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与技能培训的探索:柳州市交通学校课程改革个案研究

2012-01-26周云

装备制造技术 2012年8期
关键词:系统化专业技能实训

周云

(柳州市交通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7)

姜大源在其《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文中提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面临着一个‘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建构’的关键时期,‘工作过程系统化’所凸现的‘革命性’甚至是‘颠覆性’的课程理念”[1]。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改革,在我国高职院校全面开展后,中等职业学校也逐步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而柳州市交通学校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全面开展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

1 课程改革的目的

课程改革的目的,一是让课程更贴近工作实际,使毕业的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全胜任企业的工作;二是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容易学会,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中职的办学目标。在认真研究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与高职进行课程改革的经验时,不难发现,只要在课程开发中认真做好了企业调研、岗位能力分析、选择合适的典型工作任务,就基本能够让课程与实际工作比较贴近。但要能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容易学会,则要结合对学生的具体分析,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做好“工作任务向行动领域转换,行动领域转换向学习领域转换,学习领域向教学情境转换”这3个转换。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早地胜任企业工作,仅仅掌握初级专业技能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性专业技能。这就需要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考虑技能形成的规律,制订工作过程系统化与专业技能训练结合的专业教学实施计划,并通过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专业教学计划的实现。

2 以汽车零配件制造为载体,开发工作系统化课程

目前,学校办学围绕柳州市汽车产业,提出“依托汽车,校企合一,重德强技,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正逐步实现办学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而“动”,跟着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走”,围绕当地汽车企业人才需求而“转”的办学格局。

主要专业按其服务对象,分属于汽车制造专业群和汽车后市场专业群,通过建设两个专业群服务整个柳州汽车产业链,为柳州汽车产业链主要技术岗位,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拓展训练教学法把群体合作学习放在首位,通过观摩学习、比赛和分享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示范能力、评价与自我评价能力,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汽车制造专业群中的一个骨干专业,面向柳州市汽车发动机生产企业、零配件生产企业和汽车模具生产企业,为这些企业培养数控机床操作工,在学校“行业引领,岗位对接,德技并举”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积极探索“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以汽车零配件制造为主线,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和汽车模具生产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人才,并选择汽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生产和汽车模具生产企业作为调研对象,全面了解其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相关岗位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等具体要求,整理出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为达成这些具体目标,开发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计划等。

2.2 以汽车典型零配件数控加工为载体,形成学习情境

通过选择典型的汽车零件数控加工为载体,通过“工作任务向行动领域转换,行动领域转换向学习领域转换,学习领域向教学情境转换”这3个转换,将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项目,形成具体的数控加工技术学习情境。

选择什么样的汽车典型零配件,是一个关键。一方面要考虑这些汽车零配件确实在柳州进行生产制造;另一方面要考虑这些典型汽车零配件的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加工手段和涉及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综合性,便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延伸。同时还要考虑这些典型零件在实训中的可操作性,如汽车发动的缸体、缸盖和曲轴,都是数控加工中的典型零件,非常具有代表性,但在实训中却没有可操作性,这一类典型零件加工就不适合作为工作任务,而只能作为参考案例。

2.3 以职业成长与工作过程设置课程

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进行课程设计,从手工制作到普通机床加工,再到数控加工,这一发展顺序设置课程,每一课程由相关模块组成,每一模块则由若干项目组成,课程开发高度融合,以专业技能为主线,将各学科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模块中去,并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做法,结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特点,每一个教学模块由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制图和专业计算组成,实现4项内容的并行进行。

可以说,从教学阶段而言,完全打破原来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形成的“三阶段式”教学过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完全融合,并将物理融入到专业知识中,数学融入到专业计算中,而将这一专业的基本核心技能之一——机械识图与制图,融入到每一个专业模块中,突出“做什么,就学什么;画什么,算什么”,解决相互之间的脱节问题。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上,解决学生入学后由于学不会而不愿意学的基本问题。

3 “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过程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工作任务最终转换的学习情境,学习学会“如何做”的专业初级技能。凭着其专业初级技能,学生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就需要进行有组织的专业技能训练,实现技巧性专业技能的形成。

结合专业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采取“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操作中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其“学”,是学习专业知识、专业制图、专业计算和专业初级技能,实现了“会做”,为“工”做好准备;而“工”,则是参加生产性实训,实现专业技巧性技能的达成,实现“熟练”操作。

通过按照第一步,从基础性学习领域学习(如手工制作)开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由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而成的学习领域学习(具有可操作性工作任务转化的学习领域,普通机床加工和数控机床加工,初级技能达成);

第三步,校内生产性实训(普通机床加工和数控机床加工,部分技巧性技能形成);

第四步,校内学习领域学习(能力拓展与核心能力培养);

第五步,企业顶岗实习(一定技巧性技能形成),最终实现“校内学习领域学习——校内生产性学习领域学习——校内生产性实习——校内学习领域学习——企业顶岗实习”能力螺旋上升的人才培养流程,通过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实现学生技能的提升。

4 实训基地建设

4.1 结合教学改革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的必要保证。实训基地建设,从两大方面进行,一是其实训设备等硬件部分,二是其企业管理制度与文化氛围等软件部分。

在硬件方面,实训基地根据其作用,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基本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基础性实验实训部分。学生在这部分实训主要在于掌握基本的技能,学习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是属于“校内学习领域学习”,其实训设备主要基础性设备和实验设备;

第二部分,是由学校专业教师管理的过渡性实训部分。在这一部分实训的学生,实训载体就是典型工作任务所确定的零件加工,是为后续的生产活动作准备,并参与少量的生产活动,但主要还是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其教学模式以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主要是学习如何去做,“学会”是这一部分实训的基本要求,并逐渐向“熟练”过渡,其教学属于“校内生产性学习领域学习”,其教学环境与设备与生产一致;

第三部分,是主要由企业专业人员管理、专业教师参与的完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部分。生产真实的产品就是学生的作业,生产产品的品质与数量,是学生练习与考核的成绩,其教学属于“校内生产性实习”,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由初级技能向技巧性技能迈进,其设备完全按生产的要求进行配置,通过引进企业或创办校办企业来实现,以“引入产品,引入管理,引入设备,引入企业”等形式,与企业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柳州市交通学校通过引进柳州玄通公司在校内共建了一个具有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的精密加工制造企业,实现引企入校,保证了校内生产性实习的开展。

在实训基地企业管理制度与文化氛围等软件建设方面,按其三部分的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基础性实验实训这一部分,完全实行学校原有的管理模式,学校全额包干,专人负责管理;对于经营性实训部分,则完全引进市场机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在市场机制中,感受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竞争与发展壮大;过渡性实训部分采用混合式管理模式,即实行一定的激励机制,要求和鼓励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以实际产品生产为课题,通过项目形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做,并逐渐到熟练。

在文化建设方面,则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如“5S”现场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TPM(全员生产管理)等内容,结合企业文化内涵,形成与企业文化接近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文化氛围,实现环境育人。

校内实训基地的3个部分,不仅是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的硬件保证,同时也是让学生由“会做”的初级技能,提升到“熟练做”的技巧性技能的重要保证,缺少了第二部分的过渡性实训部分和第三部分生产性实训部分,学生的技能学习与提升都无从谈起。

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着眼于柳州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或相关企业,在原有的柳州市汽车齿轮总厂、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扩大校企合作的面和深度,在学生顶岗实习和为企业提供生产性和技术服务方面进一步加强。

5 结束语

柳州市交通学校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与开发中,时刻牢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数控技术应用方面中等技术人才”这一宗旨,关注了课程体系与学生技能培训之间的问题,在具体的实施中,也许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积极研究与探索,一定会找到一个合理的结合模式,在培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方面技能型人才方面,做出我们的贡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9-11.

[2]徐国庆.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结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5,(8):81-84.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16-18.

猜你喜欢

系统化专业技能实训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