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学校教育理念的思考
2012-01-26张郑响
张郑响
(广州市天河区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科,广东 广州 510620,xxxuepeng@yahoo.com.cn)
孕妇学校教育理念的思考
张郑响
(广州市天河区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科,广东 广州 510620,xxxuepeng@yahoo.com.cn)
孕妇学校的设立是当前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也是医学事业进步的标志,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孕妇学校教育应坚持以下伦理理念,即树立全面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公益与盈利的平衡、建立健康教育的科学系统、规范孕妇学校的教育系统。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人文关怀与伦理教育、医学精神的培育。此外,还需尽快建立对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职称评定和教育培训机制。
孕妇学校;教育理念;人文与伦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观
公共医疗服务的产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是医学健康事业日益进步发展的体现。医学咨询、女性与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等活动为社会成员的健康提供了更为积极和全面的保障,并随着人们健康期望的提升而使健康教育有了不断进步和完善的客观要求。本文就医学科技飞速进步和医学人文日益唤醒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孕妇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基于科学发展观和公共卫生伦理、人文精神的思考。
1 孕妇学校设立的意义
孕妇学校的设立是构建爱婴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医疗服务的重要领域——健康教育的具体形式。其教育方向围绕围产期健康保健的重点思路,在卫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自觉行为方面施加影响力,旨在提升产妇身心健康需求、自我保健能力以及改进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
2 孕妇学校的时代背景
健康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是在社会环境中开展的一种特殊教育。孕妇学校呈现出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教育水平随医院级别不同而差异明显。教育理念上对伦理规范的模糊认识也导致了轻视和推诿健康教育,或即使进行了健康教育,也是“家长主义”式的单向灌输。[1]孕妇学校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以满足社会对孕、产、乳知识普及的迫切性要求。[2]如何实践健康教育的改革思想,提高健康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利用这一沟通平台实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做好医学科学知识传播与医学人文关怀教育,都需要深入思考。
3 孕妇学校教育应坚持的伦理理念
3.1 树立全面可持续发展理念
强化健康教育人员医学理念传播的使命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知识更新、与时俱进、质量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课堂教育成果与孕妇能力提高的对应效益,从时代特征与政策导向把握孕妇学校教育重点、方向与意义,将学习模仿发达国家经验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不断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医学模式的创新课程融入健康教育体系。
3.2 注重公益与盈利的平衡
面对当前利益格局复杂多变的医疗大环境,孕妇学校的开设应坚持公益性教育原则,避免功利化、市场化,[3]认清医疗保障与自主健康的关系。
3.3 建立健康教育的科学系统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理念,以提高质量为根本目的,坚持科学、系统、规范地引入孕、产、乳知识,正确引导消费方向;处理好自身健康维系与医疗合理介入的辩证关系,理清教育重点方向与教育意义的时代特征及政策导向。
3.4 规范孕妇学校的教育系统
以医学理论、心理理论、护理知识为理论指导,实现家庭、社会、医院、生殖医学综合知识的教育;认真进行教育方法、课程设置、师资安排等教育要素的实践;协调好知识面与课程的设置,形成以孕期保健、分娩知识教育、产褥保健、婴儿保健四方知识为主的课程计划以及灵活的结合实践的辅课安排,注意知识的常用与生僻、趣味与强化结合,情感交流与信任教育交融,实现知识与能力培养双赢;以围产健康知识传播为主线,规范和建立自然分娩观的认知理念;组织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如专题讲座、座谈会专题、示范互动、网络论坛、咨询电话与回访、孕保手册等。[4]
4 健康教育与医学社会学的有机结合
4.1 加强人文关怀与伦理教育
人文精神的传播和实践是健康教育的指导核心,是使受教育者从心灵深处自觉、自愿步入健康与保健自律的教育规律客观性的决定因素。在社会道德规范日益经历挑战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对围产保健中医疗行为进行评估与伦理审视,[5-6]既需要教育人员清晰思辨的伦理认知,同时应具备对日益出现的医疗伦理歧义的释意与沟通能力。健康教育人员需充分准备好应对医疗行业自律与患者权益诉求的难点问题解答,[7]要理清各种经济利益关系,自觉抵御有损孕产妇利益的商业利润的诱惑。
应对孕产妇进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培育引导,如从人文关怀角度对各种分娩方式的优缺点进行讲解,指导孕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传播健康围产文化、医学安慰和人文互助互信健康文化;从关爱孕产妇的角度出发,推广新的医疗技术,减少孕产妇的痛苦,减轻其经济负担。[8]
4.2 培育医学精神
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以医学文化涵养健康教育人员的医学精神,[9]如在健康教育人员中培养自然分娩的思想意识,使其能够清晰分辨自然健康与医学辅助的主仆关系,从而能够系统、权威地向孕产妇传授健康知识;[10-11]应开设医疗风险与回避、痛苦与无痛技术选择课程,使健康教育人员能够掌握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而与孕产妇有效地进行沟通;医院管理者要结合自身医院建设情况,调动可利用的资源,形成品牌医院文化,[12]对健康教育人员、孕产妇形成涵养效应,使孕妇学校的价值得以完全体现。
4.3 资格认证体系
职业资格认证的缺失将影响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认知,缺乏从业人员执业认证与素质成长机制是健康教育医务人员权利损害的常见诱因,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执业资格认证体系以及专业职称评定和教育培训机制,将对健康教育人员的继续教育纳入医院人才培训计划,使健康教育人员形成高尚的医学精神。[13]
[1]李本富,李曦.医学伦理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7.
[2]王其关,王勇,常鸿,等.近几年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6):649-651.
[3]崔志清,郝兰香,霍光炎.孕产妇选择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 (7):806-808.
[4]李雅清,王亚琴.孕妇学校的孕产期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74-75.
[5]杨素勉,马卫景,岳文芳,等.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5):2044-2045.
[6]杨红月,焦翠平,张翠敏.452例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 (5):79-80.
[7]袁蕙芸,崔文彬,陈佩.上海部分医院医师职业精神现状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5):588-591.
[8]杨素勉,马卫景,岳文芳,等.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5):2044-2045.
[9]李恩昌,徐玉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三[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3):289-293.
[10]董瑞,左海燕,崔宇洁.孕妇学校健康教育需求及教育效果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7):975-976.
[11]徐永琴,谢明月,梅雪.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与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4):135-136.
[12]檀琳,冯泽明.探索构建适应新型医患关系的医院文化体系——以第四军医大学三所附属医院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398-400.
[13]孙福川,任守双,王莉媛,等.高州模式:医学职业精神的坚守、创新及其样板价值[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4):424-427.
〔编 辑 李恩昌〕
Thinking on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Pregnant Women School
ZHANG Zheng-xiang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Tianhe District in Guangzhou,Guangzhou 510620,China)
The setting up of pregnant women school is the necessity of the current medical mode,also a symbo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Under the current social background,pregnant women school should adhere to the following ethical ideas,namely,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aying attention to the balance of public welfare and profitability,setting up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scientific system,standardizing pregnant women school education system.The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 in pregnant women school should include: humanistic care and ethical education,medical spiritual cultivation.In addition,it still establishes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and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health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as soon as possible.
Pregnant Women School;Educational 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Ethics;Health Education;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R192
A
1001-8565(2012)06-0809-02
2012-07-24〕
201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