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水库绿色饮水工程研究

2012-01-26罗子夏

浙江水利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水源地库区水源

陈 波,罗子夏

(1.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2.武义县水务局,浙江 武义 321200)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水污染问题日显突出。据统计我国大约有60%的江河受到污染,部分河流受到严重污染,从而对水源水质造成重大冲击,导致饮用水源水质下降,威胁了公众的健康。城市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口集中度不断提高,工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从而对供水水质、水量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水源水质下降使优良水源地变得日益稀缺,许多大中城市乃至城市群供水网络庞大,覆盖数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供水人口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使城市供水水源单一性的隐患日益突显。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太湖” 蓝藻事件”的爆发,导致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区域无水可供,经济社会秩序与公众生活受到了冲击,充分反映了单一水源供水系统的脆弱性。除此之外,我国饮用水源地生态退化问题也日益严峻,过度的人类活动已严重影响水源地生态系统的稳定,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因此,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提高饮用水质量,提高供水系统的稳定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2 浙江省城市供水水源基本情况

2004年全省共有集中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126个,其中地级市48个,县级市29个,县级城镇49个,均为地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1 735.7万。由于河流污染,全省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已逐渐由过去的河道为主转向以水库为主。现有水库型水源地87个,占全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总数的69%,河道型水源地39个,占全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总数的31%。水库型水源地供水人口1 089.2万,占水源地供水总人口的63%,河道型水源地供水人口646.5万,占水源地供水总人口的37%。11个副省级和地级市现有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43个,其中在水库取水的有23个,占59%。

3 浙江省水库饮用水源安全存在的问题

3.1 富营养化

浙江省供水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但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浙江省境内承担供水任务的水库也曾多次出现蓝藻水华暴发事件。富营养化是湖库水质的杀手,被生态学家称为”生态癌”,湖库一旦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就极易导致水质迅速恶化,并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且治理难度较大。

3.2 库区工业化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展加速,库区工业化驱动较强,但由于库区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装备落后,产业结构以资源消耗型为主,治理能力较弱,对水库水质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另一方面,随着库区工业的发展,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几率和泄漏的几率也有所提高,对水库供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3.3 交通运输

近年来,库区公路建设进度加快,但限于地理与经济条件,库区公路常常沿库修建,甚至穿库而过,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概率也相应提高,同样威胁供水安全。如温瑞平原的水塔—珊溪水库就有4段县级公路穿库而过,沿库岸数十公里,再如温州至文成县城的等级公路沿赵山渡水库而建;在建的丽龙高速多段穿越紧水滩水库,总长约2 km。部分库区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航运,其排放的含油废水对水库水质也同样造成影响。

3.4 旅游经济发展

水库生态良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随着旅游热的兴起,水库旅游已成为一个热点,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较好,成为库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库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污染物排放量增高,也导致库区旅游废弃物大量增加。其次,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库区流动人口的增加,大量游客进入水源保护区,使得水源安全保护难度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水库供水的安全。

3.5 农业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污染。近几年来,浙江省农业稳定发展,特别是土特产品和种养殖业发展尤为迅速。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化肥使用量的大量增加,对水库水质安全造成影响。

3.6 生活污染

生活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由于浙江省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库区群众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生活废弃物产生量和营养物排放量逐年增加。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没能跟上,大多数污染物直接排入水库,加快了水库的富营养化进程。

4 工程建设措施[1-2].

4.1 水库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

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应设置隔离防护设施,包括物理隔离工程(护栏、围网等)和生物隔离工程(如防护林),防止人类活动对水源保护区水量水质造成影响。物理隔离是采用隔栏或隔网对水源保护区进行机械围护,生物隔离工程类型在水源地周围种植防护林。

4.2 水库水源地点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

水库水源地污染源治理包括工业和生活污染点源治理、保护区内人口搬迁、集中式禽畜养殖控制等治理工程。全省需关闭水库水源地的排污口共计87处,处理垃圾39.42万t,削减生猪等禽畜38万头。

4.3 水库水源地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面源污染控制工程主要是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通过坑、塘、池等工程措施,减少径流冲刷和土壤流失,并通过生物系统拦截净化面源污染。

4.4 水库水源地内源污染治理工程

内源污染主要是指水库水下沉积物的污染释放、水产养殖、流动污染线源等。水产养殖尤其是网箱养鱼污染对周围水体的影响较大,应予以取缔。内源污染治理主要是清理疏浚受污染严重的底泥,对航运、水上娱乐等流动污染线源提出禁止、限制和设备改造等防治措施。

4.5 水库水源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对于水库水源地,在采取隔离防护及综合整治工程措施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可有针对性地在主要入库支流建设生态滚水堰、前置库或在库区周边建设河岸生态防护、湖库周边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等,通过各类生态防护工程及生物净化措施改善入湖库水流水质。

4.6 水库水源地水土保持工程

水库水源地水土保持主要采取坡改梯、经济林、水保林建设、坡面径流调控等工程措施,提高水库上游植被覆盖率和林木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有机污染物进入水库,保护水源地的水质。

4.7 水库水源地在线监测系统工程

为了有效地保护、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控制和治理水污染,必须对水体进行监测,水质监测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耳目和基础。

4.8 生态移民工程

近中期内浙江省水库饮用水源地尚不具备普遍实现“无人区”管理的条件,建议结合库区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开展水库水源地生态移民工程。

5 制度建设任务[3].

5.1 库区管理制度改革

浙江省供水水库基本上都有较完善的水库管理机构,有着系统完整的水库设计、运行和水文资料,有一定的监测与分析能力,并且水库管理机构处在水库所在地,有掌握库区人口、经济等情况的优势。因此,只要赋予其一定的水质保护职能,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水库管理机构有条件成为水库水质保护的重要力量。

5.2 建立区域补偿机制

区域补偿机制具体包括以下3个层次,可结合库区的实际情况加以选取和综合使用:

(1)充分发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在平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方面的作用,加大对水库集水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生活保障、水质监测和污染治理方面的扶持力度。

(2)建立集水区、受水区共享保护成果的模式。首先,将水库列为受水区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维护资金中安排一定的保护资金;其次,受水区政府也可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第三,受水区居民也可通过水价中附加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通过上述途径,建立集水区水资源保护专项经费,用于集水区水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补助。

(3)完善水资源费与水价体系。在水资源费率与水价结构中,考虑水质因素,建立优质优价的水资源费与水价体系,将“优质加价”部分资金作为库区群众生活保障与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构成“水资源保护利益共同体”,激发库区群众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

5.3 建立库区危险品安全监管制度

对进入库区和在库区产生的(包括产品中间体)的国家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化学物质实行登记与核销制度,进行全过程监控;其次,对库区危险化学品运输实行准运制度,明确运输时段、运输方式、运输路线,并明确安全保障条件和应急措施;第三,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使用人员与业主对化学危险品可能危害的认识;第四,对库区所有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生产进行排查,根据使用的实际情况逐一制订应急预案,对危险性极高,且难以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事故的,坚决不予使用与运输。

5.4 建立水源地安全评估制度

应对水源的安全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定期的综合评估,发现水源地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达到持续改进水源地管理措施和制度的目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估必须着重考虑5个方面因素:一是水量、水质安全达标;二是安全措施是否满足保障水源安全的要求;三是水源的安全要求必须与受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四是以发展的观点,考虑安全措施适应社会对饮用水水质不断提高的要求;五是水源地的开发和规划是否符合水源地安全的要求。

5.5 建立水源地信息发布制度

建立水源地水量、水质、人口、社会经济等信息的统计和定期发布制度,以便于公众了解饮用水源地的情况。对特别重要的供水水库应当建设水质自动监测设施,实时向公众报告供水水质,利用网络设施,让公众随时查询。

6 绿色饮水工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各级党委、政府应当进一步认识水库水质保护的重要性,加强领导,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支持 “水库绿色饮水工程”建设,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标准,从源头上保证供水质量,切实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和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6.2 加强领导,完善保护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应对公众饮水安全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供水水库水质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将其列入考核内容,督促有关部门与库区乡镇落实。水库管理机构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水库水质保护的日常工作,调查与掌握库区水质保护基本情况,开展“水库绿色饮水工程”相关的具体工作。

6.3 加大投入,保障资金需求

要通过建立水源保护的区域补偿机制,保障水源保护的资金需求。

6.4 深入研究,完善科技支撑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水库水源地保护的科技支持队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标准、规范,以保障供水水库水源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

6.5 加强宣传,强化饮水安全意识

通过电视媒体、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宣传健康饮水的意识,提高全社会对饮水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使公众牢固树立 “绿色水源是健康饮水的根本保障”的观念,从而形成自觉关注、保护水源地的社会氛围。

7 结 语

随着水库绿色工程的实施与深化,水源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风险进一步降低,进而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身心健康,促进人居生态环境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饮水不安全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水库水源地绿色工程的社会意义在于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健康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群众与社会各界的满意度,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确保一方平安,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证。

[1].浙江省水利厅水资源与水土保持管理处.浙江省百库水源安全保障工程总体方案(报批稿)[R]..杭州:浙江省水利厅,2010.

[2].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规划院.百库水源地保护机制政策研究 [R]..杭州: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09.

[3].浙江省水利厅水资源与水土保持管理处.浙江省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R]..杭州:浙江省水利厅,2011.

猜你喜欢

水源地库区水源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湖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以皂市水库为例
浅析库区移民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寻找水源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