇,编制《宿州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恢复性工程规划(2009年~2011年)》,决定从当年冬开始,集全市之力,利用3年时间疏通中小沟、治理地头沟、恢复田间沟,配套管涵桥,全面治理全市322万亩易涝农田。

(二)多元筹资,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坚持和完善以受益群众投资投劳为主体、政府以奖代补资金为引导、整合项目资金为带动、社会各界投资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新机制。三年来,全市共投入12.9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其中政府投入1.7亿元,整合项目资金6.25亿元,群众投资投劳3.76亿元,其他资金1.2亿元,相当于2008年实施治涝以前20年投入的总和。

(三)领导重视,注重发挥部门的合力作用

一是督查指导到位。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政委、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各由一名负责同志带队,成立两个督查组;市水利局由班子成员带队,成立五个驻县区技术指导组。国土、农委等市农建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农田内涝治理。各县区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二是组织发动到位。各地通过调度会、现场会、督查会等方式,层层发动,逐步将农田治涝推向高潮。三是舆论宣传到位。地方报刊、市县区电台及电视台开设水利兴修专栏、“乡镇书记、镇长水利兴修专访栏目”,市农建指挥部持续下发通报、专报和简报,形成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强大舆论声势。

(四)坚持严格奖惩,注重发挥典型导向作用

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门考核组,对县区农田水利兴修情况严格考核打分,对获得表彰的县区分别奖励100万元、80万元和50万元,用于桥涵配套奖补。考核结果与项目安排、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考核挂钩。各县区也出台一系列针对乡镇、县区直包扶单位的奖惩制度。

(五)坚持建管并重加强管理,注重发挥治理工程长效作用

出台《宿州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暂行办法》,对恢复性设施产权定位、管护职责、工作机制等作了明确规定,指出农田水利恢复性设施是村公益设施,归集体所有;乡镇(街道)、村负责辖区内沟、渠、井、闸、站、库、桥涵的管理;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纳入“一事一议”范围,确保水利工程发挥长效功能。

三、目标与措施

(一)着力实施“六大工程”

《三年提升规划》计划投资25.32亿元,以建设“农村沟河清淤工程、沟河桥闸配套工程、井灌工程、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农村当家塘恢复改造工程”等六大工程为重点,坚持除涝与灌溉并重,着力提升该市农田水利工程抗灾减灾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好水利基础。

一是对全市现状淤积严重的25条小河道、299条大沟、978条中沟实施清淤;二是新建、维修涵闸148座,新建桥梁7306座;三是清洗维修老机井12362眼,新打机井50299眼,配套60714眼;四是更新改造泵站186座,装机423台19311千瓦;五是发展节水灌溉20万亩,其中滴灌(微喷)2.9万亩、固定喷灌2.9万亩、半固定(移动)喷灌14.2万亩;六是对水生态脆弱的河流、湿地,实施修复保护,结合新农村建设,恢复改造当家塘1097面,整治村庄过境水系,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三年提升工程实施完成后,沟河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重点地段可达到10年一遇,全市可新增除涝面积50万亩,改善除涝面积56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20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20万亩。

(二)多措并举,全面实施2012年度工程

截至2012年4月10日,全市共投入大型机械613台,完成土方4795万立方米,占计划的165.3%;清淤河道15条、大沟95条、中沟1659条、小沟13377条;新建,维修桥涵、闸3595座;新打机井17296眼,修复机井5239眼;更新改造小型泵站17座;恢复改造村塘566面;已完成节水灌溉面积8.4万亩。全市到位资金94390万元,其中整合项目资金56170万元,政府投资15641万元,群众“一事一议”资金18726万元,社会捐助及其他3850万元。

(三)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督查

该市成立农建指挥机构和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委员会,健全和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由市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市有关部门参与的五个督查组,定期对各地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进行督查,市水利局成立五个技术指导组,党组成员带队,科室负责人参加,分赴五县区,指导农田水利三年提升工程建设

2.落实政策,加大投入

整合农田水利重点县以及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等涉农资金,充分利用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粮食专项补贴资金,积极引导受益农民筹资投劳。同时积极鼓励企业、个人大户以承包、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工程的建设和实施,确保提升工程的资金有保障。

3.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在地方报刊、电视台新闻媒体开设“县区长谈水利”和“大干水利兴修”专栏,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和做法,激发各地大干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情,促进水利兴修工作向纵深发展。

4.多方联动,社会参与

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等农建指挥部成员单位相互配合,积极协作。充分发挥镇、村等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加大民办公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推广“以土换资”、“以水换资”的经验做法,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工投劳,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的合力。

5.确保质量,建管并重

全程把好工程标准关、招标采购关、工程监理关和竣工验收关。强化工程建设质量责任制,明确施工质量责任主体、质量监管责任主体。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加快构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开展村级水管员培训工作,完善乡镇水利站、村级水管员制度,进一步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范围、权限、职责,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已建工程长期发挥应有的效益。

6.强化责任,严格奖惩。

全面推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责任制,强化工作目标考评,建立竞争激励体制,推行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财政资金奖补、工程项目安排、基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干部个人工作考核相挂钩等方法,纳入干部个人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2年开始,每年安排420万元专项奖金,奖励先进县区,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农田水利三年提升工程桥涵配套。每年4月中旬,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考评组,对各县区农田水利三年提升工程进行检查评比、考核验收。根据考评结果,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拨付配套桥涵补助经费,兑现奖惩。

四、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全市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意义重大。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农田水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同时,认真探索研究制约农田水利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子午工程
专家解读《农田水利条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