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府、企业责任

2012-01-26杨占科

中国煤炭 2012年5期
关键词:战略生产建设

杨占科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市东城区,100713)

安全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府、企业责任

杨占科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市东城区,100713)

认为我国提出的安全发展战略符合国家战略的全部特征,详解了安全发展战略的内涵。提出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提出在安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政府要切实发挥推进安全发展的主导作用,企业必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并且需要配套建立安全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政府责任 企业责任 激励约束机制 安全发展战略 国家战略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把安全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在新中国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的科学发展进入更加注重生产和职业安全的新阶段。认真研究安全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外延,抓紧研究制定促进安全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政策措施,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安全发展战略是国家战略

国家战略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其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在组织和使用一国武装力量的同时,组织使用该国政治、经济、心理上的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日本对国家战略下的定义是:“为了达成国家目标,特别是保证国家安全,平时和战时,综合发展并有效运用国家政治、军事、心理等方面力量的方策。”目前,中国尚无国家战略的统一定义,但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国家战略是建设和运用国家各方面的实力和人力,以实现国家总目标而采用的方略。国家战略有以下特征:国家战略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战略,提出者是国家,实施的主体也是国家;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战略指向是国家总目标,服务于国家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举全国之力,组织全国政治、经济、心理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国家战略实施。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提出的安全发展战略符合国家战略的全部特征。第一,安全发展战略由国务院提出,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组织实施,符合国家战略由国家提出、国家实施的特征;第二,安全发展战略覆盖各个行业领域,在各行业领域改革发展中都具有重大战略指导作用,因此也是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第三,要求调动政府、部门、企业、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推进安全发展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着力实现科学发展的国家目标。

安全发展战略的内涵,可以从4个方面理解。

(1)安全发展是一个原则。安全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前提是安全第一,关键是预防为主,手段是综合治理。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坚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是各行业领域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正如《意见》所明确指出的:“要把这一重要思想和理念(安全发展)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衡量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自觉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2)安全发展是一个目标。安全发展作为一个理念提出来,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无疑是赋予了安全发展以原则和目标双重意义,要求我们坚持把安全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致力于建设安全发展型社会。其基本要求是:“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幸福地享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3)安全发展是一个过程。安全发展是将安全的要求强力嵌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使经济社会呈现安全可持续状态的社会治理过程。因此,安全发展具有动态性、历史性。安全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必须树立安全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理念,坚持安全发展状态的持续改善。

(4)安全发展是一种文明。安全发展战略体现的是尊重人权、关爱生命的价值观。因此,安全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既是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的过程,也是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对于党和政府而言,安全发展体现的是良治善政;对于社会而言,安全发展标志中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巨大进步。

2 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中国提出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1)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据统计,2011年我国GDP总量突破47万亿元人民币,按2011年汇率中间值计算达到7.3万亿美元,人均约5400美元。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一时期既是经济结构升级、经济增长保持较高速度的重大机遇期,也是各类矛盾积聚、凸现的风险期,存在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中等收入陷阱”。一是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层次显著提高,由注重物质需求向更加注重人文、价值需求转变,安全的需求、尊严的需求日益成为基本需求。二是随着人民群众知识和信息水平的提高,公民意识和维权意识显著增强,对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妥善处理各类侵犯公民权利的事件提出更高更严格要求。三是随着中国社会阶层的日益多元化,我国公民利益诉求多元化格局日趋明显。平衡处理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确保各阶层和谐相处、社会稳定有序,成为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综上可以看出,随着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经济社会状况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中等收入国家一般性“烙印”,既是重大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凸现期。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经济过程的控制效力问题,而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不安全的状况,事故频发多发的状况,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状况,不仅关系我们的经济发展能否体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一总目标,也关系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能不能得到有效维护,因此也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水平。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权益,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

(2)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间的主题和主线。把握主题、抓住主线,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四个更加”,即:更加注重以人文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则全面体现了“四个更加”的要求,是把握主题、抓住主线的重要载体。因此可以说,推进科学发展,首先必须推进安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必须确立以安全为基础和前提的发展方式。不安全的发展,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代价的发展,既不是以人为本所需要的发展,也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更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相背离,因此,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彻底抛弃不安全的发展方式,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题中之义,必须成为重要的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之一。

(3)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是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安全发展战略在上述《决定》发布之后提出,绝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而是安全发展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天然联系所决定的。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建设,而安全发展战略解决的不仅仅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类职业危害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为经济建设装上价值观的翅膀。随着安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我们的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将不仅仅是国民财富的增加,而且是社会责任、诚信、生命至上等价值观的不断弘扬与积淀。也就是说,安全发展战略将使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取得协调进步、共同提高。因此,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实际上也正是对安全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肯定和重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有机统一,无疑是安全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与重大意义所在。

(4)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是确保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求全党“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真正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从此,“五种能力”建设成为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指导思想的提出和确立,我党把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纳入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实现了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与时俱进。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安全发展理念,实现了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上的深化,把推动安全发展的能力纳入执政能力建设,成为历史的必然。2010年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能不能实现安全发展,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标志着我党把推动安全发展的能力正式纳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了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综上可以看出,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不仅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在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3 政府要切实发挥推进安全发展的主导作用

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其实施主体无疑应该是国家。第一,国家掌握调控力。安全发展战略的实施涉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靠任何单个组织和机构都难以做到,必须由掌握调控力的国家通过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多种手段来协调推进。第二,国家掌握强制力。安全发展战略作为一种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战略,涉及发展与安全、公平与效率、国家(公民)与企业、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等多重重大关系的调整和优化,不可避免地遇到传统发展方式和既有利益关系的阻碍,克服这些阻碍,没有国家的强制力是做不到的。第三,国家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发展安全作为一种公共物品,需要政策、法律、标准、科技、投入、教育、应急管理等公共物品的有效支撑。实施安全发展战略,要求国家必须更好地承担起发展安全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类公共物品的供给职责,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推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当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安全发展战略实施的积极组织者、有力推动者、着力实践者。

(1)要把安全发展理念纳入治国理政理念。科学的理论指导科学的决策。安全发展战略的提出,从总体上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之安全发展这一科学理念的产物,是科学理论向科学实践的具体转化。推动实施安全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能不能实现安全发展,作为政府决策、实施的重要参照和原则。凡是有利于实现安全发展的事情,就大力推动;凡不利于甚至有损于安全发展的事情,就坚决遏制。选拔使用干部,也要着力选拔使用拥有良好的安全发展意识,能够践行以人为本,在组织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当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干部。从而,令安全发展理念深入政府血液和骨髓,使推动安全发展成为一种政府自觉。

(2)要把安全发展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划是行动纲领、工作指南。安全发展目标能否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关系安全发展战略能否得到切实推进。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把安全发展理念作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使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为充分体现安全发展要求的规划。一是要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目标。目标要切实可行,充分反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体现目标的凝聚力、号召力。二是要明确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安全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倡导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扎实推进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三是要确立一些重大项目和建设工程。要把“安全”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增加政府的公共安全投入,形成安全发展的项目带动。四是要强化安全发展绩效考核,增加安全发展状况在政府政绩考核中的权重,全方位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要把推进安全发展的能力纳入执政能力建设。安全发展战略能否得到有效实施,与各级干部是否具备高超的推进安全发展的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切实推进安全发展的优秀干部特别是优秀领导干部,是推进安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要放在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安全发展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安全发展能力建设纳入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要切实加强安全培训,把安全发展能力培训课程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计划,使安全发展课成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必修课;要善于在实践当中培养造就干部,着力选拔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到安全生产岗位挂职锻炼、任职实践,让广大干部在实践中锤炼安全意识、增长安全才干,成为推动安全发展的主力军、带头人。

(4)要把推进安全发展的工作体系纳入社会管理体系。推进安全发展战略,不仅关系经济建设,也关系社会建设,需要采取综合促进和治理措施。近年来,中央把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管理工作范畴,具有标志性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管理、建设思路的日益清晰。各级政府都应当把加强安全监管、推进安全发展作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任务,不是从经济学意义上考虑安全监管问题,而是从社会学意义上考虑安全监管问题,把加强安全监管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以弘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核心,以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体系为依托,形成健全的安全监管体系,纳入社会综合治理总格局,为推进安全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政治动力。

4 企业必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企业必须发挥骨干作用。这既是由安全发展战略的经济属性所决定的,也是企业的社会属性所要求的。

从安全发展战略的经济属性看,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过程,实际就是全方位提高生产安全的质量和水平的过程。由企业的生产组织者地位所决定,企业是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基础。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配合,安全发展战略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督促、推动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国家承担安全发展战略实施主体角色的必然要求。

从企业的社会属性看,能不能在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当中有所作为,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关系。一是关系能不能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平等的劳资关系。资本的支配者(民营私营企业的支配者同时又是资本的占有者),应尊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安全和健康的权益是法定义务,是最起码的企业道德。二是关系能不能形成健康的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生产安全对于企业而言是必须投入的经营成本,确保安全成本投入到位,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任何以减少安全投入增加企业利润的做法,都是企业成本社会化的投机行径,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直接侵害,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所坚决不能容许的。三是关系能否能形成公平竞争的企业相互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企业平等竞争。而公平竞争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不允许企业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竞争优势。如果容忍一些企业靠减少安全投入降低企业成本,就等于放纵这些企业以危害社会利益为代价谋取不正当竞争优势。这势必诱导更多的企业加入“顽劣企业”行列,形成恶性循环,并从根本上冲击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秩序、社会价值和政治根基。因此,督促企业在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当中发挥骨干作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绝不是增加企业负担的行政干预,而是督促企业依法经营的体现,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当具备的起码的道德操守。

(1)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第一”是国家通过立法确立的生产经营建设原则。这就要求每个企业都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把安全作为生产经营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建设过程始终处于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状态,确保每一分利润都是包含安全价值、人文理念的。

(2)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措施。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法人代表要负起全面责任,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要负起内部监管责任,企业工会要负起监督责任,每个员工要负起岗位责任,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确保国家提出的各项安全保障措施落实到每个车间、班组和每个岗位,不留安全死角和责任盲区。

(3)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以安全达标提升企业生产安全质量。安全是有标准的,因此,企业的安全状况如何,也是可测量、可评判的。目前,企业安全达标的程度有三级。一级达标为佳,基本属于本质安全水平;二级良好,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三级属于基本达标,但需要努力的方面还很多。三级以外的状况就属于不安全的状况,是需要认真整改、停产整顿甚至直接关闭的类型。由此可以说,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为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提供了一面镜子,也提供了一架梯子。所有企业都应该把安全生产达标创建作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对照标准、确定等级,查找差距、明确方向,制定措施、着力整改,在达标创建中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4)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允许企业计提安全生产费用,是国家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重大政策措施。由于安全生产费用计入企业成本,内含减税措施,因此,安全生产费用实际是国家和企业的共同投入。为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国家财政部制定了详细的提取使用办法,为企业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提供了政策依据。各企业要把足额提取、有效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作为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基本措施,根据人、机、环3个环节的安全要求,不断增加企业素质、设备、科技等方面的安全投入,为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5)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筑牢安全生产最后一道防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思路是预防为主,关键是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控制零缺陷。由于生产过程是动态的,设备的安全状况、职工的安全素质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因此,企业始终存在安全控制措施失效的风险,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失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为此,健全企业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在控制失效之后能够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把事故伤害控制在最低限度,是确保生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各企业要着眼于反应迅速、应对有效,健全企业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认真组织应急演练,并将企业应急预案、措施与政府应急救援体系对接起来,形成区域协同救援机制,确保企业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科学有效施救,最大限度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区域公共安全。

(6)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建设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文化是一种内固于心、外化于形的风尚。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标志着安全生产由强制转向自律、自觉,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安全的重要保障。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还会形成积极的外溢效应和持久的同化效应,为全社会的安全发展提供观念动力。因此,各企业都应当把安全文化建设的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目标,以促进“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为出发点,切实加强教育和培训,大力创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文化氛围,着力塑造安全光荣、违章可耻的职业道德,全面形成安全发展、生命至上的价值观。

5 科学考核、严格问责,建立安全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安全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必须要实现科学考核。既要科学考核各级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也要科学考核每一个企业。由于政府和企业在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当中的地位、作用完全不同,对政府和企业的考核也应当建立不同的目标体系。对政府,应当侧重于区域安全生产状况以及安全发展水平的考核;对企业,则侧重于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以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考核。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企业应该负主要责任,重点追究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人的责任;对于政府,一次事故并不能反映地方安全发展状况的全貌;衡量地方政府工作,更应当从事故状况与地方经济发展总量的对比关系、从安全发展的历史对比中去考核,从而形成政府对区域安全生产整体情况负责、企业对事故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充分调动政府和企业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两个积极性。

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还必须严格安全生产问责,这是实现考核效能的根本保障。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对如何建立安全生产问责机制作了大量探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问责体系,既包括党纪、政纪,也包括法纪。尽管安全发展战略问责机制与安全生产工作问责机制之间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是,其原则和要求是一致的,完全可以直接引入。从原则上讲,主要是“四不放过”;从要求上讲,则主要是“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所不同的是,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政府责任与企业责任的差异性,更加注重安全发展问责对问题整改的促动性,切实实现以问责倒逼安全发展意识、思路和措施,为安全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为了科学衡量安全发展水平,还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科学考核、严格问责,关键都在于科学的指标体系。总结安全生产问责机制的经验和教训,需要改进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过于注重绝对指标的考核。绝对指标有好处,就是具有比较强的约束力、控制力;但是,也有不足,就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脱钩,不容易反映地方安全发展的真实水平。同样是一次重大事故,有的地方经济总量大、城市化及工业化水平高、经济结构复杂;而有的地方没有多少GDP,工业化水平也不高。因此,就衡量安全发展状况而言,相对指标更科学、更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建立安全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就要求我们把安全生产状况与经济发展状况更密切结合起来,更多地考核相对指标、更多地反映一个地区的安全质量水平,进而通过科学考核、严格问责,促进地方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更加重视安全,实现速度、效益、质量和安全的有机统一。

安全发展战略是国家战略,实施安全发展战略需要举全国之力。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要充分认识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安全发展战略既是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旗帜,也是行动指南。所谓“旗帜”,就是随着安全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安全生产工作与“第一要务”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安全与发展的高度统一,任何把安全监管监察工作与“第一要务”对立起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都是违反科学发展之安全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必须更加旗帜鲜明地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确保安全发展战略顺利实施。所谓“行动指南”,就是要求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必须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与推进安全发展战略更加密切统一起来,围绕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加强安全监管监察,以强有力的安全监管监察推进安全发展战略实施,使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助推器。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要忠实履行安全监管监察职能,做安全发展的忠诚卫士;要加强政策调研,提出对策建议,当好政府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参谋和助手;要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断提高推进安全发展的能力;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推进安全生产事业的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使安全生产工作在推进安全发展中承担起“旗舰”的作用,为贯彻科学发展主题、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全面小康不断做出新贡献。

Responsibilities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when safety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upgraded to national strategy

Yang Zhank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Dongcheng,Beijing 100713,China)

The paper believes that China's safety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in line with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ional strategy,and it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afety development strategy.It suggest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inevitable when economy and society develop to a certain stage and in its implementation,the government should effectively play the rul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security development,and the enterprise must fully execute the principal responsibilities of safe production,and the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to support the safety development is also necessary.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afety development strategy,national strategy

TD-9

A

杨占科(1963-),男,河北无极人,大学学历,国家安监总局监察专员,从事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研究。

(责任编辑 张大鹏)

猜你喜欢

战略生产建设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