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站放射源规范化管理

2012-01-26张兆敬谭帮财李继明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10期
关键词:放射源血站规范化

张兆敬,谭帮财,李继明

青岛市中心血站, 山东 青岛 266071

血液制品的辐照,可以有效杀灭淋巴细胞活性,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GVHD发病死亡率95%,为提高血液安全水平,血站特引进血液辐照仪。目前,辐照仪大多数使用天然同位素137Cs发射的γ射线照射全血或其成分血,137Cs的半衰期是33年,而60Co则是5.27年,在设备的设计使用寿命中,无需更换放射源。辐照仪引进之后,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选择设备上,要求防护必须采用最高标准设计和高精度制造,控制采用高质量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和专业图像界面控制软件,高清晰触摸屏操作,表面辐照剂量越小越好;设备本身能够监测和修正辐照的剂量,辐照的剂量、时间、容器旋转、放射源的移动等相关信息都能及时地显示在屏幕上,避免产生污染和照射。

1 组织实施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防止放射源的射线泄露,确保血站工作人员及献血者的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血站应进行放射源规范化管理工作。

首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的要求,进行新的体系文件的制定,规范了一系列操作规程,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使放射源的规范化管理迈上新的台阶。其次,加强放射源规范化管理,需要站领导高度重视,应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专门的辐射环境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总务科或设备科为主要执行科室,指定专人作为专职辐射与环境管理员,负责血站血液辐照仪的管理工作以及辐照安全与防护。 最后,应熟悉国家各项管理规范的要求,明确责任,签订安全事故责任书。

2 法规执行

根据《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3]17号),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做到有的放矢,明确监管部门,以便更好地执行法规和做好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严格按照《血站职业许可证》授权范围,从事血液辐照,规范使用放射源。到省环境保护厅办理和领取《辐射安全许可证》。

3 规范化管理

(1)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佩带的个人剂量计应在间隔<90 d内到有资质的检测中心检测1次,通常是当地市一级的疾病控制中心,建立个人剂量档案,信息上报卫生部,使从事辐照工作的信息得到永久保存;工作区域与环境辐射水平测量应由有资质的单位每年检测1次,通常是委托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环境监测站来对含源设备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检测,确保放射源的屏蔽防护有效,防止污染环境,对人员造成伤害。

(2)辐射安全设施管理。建立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记录、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记录等相关记录。

(3)人员健康管理。每年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放射人员健康检查。确保在第一时间了解放射人员的身体状况。尤其注意,对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做好岗前的健康检查工作,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其从事放射工作。职工健康档案要永久保留。

(4)培训管理。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含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分别接受当地卫生局、卫生监督局、环境保护局、省环境保护厅举办的培训,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和《辐射岗位工作人员资格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从事放射工作。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放射人员工作证》。I类、II类放射源的使用工作人员,必须参加省级以上环保部门的培训。

4 场所设施与职业防护

辐照室整体采用一定铅当量的物质做防护墙,安装一定铅当量的铅玻璃门和窗。实施24 h值班,24 h不间断持续监控,确保放射源的安全。安装净化通风设施和消防设施,确保辐照室环境安全和消防安全。经过青岛市环境监测站检测,证明如此防护的辐照室内的γ射线的剂量低于天然本底,绝对安全可靠。

辐照室进出,必须实行双人双锁,同时加装门禁系统,使得工作人员进出都有电子登记。工作场必须有明显的光电和警示标志—安装工作警示灯,张贴“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工作人员进入必须配备个人剂量报警仪,将报警阈值设定在0.5μS/h这样一个低的报警点,以确保工作人员在工作时的人身安全。

配备两套防护用铅服、铅帽、铅眼镜、铅手套、铅脖套等必备的防护用品。

5 管理制度与执行

为达到规范要求,须制定《辐射工作安全管理制度》、《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书》、《血液辐照仪使用SOP》、《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工作人员安全培训制度》、《放射源监测方案》、《放射工作人员个人计量监测管理规定》、《参观人员管理制度》等等相关管理制度,同时做到制度上墙。

6 应急演练

必须根据放射源和血液辐照仪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每年应举行辐射事故应急演练,通过演练保证在放射源丢失和在辐照仪发生事故后,有关部门和个人能立即有条不紊地进行正确的防护和处理,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减小放射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检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评估血站放射性事件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履行情况,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增强广大员工的应急意识及环保意识。

7 设备维护

制订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和设备校验计划,并严格施行。最好与设备的供应商之间签订维修保养协议,保证在设备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内,得到及时地维修和保养。

总之,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经常性地进行环境和表面剂量检测,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就能保证放射源的管理能够规范有效的运行,实现安全生产。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S].198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S].2003.

[3]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S].2005.

[4] 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S].2003.

[5]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S].2006.

[6] 山东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S].2003.

[7] 谢峰,邱云殿,程丰民.核技术利用与环境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65-178.

[8] 姜晓燕,周舜元,李小娟.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法律法规、标准概况[J].中国辐射卫生,2011,(2):158-160.

[9] 赵兰才.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新进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1,(5):32-35.

[10] 李晓颖,范深根.加强放射防护安全培训,提高放射卫生防护水平[J].中国辐射卫生,2008,(4):416-417.

[11] 李宗义.加强放射防护安全培训 提高放射卫生防护水平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9):4614-4615.

猜你喜欢

放射源血站规范化
宁夏铱-192放射源辐射事故调查及分析
一起铯-137放射源失控事故应急监测探讨
放射源在线监控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分析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准单色X射线机替代241Am放射源的测厚应用研究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