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水利普查工作成效与经验

2012-01-26蔡建平

治淮 2012年12期
关键词:普查安徽省水利

蔡建平

(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安徽省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安徽省水利普查工作成效与经验

蔡建平

(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安徽省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一、前言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工程、经济社会用水、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水土保持、行业能力以及灌区、地下水井和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等“6+2+1”项普查任务,33个普查对象320个普查指标,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是一项综合性、全方位、系统性的普查。安徽省水利普查工作在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流域机构水利普查办的统一部署和精心指导下,超前谋划,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通过全省近三万名普查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近3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前期准备、清查登记和填表上报阶段的各项工作,系统掌握了我省各类水利对象的分布、数量、规模和水利行业建设情况,形成了分市、分县的对象名录及普查数据成果,获得了全面、准确、翔实的基础水利信息数据,基本实现了安徽水利普查工作的目标。本文一方面全面总结了安徽省水利普查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总结了普查工作中取得的有益经验,对开展水利普查下一阶段成果发布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安徽省水利普查工作的主要工作模式

(一)实施“四个牵头”组织模式

一是由各级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强化政府的组织领导,全面有序,扎实高效推进区域普查工作;二是由各级水利主管部门牵头。承上启下,协调国土、环保、统计、农委、宣传等部门,齐心协力,开展普查工作;三是由水利普查办公室牵头,组织协调市县水利部门及技术支撑单位,统一政令,做好普查的具体实施和常务工作;四是由省水利设计院、省水科院、省水文局和省机电排灌总站和省防办信息中心牵头,成立水利普查各专项工作组,全面负责水利普查各专项普查任务的技术指导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对成果进行抽查、验收和质量把关。实践证明,实施“四个牵头”组织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普查组织规模大、动员范围广、工作组织复杂等问题,为顺利推进水利普查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作“四个环节”的工作指导模式

“四个环节”是指通过召开会议,信息报送,督导检查和集中审核四个环节开展普查工作。“召开会议”:在前期准备、对象清查和填表上报等阶段工作始末,台账建设、数据采集和汇总平衡等普查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适时召开阶段工作调度会,阶段、年度工作会议,专项工作技术研讨会议等,全面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及时安排部署,提出具体实施要求,保障各阶段工作紧凑、有序推进。“信息报送”:省水利普查办定期编制旬报(42期)、周报(9期)和不定期编制简报(12期)、通报(4期),向上级及时、准确报送工作的重要信息和工作进展,向各地宣传好经验、好做法供全省学习借鉴,向全省通报各地普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督导检查”:为全面推进普查工作进展,全省各级普查机构共开展了958次6294人次的督导检查,其中省级7次215人次、市级151次1540人次、县级800次4539人次,全面掌握了各地工作进度和质量。“集中审核”:针对基层水利普查工作任务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省水利普查办采用“省、市、县三级联动,分专项逐县审核,计算机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组织了9次近300人次开展了近80天的省级水利普查专家集中审查。通过“四个环节”的强力指导,使我省普查工作推进有力,指导到位,问题解决迅速,确保了普查成果的高质量,整个普查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三)采取“试点先行、抓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推动模式

水利普查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更无现成经验借鉴,为了尽快推进各地水利普查健康的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14个水利普查工作重点县,将其打造成了省级水利普查示范县,并作为常抓不懈的对象。2011年8月,我省选取“合肥市肥西县、长丰县和六安市舒城县、霍山县”作为空间数据采集与标绘工作试点县,以灌区、水利工程的空间标绘为重点开展了空间数据采集及处理的试点工作,印发了试点工作方案,给予重点帮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向全省推广。通过“领头羊”的作用,总结经验,抓点带面,全面示范,探索出了一条做好水利普查工作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通过抓点带面,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实现了普查全省一盘棋,同步协调发展。

(四)“年计划,月部署,周例会”的工作计划执行模式

普查工作开展之初,省水利普查办在充分研究普查任务特点,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制定普查工作总体方案、实施方案作为普查的纲领性文件,对普查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及要求都作了详细阐述,又先后制定了《安徽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实施方案》、《安徽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经济社会用水调查全口径用水量推算指导意见》等22份技术规定和指导性文件,使普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针对《普查工作总体方案》的年度工作安排,在各年度伊始便统一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确定完成时限,落实责任主体。上一月的月末便对下月工作进行细致安排部署,将计划任务落实到部门,落实到责任人。同时,坚持普查办主任周例会制度,作为普查办成员群策群力,沟通协调普查办日常事务的平台,将工作抓牢落实。由于切实可行的计划,周密的部署和有效执行,我省普查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三、安徽省水利普查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动员,引起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调查对象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形成了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水利普查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一次全方位、多指标、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普查,普查工作的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为全面完成该项任务,全省各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播放宣传片和宣传口号,通过自行车骑行、腰鼓队巡演、热气球、手机短信、开办图片展、印发宣传册和宣传画、悬挂水利普查宣传条幅等多种形式宣传水利普查。自2010年11月份至今,全省共张贴宣传画12万张、《公告》及《至普查对象的一封信》10万张、悬挂各类宣传横幅2万条、发送手机短信3万条,各地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达352次,其中省级集中宣传4次,有效地把各种思想统一到“国务院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精神上来,有力提高了水利普查的社会认知度,营造了“理解普查、支持普查、配合普查、搞好普查”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形成了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水利普查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搞好水利普查的重要前提。

(二)通过培训研讨,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近3万人的水利普查队伍,对提高我省基层水利员业务素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次普查,安徽省共选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24185名,落实专职普查工作人员2249人,还有269家企事业单位1387人直接参与水利普查工作,全省组建了一支近3万人的专职水利普查队伍。自2010年12月上旬开始,我省针对水利普查工作指标业务性较强与普查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的突出矛盾,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针对26434名普查人员开展了两阶段(清查登记和填表上报)、三级(省、市、县)、九个专项69005人次的水利普查专项培训。通过大规模的专业培训,不仅使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普查的对象、范围、技术路线、普查指标含义、数据获取办法,为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各项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基层水利队伍普及了相关水利业务知识,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技术的水利技术人员,也为今后开展大规模的基层水利业务拓展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通过水利普查,进一步检验了水利统计数据的合理性。以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拓展统计范围,统一统计口径,改进和完善水利统计信息系统

通过水利普查成果与水利统计年报资料的对比发现,水利普查与统计年报在统计范围、口径、标准、数据来源等多个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差异(如河流的命名规则不同;灌区是对2000亩以上灌区进行重点调查,而水利统计年报仅包含1万亩以上的灌区;堤防工程中针对5级以上进行重点调查,而水利统计年报仅统计4级以上的长度,4级以下为其他等级等等原因),导致普查成果与统计年报资料之间存在较多的差异。由于第一次水利普查是针对河湖、水利工程、经济社会用水、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水土保持、行业能力、灌区和地下水井等各专项均采取了对规模以上项目进行重点统计的方法,调查范围也较综合统计的范围广,指标更全面。而水利统计年报由于受水利统计制度、技术、范围、指标体系设置、数据来源、处理程序和投入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则明显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并且,水利统计年报作为多年积累数据,由于每年有责任状指标的控制,报表普遍缺少合理性的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误差越累积越大。本次水利普查通过与统计年报数据的详细对比,不仅有效地查找出了一些错误数据,解决了一些历史性的错误问题,普查成果中的静态指标可以直接作为今后统计年报的基础数据;而且以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拓展统计范围,统一统计口径,通过改进水利综合统计指标体系、水利统计信息系统和报表制度,必将大大提高水利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通过各级普查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配合,获得了全面、准确、客观的水利普查成果,通过进一步开发应用,将为建立规范、统一的全省基础水信息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三年来,通过各级普查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配合,安徽省按照统一的规范,自下而上地开展了数据的清查、采集、录入、审查、验收和上报,获得了全面、准确、翔实的基础水利信息数据。全省共清查出各类对象990万个,填报普查表和台帐表36万张,采集普查数据1000多万个,标绘空间对象23万余个。系统地了解了安徽省各类水利对象的分布情况,形成了分市、分县的对象名录及普查数据成果,下一阶段,安徽省将致力于水利开发应用和成果转化,找准水利普查成果开发应用的方向和成果转化的重点,全力开展普查成果专题应用研究各项工作。通过成果开发应用,必将为建立规范、统一的全省基础水信息平台和建设“水利安徽”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安徽省水利普查工作取得的主要经验

(一)领导重视,真抓实管,是我省水利普查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

安徽省高度重视水利普查工作,真抓实管。一是成立了权威的普查领导机构,把水利普查纳入到政府的工作目标,作为重点工作抓实抓好;二是普查伊始,各级政府纷纷开展动员、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落实工作经费,安排部署普查工作;三是普查工作中遇到的经济社会用水户调查、水土流失调查用基础图件等重、难点问题均由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得到了解决,使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四是政府主管领导和各级水利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经常过问水利普查工作,关心水利普查工作,确保水利普查高效运转。实践证明,强化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的思想认识,做到真抓实管,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

(二)强化组织协调,齐抓共管,是我省水利普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

水利普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无经验可循,要想按时保质完成该项工作,做好组织协调至关重要。通过组织协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统一领导,统一步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是我省水利普查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为全面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安徽省主要采取以下五项措施:一是吸纳相关部门为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把普查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二是积极赴统计、国土、农业、测绘等相关部门开展调研、学习,在学习经验的同时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三是充分发挥省水利设计院、省水科院、省水文局、省机电排灌总站等单位的技术优势,共同肩负起普查工作重任;四是不定期召开水利普查技术座谈会、沟通信息,协调相关事宜;五是省水利普查办作为全省水利普查工作的领头雁,每周一实行例会制度,通报上周全省各项工作进展,部署本周各项工作,“干一步,看下步,想三步”,水利普查工作步步深入,有条不紊。

(三)强化“两员”选聘、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两员”作用,是我省普查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安徽省在选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中突出地把好“三个关口”:一是把好选聘关,坚持条件,普查指导员均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和较长时间的水利工作实践;普查员主要来自乡村工作人员,重点选调年富力强、熟练业务、综合素质较好的工作人员,以村里长期从事农业、水利和统计工作的人员为主,并有其他普查工作的经验。二是把好培训关,通过全面针对性的培训,把各种普查人员培养成为适应需要、努力工作和真抓实干的普查队伍。三是把好管理关,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实行高度负责、真抓实干的运行机制。实践证明,对普查人员把好“三个关口”,通过各种措施充分调动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工作的积极性,锻造出一支能打硬仗、胜仗的水利普查生力军,是推动普查工作深广发展和按时保质完成普查任务的重要基础条件。

(四)强化宣传,多种形式,广造氛围,是我省水利普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社会动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查工作的重要标志。我省水利普查突出了“五抓”的工作机制,即抓认识,把普查宣传纳入省水利普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省水利普查办设立宣传专门机构;抓规划,省水利普查办会同省水利宣传中心制定了详细的水利普查宣传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宣传;抓协调,与各级宣传部门长期保持联络,齐抓共管普查宣传活动;抓活动,因地制宜,土洋结合,雅俗共赏,喜闻乐见地开展大范围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抓实效,有针对性地给各级党政领导、普查人员和社会各界发短信,送简报进行宣传,基本实现水利普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达到了普查对象支持并积极参与普查的目的。

(五)强化质量意识,坚持督导检查“三结合”,并贯穿于普查的全过程,是我省健康有序推进普查工作的重要举措

普查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必须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全过程,只有在普查各个阶段和各项工作中坚持高标准,采取有效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实现数据的高质量。我省在清查登记阶段,制订了多项技术规定和质量控制指导意见,成立了专项普查工作组,专人专岗,采取“专项检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督导相结合、质量控制与抽查验收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省各市、县(市、区)全面开展了跟踪抽查及审核工作;在普查填表上报阶段,狠抓了上报前的质量审查,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组织专家集中审查的手段,基本消除了数据的合理性和关联性错误,保证了数据处理质量。实践证明,开展全过程、多方式的督导检查是确保各项普查要求和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五、结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建成了完善的防洪、除涝、供水、灌溉工程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由于江河湖泊自然条件、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状况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水利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现在所掌握的水利基础信息已经难以满足科学管理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第一次水利普查,通过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水利信息,进一步分析流域水利治理、保护、开发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将对准确把握未来流域水利发展的规划、布局,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

猜你喜欢

普查安徽省水利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成长相册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