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水利普查培训工作的思考

2012-01-26李金冰陈志好

治淮 2012年12期
关键词:普查师资安徽省

李金冰 陈志好

安徽省水利普查培训工作的思考

李金冰 陈志好

一、前言

为全面了解水利发展状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至201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利普查是一次综合性、全方位的普查,包含了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经济社会用水、水土保持情况、行业能力建设情况以及灌区、地下水取水井和空间数据标绘等“6+2+1”项普查内容共320项指标。既有工程位置、灌区面积、工程坐标、结构参数、供水工程的设计、供水人口和供水量等静态指标,又有2011年实际取水量、用水量、实际灌溉面积、多年平均径流量、过流能力、装机功率、用水定额和不同设计标准的设计水位、库容等专业性较强的动态指标。各专项普查任务均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分类分级的普查指标统计标准,采用传统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面向广大基层群众和用水户开展普查,普查的业务性、关联性和规范性较强。为胜利完成水利普查的各项任务,获得翔实的水利普查成果,安徽省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和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分省、市、县三级开展了两个阶段、九个专项68755人次的水利普查专题培训,使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们熟练掌握了普查的对象、范围、技术路线、普查指标含义、数据获取办法;建立了规范意识,严格执行水利普查各项程序,不省略普查对象、不缺填普查指标;建立了质量意识,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细则开展了全过程和分级分类质量控制。通过大规模的培训,安徽省在短时间内建设了一支近3万人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有战斗力的队伍,为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各项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水利普查培训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普查培训规模大、范围广、时间紧,组织开展难度大

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要求,本次普查安徽省共落实专职普查工作人员2249人,选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24185名。水利普查培训工作将按清查登记和填表上报两个阶段,分省、市、县三级开展九个专项的业务培训,培训总人数将近7万人次。第一阶段的清查登记阶段培训集中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期间开展,第二阶段填表上报阶段培训班集中在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期间开展,平均每半个月就有一期省级培训班开班,市、县级不仅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还要组织开展本级培训,培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规模大、范围广,组织难度较大。

2.普查业务性强与基层水利员业务素质偏低的矛盾突出

据调查,全省1522个乡镇,有1415个乡镇设有专职水利员,仍有105个乡镇没有专职水利员,在全省3376名乡镇水利员中,老职工多,年轻职工少,年龄结构老化,并且水利专业人员只占47%,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的占2/3,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320项指标中涵盖了如水位、库容、径流量、用水定额、装机容量等业务性较强的普查指标,且经济社会用水、灌区、水利工程、河湖治理保护等专项普查指标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平衡关系复杂。普查指标业务性强与我省基层水利员业务素质偏低的矛盾突出。通过几天集中培训,让他们系统了解、掌握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指标,其难度可想而知。

3.基层培训任务重与师资力量薄弱的矛盾突出

水利普查培训按照“分类培训、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规模达68755人次的县级培训主要由县级普查机构在仅仅不足7个月的时间内负责全部组织实施完成,基层培训的时间紧、任务重。我省各县(区)基层培训师资主要来源于一线业务科室,本职工作任务重,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没有做授课教师的经验,对授课内容做深入透彻的讲解难度较大,基层培训任务重与师资力量匮乏的矛盾问题较为突出。

4.普查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影响培训工作质量

水利普查的专职工作人员大多是从水利系统抽调,在做好普查工作的同时,还身兼原单位的部分业务工作,在原单位人员紧张时,特别是防汛抗旱任务繁重时期,人员调换频繁,造成水利普查队伍不够稳定,人员流动性较大,对普查的培训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对新加入普查队伍的人员必须多次组织再培训,直接导致了部分县(区)培训工作进度的滞后,影响了培训质量。

三、安徽省水利普查培训工作的几点经验

1.领导重视是全面推进普查培训工作的基础

安徽省水利厅和安徽省水利普查办高度重视水利普查培训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培训的各项工作。每一期培训班开班之前,省水利普查办均召集相关会务承担单位的负责同志、会务工作人员和培训师资,要求切实重视培训工作,明确职责,督促并检查培训的会务准备、课件编制和备课情况,确保了培训质量。培训期间,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庞进武副主任,省水利厅副厅长、省水利普查办蔡建平主任及国家级水利普查技术支撑单位的专家和教授多次到会指导、授课。在领导重视下,经过省水利普查办、省级技术支撑单位的积极组织协调,普查培训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取得预期效果。

2.超前谋划是全面完成普查培训任务的关键

安徽省水利普查办针对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超前谋划,主动出击,在充分研究普查任务、培训内容特点,借鉴其他省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严密翔实、切实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工作计划。明确了培训目标,分解了培训任务,细化了培训组织方式、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落实培训师资、经费保障等,有效指导了全省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3.落实经费是做好普查培训工作的保障

为做好培训保障工作,安徽省水利普查办及时将中央财政补助1730万元下达经费筹集难度较大县(区)。同时,积极协调省财政主管部门,将省级培训经费纳入水利普查经费的年度财政预算安排。本次普查,省级财政共安排普查培训经费441万元,市级安排了85.6万元,县级安排了1397.5万元,有力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4.优选师资力量是确保普查培训质量的重中之重

省级各专业培训授课教师都是省内各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和普查各专项组的技术负责人,并接受过国家级和相关专业培训的人员来担任。根据培训工作需要省水利普查办还聘请了河海大学、水利部信息中心和东方道尔公司的专家承担了数据处理省级培训工作。

省水利普查办针对县(区)是本次培训的重点,而县级普查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较为突出的现状,一方面组织省级授课教师及国普办驻省工程师深入培训进度滞后、培训效果差的县(区),亲自担任授课教师,给予现场指导,重点帮扶;另一方面要求各市做好本市范围内师资的统筹协调工作,实现优秀师资的全市共享。

省水利普查办在每一期培训班上,均足量给参培人员发放了培训教材,各位授课老师结合培训要求和安徽省各类地区的特点,均编制了有针对性的PPT教材,做到学员学以致用,并在县级培训班上能够进行再利用、再培训。同时,要求县级培训班上必须做到普查指导员和各水利普查办工作人员人手一套教材。

5.多种方式结合是全面优质完成普查培训任务的强力抓手

省水利普查办针对本次普查的特点,积极创新培训形式,明确了“集中培训为主,结合实地演练、巡回讲评”的培训方式,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集中培训中突出“理论和实用相结合,把握整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运用了案例、模拟、研讨等多种有效形式,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集中培训后,通过普查QQ群和安徽水利普查网站开展答疑解惑的互动交流活动,巩固培训效果。针对水土保持情况调查的特点设置了分组野外实地演练,学员在亲自操作中掌握了野外测量工具的操作规范和填报要求。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培训中,省水利普查办还组织授课老师和国普办驻省数据处理软件工程师,在16个市采取巡回讲评的方式进行普查数据采集与空间数据处理培训,实现了基层数据处理技术人员与省级专家、教师的一对一交流,手把手教学。

四、结语

截至2012年1月5日,安徽省全面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各项培训任务。全省共组织培训班571期,培训68755人次。其中,组织省级培训班20期,培训人次共4286人次,市级培训34期,培训县级普查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骨干2799人次,县级培训517期,培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61670人次。通过培训,不仅大大增强了水利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工作的责任感与主动性,普及了水利普查相关业务知识,提高了水利业务能力,为普查工作建立了一支业务熟练、责任清晰、操作规范、高效文明的水利普查队伍。而且,通过聘请大量其他行业人员充实水利普查工作队伍,有组织对他们进行培训,也有力地宣传了水利普查,提高了水利普查的社会认知度,营造了良好的水利普查氛围,也为今后开展大规模的业务拓展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安徽省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30022)

猜你喜欢

普查师资安徽省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成长相册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学习调查要“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